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普通人的文学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广泛问卷、对个体的深度访谈和对文学生产、传播、流通环节等的调研,展现当下社会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状况,比如阅读量、阅读消费、阅读热点、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等;从古典文学自身的语言特征、思想内容、价值取向以及当下社会的外在阅读环境等因素分析古典文学阅读在当代式微的各种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全社会共同守护普通人古典文学阅读的倡议、举措和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读屏",再后来的手机文学又从"在线冲浪"移至"拇指阅读".不同媒介文本多重阅读方式的并存,不仅彰显出文学形怎的时代变迁,更需要有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技术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折射出的是社会变革期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到文学审美之于"文学性"的祛魅.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文学一方面反映了海外居住国的社会生活、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华人离散者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又承继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血脉,表现出对中华文化的体认与思考,是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当然,这种文化传承还包含了意味深长的文化政治元素和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文系是文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文系学生以文学为学习对象,文学阅读是他们的学业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文学被严重边缘化的当前社会,中文系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如何,具有某方面的代表性。在较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数量并不很大,其中既有学生个人因素,更有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大学中文系学生文学阅读的选择受时代、学校等多重因素影响,阅读面比较集中于当下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阅读存在较大不足。如何鼓励学生文学阅读,多阅读文学经典,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是当前大学文学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与全球化文学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谈到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问题时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 ,并认为“全球化”在文学领域就意味着出现“世界文学”现象。歌德的“世界文学”建立在一元论文化观念之上 ,是对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前景的期待 ,而非简单的全世界文学的集合体 ,其文化关系背景与当下的全球化有本质的不同。当下以经济领域为基点的全球化 ,反映了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带来的更广泛的经济实体间的相互反馈与对话。相应地 ,当下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交流和相互影响 ,也就不再是简单的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抗 ,而是不同文化的相互反馈、影响和对话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89-94
孙健忠、叶梅的相关作品一以贯之地以土家族文化为创作的主线和基调,表现出鲜明的"文化为体,文学为用"的特点。对土家族文化的集中呈现与深度阐释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当代土家族文学的代表,并使之获得了区别于其他族别文学的民族特质。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契合了当下文学创作向文化阐释转型的趋势;同时,作为文化承继者对本民族文化的集中书写又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读书又称阅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认知社会、获取知识、接受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随着近年来阅读危机的不断浮现,阅读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在现阶段对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重视度正在逐步加强,在不断强化读书意识、提升读书理念,营造"书香小社会"。为确保艺术院校读书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笔者提出了,关于阅读活动推广长效机制的几点措施,探讨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低于生活”的“新世纪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芒 《东岳论丛》2011,32(4):10-13
当我们回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来,会发现"新世纪文学"尚处于"低于生活"的状态,表现之一是局限于反映生活的纷繁表象,不能展示当下生活的内在逻辑;之二是不能预示生活的流向和文化潮流的走势;之三是认同现实生活中那些非现代的意识而不自觉,沿袭那些非人性的思维而不自知。究其根源,既有客观根源,也有主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当下大多数作家思想和生活结合的能力不够。  相似文献   

11.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强大的影响力使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文学经典自身的高度和时尚的诱惑是使读者远离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而文学经典自身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则是使读者亲近其的基础,甚至于是使读者走出异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胡适在海外留学时期所面对的思想文化资源,与章士钊、陈独秀等民初重要人物构成的国内文化界当然会有诸多的不同。在历史际遇之中,他们以通信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有时代意义的沟通平台。在胡适与《甲寅杂志》的通信之中,章士钊关心的是时政、政治体制之类的东西,是典型的民初政论刊物的思维取径。胡适与《新青年》陈独秀的通信,反映出二人对中国社会与文学现代变革的共同追求,对中国思想文化改造的共同雄心,奠定了两人合作的思想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基础。"输入文明"所构成的时代强音,沟通了海内外共同关注文学的两个不同的思想文化变革空间,在此之后自然就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登场。  相似文献   

14.
媒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阅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代中国曾掀起文学阅读的高潮,但从1990年代始,文学阅读则进入一个缓慢的衰退期,新世纪以来,其衰退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文学阅读式微的过程中,新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因文字转换成图像,接受者的感知结构得以重塑;因读屏代替了读书,阅读过程的沉思冥想无法启动。同时,新媒介还破坏了孤独的阅读状态,削平了接受的深度模式。从媒介文化角度看,文学阅读的式微是印刷文化遭到视觉文化重创后的结果,但由于新一代人已生活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中,他们游离于文学阅读将变得在所难免。此种阅读状况既会影响文学生产也会波及文学研究。而守护文学阅读并抵制新媒介的人,其私人记忆、感知结构甚至身体习惯恰恰是被印刷文化建构而成的。因此,游离或守护文学阅读的背后,其实隐含的是一种媒介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史进 《东岳论丛》2003,24(6):106-110
东南亚华文文学强调自己并非中国文学、华侨文学的居住国文学身份,而欧美华文文学始终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上述差异的产生,正反映了东西方华文文学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东西方华文文学正是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表现出跟居住国主流文化的相互撞击,从而呈现出本民族文化生命机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6.
微信文学具有内化于文学文本、贯穿于文学活动中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价值,正逐渐形成与传统文学相互扶持、与微博文学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其价值主要表现在:用“微”视角反映原本琐碎细杂、平淡无奇的生活,让微民生活融入时代主题;表现出当前时代的文化生态,为现存社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提供舆论力量和文化指引;应和当代人通过情感宣泄释放精神压力、实现自我宽慰的需要,便于对人们生活情感经历的多节点观察和潜意识心理的多向性挖掘;继续让文学写作回归民间大众,维护和关切人的尊严、价值、幸福,是人道主义当下立场与人生探索超越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文学的审美阅读也是人类高级精神生活的标志。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传媒手段——网络,随即网络文学也成为了人们文化视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审美阅读而言,网络文学表现出了漠视、不关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个浮躁的时代。但这并不是网络的问题,是人自身的弊病。所以,为了恢复网络环境中文学的审美阅读,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文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地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鸦片战争及清王朝腐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国家衰败,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初步开始具有现代性政治理念的知识群体。他们用从西方文化借用过来的新兴政治思想重新阐释政治生活,体现了与古人不同的政治参与精神。近代知识分子这种政治理念的变化,对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政治与文学迅速联姻,在推动文学走向泛政治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抬高了文学的社会地位。近代以来文学泛政治化观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革"利器"的夸大性使用。这在当时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推崇文学的社会气氛。近代以来对文学之社会作用特别是政治作用的普遍重视,既为文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也为文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来自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8-92
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女性也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有所改观。尽管女性并非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但是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反映出了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值得关注。由于存在社会身份和话语表达的差别,女性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