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2011年浙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指出目前浙江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就加强进城务工子女义务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谈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张启春 《江汉论坛》2003,(4):117-120
近年来,随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保障这一介于传统城乡人口之间的“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利,是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还是继续限制在其户口所在地农村?本文认为应逐步吸纳这一群体进入城镇社保网络,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江登琴 《兰州学刊》2007,25(1):106-110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进城务工较为普遍,而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作为一个"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民主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却因种种因素制约无法行使,这不仅是其无法行使权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其一系列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进城务工了,选举权利却被"搁置"在遥远的农村,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农民"、"农民工"的概念界分及其阶级属性的不明确,则是当前进城务工农民行使选举权利受碍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田丰  刘景泉 《学术研究》2002,1(3):17-20
本文对理论创新的内涵与特点、理论创新的意义与作用、理论创新的机制与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与阐述,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农民工问题当中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在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规模大,农民工的子弟规模也相当大。广州市那个幸福教育集团,主要招的是外来工子弟,仅仅一个教育集团,从幼儿园到中学就已经有超过一万人了。按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规定,广州的每个本地学生都是有教育经费的,那对农民工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收费或者给予经费呢?现在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全部减免,那么农民进城务工以后,他们子弟的教育费用是否能够减免呢?如果可以减免的话,那么经费从何而来?如果有了经费,那么怎么样去实施?这里有一连串的问题一经费的来源、管理、实施。如果教育费用不能减免的话农民工就很惨了。因为本身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他们的子女享受不到,然后城市给城市子弟的政策也享受不到。农民工自己这一辈人可以做出牺牲,但是他们后一代的教育就很重要。因为他们的后一代就很可能成为本地居民,如果不加强教育他们的后一代,将来就会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平均教育水平拉低。美国的政策也是这样子,第一代移民它不管,移民的下一代就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它所持的理念就是移民的下一代是美国的公民,美国的教育水平不能被拉低.。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一代农民工可能会回去,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会在这里扎根了。所以,我认为教育问题就关系到一个长治久安的问题,而且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参加过一些论坛,当地的居民都提到不愿意跟外来工的子弟同校,也就是外来工很难利用已有的各种教育设施、现有的体系,他们只有在体系以外来完成教育。反过来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对民办的教育的各种服务不是那么顺畅,而且设立了很多门槛。比如说现在很多子弟学校是租地方办学,有一个政策说民办学校要有一定的规模才健协。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的三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总进程的两大阶段即从中国特色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贯穿这一总进程的主题,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是贯穿这一总进程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总进程的最新成果;第二,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者的"一体化"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结构的三个层次,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哲学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等,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以开放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和推进"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民进城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农民进城促进了城市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繁荣了市场,方便了市民;另一方面,进城农民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交通运输、住房就业等带来某些负效应,尤其是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独资、合资、合作和公司制企业层出不穷。我们不得不关注到这样的现实: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涌人城市,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围绕“农民进城”,“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而展开的关于“民工维权”、“利益保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科学整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真实的形成过程、严密的逻辑结构、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切实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而且直接关系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因此应当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加以认识和把握,牢固树立三个基本现点:(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创新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党的十七大把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是从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开始的.这不是特殊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在“两制”并存竞争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旧制较占优势;而新的那一“制”还较嫩弱,需经历漫长、艰辛、反复坎坷之路,新制才能取而代之.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总结了不同类型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解决了在社会制度更新期中,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如何实现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这一历史高难度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提出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回归,把我们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认识的偏离回归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和深化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继续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历史任务.本文从广东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角度出发,分别从“问题的提出”,“理论判断”,“改革行动”三个层次着重探讨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对此,可以从四个视角进行探讨: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展看,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首创和奠基;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继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三个伟大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服务人民,把引导人民参与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作为文化发展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道路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仅可以确保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可以超越存在严重弊端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扭转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不利局面;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可以确保在与资本主义比较竞争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且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任洁 《齐鲁学刊》2020,(2):60-6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科学性、优越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有方向、有原则、有目标地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培养人们的制度认同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创新制度的意识,为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提供文化心理支撑和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研究迫切需要深化,其突破点应从它的价值问题开始。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确定它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理应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一个着力点和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可持续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文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其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在一个高度压缩的时空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不可能在乡村孤立地实现,而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偶联”机制推动下逐步实现。通过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县城振兴,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建设村庄,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和美乡村建设不是搞“形象工程”,而需要在人居环境改善,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和农耕文明,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系统推进。和美乡村是为农民而建,从规划到实施都要坚持农民为中心的原则。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与经营的农民主体性,需要从以农民为中心的决策机制、建设机制、经营机制和受益机制方面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