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而群众路线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在我国的具体贯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执政党能否坚持群众观点,切实加强党用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为理论依据,围绕党群关系,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三个代表",从人民根本利益加以科学界定,从现阶段党群关系的辩证逻辑以及现阶段实现代表的基本准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现点.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来源并非马列经典及其思想;(2)是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出;(3)对概念的表述、使用和理论论证不合逻辑;(4)割裂了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历史的创造者是所有参与历史活动的人,坚持这种观点,(1)恢复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2)明确了“推动历史”不等于“创造历史”,避免了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群众创造历史的脱离实际的争论;(3)走出对人民群众的作用只作整体肯定、不作个体肯定的误区,转换“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的政治性,恢复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及其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4)体现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而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特别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相似文献   

8.
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同志立足历史新起点,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艳  宁乐锋 《理论界》2008,(7):27-28
作为人的重要活动,政治活动遵循着人的活动内蕴的价值逻辑,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就在于人,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而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以人为本首要之意应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以人为本创造了现实条件与基础,使以人为本具有了真实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质就在于充分体现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这不仅是政治活动的价值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优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成熟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先进性逐渐丧失,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多困扰,桎梏了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了关于人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民大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和人民群众发展的伟大目标等系列问题。因此,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充分把握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在新征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历史人物。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 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势必影响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坚持。基于此通过对历史人物作用问题上两种对 立的历史观的根本分歧、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 分析,论述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期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能很好地坚持与贯彻,充分发挥广大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代表各种利益团体的思想潮流也源源而来,加之西方发达国家有意识的文化渗透,人们对我国当下的政治路线与未来发展已开始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而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在面临现实的困境与挑战,所以如何面对当前困境,重新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精神支柱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一个根本性的实践理念,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地理解与把握以人为本,应该是建立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搞清楚“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首先要将它定位于“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逻辑层面才有实际意义。而要真正树立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驳倒“英雄史观” ,就必须将“人民群众”界定为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是党的一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三个倡导的提出,为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并不意味着这一工作任务的结束。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准,不能在这一体系之外另谋他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坚定不移反腐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加强制度体制支撑,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实现公众参与最大化等重要途径,让亿万人民群众享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带来的福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早在马克思恩格斯还在世的时候,就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常常遭到歪曲。在第二国际后期,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进入20世纪,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脱离现实的“教科书”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在西方则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近年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重大挫折,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这些问题都超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的视野,并反射到理论上去,向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