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社会治理与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行政架构尚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社会治理成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利益矛盾调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从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是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迅速扩大着城乡结合部这一兼有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双重特点的特殊区域.这里有最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这里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各种矛盾关系与风险危机的纽结区域.笔者认为,确立"坚持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动态均衡,确保平稳转型"的基本理念,"推进六个方面的均衡,坚持三项基本制度"的解决思路,应作为应对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的政府风险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给我国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创造了巨大利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村干部的小官巨腐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管理体制变化、农村工作格局变化、村务管理机制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城乡结合部村干部腐败问题呈易发多发态势,且治理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加大依法惩治力度、扩大和深化基层民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构建新型村务管理体系等多个角度,构建符合城镇化要求的农村反腐倡廉体系,对城乡结合部村官腐败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论城乡结合部的潜在风险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伟 《天府新论》2007,(5):89-93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它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形成的、兼具城乡两方面特征的经济地理单元。由于特殊的城乡二元特征,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变迁的一个活标本,集中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交汇地,其潜在的社会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城乡结合部的治理,需要在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的基础上,探索一个复合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宗族势力已成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如何消除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基于对我国 S 省 W 村的实地调研,列举了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在负面影响方面的两大表现,分析了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呈现出角色上的过渡性、工作上的复杂性、发展上的动态性、形态上的多样性等多种特征。针对一些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发展理念滞后、机构设置不到位、教育管理缺乏力度、整合压力增大、凝聚力下降、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优化党组织机构设置,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党组织各项功能,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区域.为推进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阐述了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的功能和特征,分析了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设和谐社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治理转型中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证明 ,中国已进入治理转型期 ,新治理理念的引入将会对中国的政府改革与实践产生重大作用。建国至今 ,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经历了政府‘管制’、政府‘解制’、传统行政管理恢复、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萌芽 4个阶段。在当代中国 ,地方政府必须培育其社会治理能力 ,才能应对治理转型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市场发展的不健全和社会发展的滞后决定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引导。与旧型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主要体现在推动空间、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过程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创新上。政府是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者,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也是市场良好运行环境的维护者,在城镇化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型城镇化中政府治理转型需要从转变理念、转变模式、转变方式、转变职能四个方面着手,实现由"发展"向"服务"、"一元"向"多元"、"主导"向"引导"、"全能"向"有限"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闫科 《南方论刊》2024,(1):49-50+53
我国在持续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临重要的转型,“大政府,小社会”的政社关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要不断实现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决策主体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主体的转变,推动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从管控者转向引导者。但是在政府与社会关系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需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之间存在错位以及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对这种关系的转型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锁利铭 《晋阳学刊》2014,(5):115-126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治理的转型与能力提升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治理受到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制度结构双重困境的影响,而要走出区域合作治理困境,需要对区域合作治理结构进行调整转型,其中包括提升合作意愿和降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治理转型的路径包括构建跨界政策网络和改进区域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嵌入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并适应着国家治理的转型。税费改革以前,村民自治具有突出选举的实践倾向,承载着基层政治民主化的期许。面对税费改革以来村民自治陷入的困境,四川省成都市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实践探索开辟了一条村民自治与政府治理有效结合的路径,从而推动村民自治由选举向治理的转型。基于"成都模式"的启示,地方政府应以资源输入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动农民参与,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治理的共赢,这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姜武汉  吕萍 《兰州学刊》2006,(10):123-124,159
本文主要揭示城乡结合部地籍管理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中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得出:城乡结合部是地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地带,并且城乡结合部的地籍管理严重分割,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状态,应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来解决,以促进城乡统一的现代地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就地城镇化应当说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模式,它有助于弥合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在就地城镇化的多种形式中,城乡结合部的就地城镇化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类型。城乡结合部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亦城亦乡,给其就地城镇化带来了特殊的现实困境和治理难题。本文以北京高碑店村为例,着重对城乡结合部的就地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就地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碑店村“产业先行”的推进模式和“协商民主”的治理机制,让老百姓掌握了城镇化的主动权,变“被动城镇化”为“主动城镇化”,不失为城乡结合部就地城镇化的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都经由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从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一体的治理模式变迁.实现城乡一体治理后,乡村地方政府变为一个法人单位,拥有独立的税收,可通过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及地方借贷等方式来弥补财政不足;同时也实现了乡村的民主治理,保证乡村治理中民意的实现;还能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我国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城乡一体治理的方式来弥合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中心迅速膨胀和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在城乡交叉地域形成的特殊地理空间.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存在严重的“污名化”取向,缺乏对城乡结合部正面效应和功能定位的反思和研究.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独有特征及其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形态的独有特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以制定相关社会政策,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分化,导致了农村社会类型的多样化。乡土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无法与变化中的乡土社会结构相匹配,纯粹的社会组织自治又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而无法实现,乡土社会由此出现了治理的衰微。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仅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而且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式乡村治理模式的试运行。  相似文献   

19.
乡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正是一个政府学会怎样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治理农村的过程。政府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避过度的行政干预手段的介入,将其职能的落脚点专注于公共服务,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也因应了"服务行政"这一世界性行政改革之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治理及地方政府治理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桂花 《天府新论》2014,(2):114-118
参与式治理是实现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政府转型的动力。通过参与式治理,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实现行政的最终目标—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