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承诺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承诺,体现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基本态度:开放与限制并存。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是主流,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特定的金融服务部门或金融服务方式加以适度的限制则是必然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金融服务立法具有显著的先进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
外资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网络可以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为外资以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但我国现存的法律执行环境、资本市场发展、股权定价、产业进入门槛等给外资并购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无约束的外资并购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资所持的态度是鼓励与限制相结合 ,反映在外资立法上 ,即表现为优惠待遇与差别待遇的并存并立。这当然是与外资国民待遇的要求相悖的。因此 ,我国外资法的重构已势不可免 ,但学者们对于重构的方式却歧见颇多。笔者认为 ,我国外资法重构的目标应是一个以《外国投资法》为核心 ,同时囊括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综合体系。然而外资国民待遇在我国的全面实现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它需要全面部署 ,分步实施。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模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 ,对外资国民待遇的实践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也应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外资准入与我国外资产业政策定位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国投资自由化的冲击,如何及时调整外资立法,是发展中国家确保经济安全的迫切课题。国家计委修订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大转变,该《指导目录》明确规定了对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各种限制,对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并未规定具体的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限制减少,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本文就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建议,期望规范并购与保障经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限制外资等政策出台后,外资并未放缓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专家认为,中国楼市仍是投资者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资金充裕的外资基金频繁买卖物业,可能对房价推波助澜。"宏观调控对国外打击很大,但对于基金仍未伤筋动骨。事实上,外资更加看好宏观调控期间挤掉泡沫的中国楼市。"在广东、广西、香港、上海等地,不少金融机构和外资投资机构表露出这样的心态。限制外资等政策出台后,外资并未放缓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专家认为,中国楼市仍是投资者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资金充裕的外资基金频繁买卖物业,可能对房价推波助澜,亟待有关部门重点关注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意义及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的大量涌入与外资企业比例的不断上升,也会给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鼓励外资进入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引导和规范外资的并购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对在华外商合资企业成功度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而投资环境和已进入外资的经营状况是影响以后外资进入的主要因素。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衡量外资在华的经营成功度 ,并给予定期公布可以作为指导外商投资的重要信息。本研究通过使用满意度、期望达成度、成功与否判断、财务业绩等主、客观指标对日本企业采用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是成功的 ,基本达到了合资双方的战略目的。调查中还显示外资方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中最不满意的方面是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管理者与工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与中国外资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外资立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之间存在不少冲突。为了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应当在 我国外资立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增加外资立法的透明度,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完 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我国外资立法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就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从外资进入对国内中小棉花企业造成挤出效应,外资进入削弱我国棉花产业控制力和棉价话语权以及外资通过对棉花期货和现货交易的控制影响我国棉花生产三方面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我国粮食加工产业。研究外资进入对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安全产生的影响,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对粮食加工产业、外资进入粮食产业对我国粮食产业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粮食产业利用外资情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对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我国,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额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带来了诸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引资工作的盲目性,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当前外资进入我国的新动向,分析了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各种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资进入速度明显加快,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持续加深,有必要就此影响进行系统测度,为下一阶段银行业开放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并建立logit模型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总体有利,有必要继续加快银行业开放进程;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水平、货币供应增长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为正;行业集中度提高、利率和汇率波幅加大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收入差距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但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其扩大起了作用:半制成品的进口可以增加国内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而国外优质廉价商品的进口又可以打破国内的某些行业垄断,原本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我国以往进口结构不合理,对能源以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出口会扩大收入差距,因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基本上嵌入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出口量越大,价格就越低,所以劳动者的收入就越下降。外商投资具有明显的地理和行业选择性,会扩大我国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对于收入差距的治理,一方面仍要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同时要走新型的开放道路:一是改善进口结构。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三是适度减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以应对诸如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石油化工市场逐步放开,石化企业引进FDI速度增快,竞争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近年来,中国对石化产业的引资政策调整侧重于从产业安全、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引导资金流向技术研发领域,然而,中国石化工业在引进外资项目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中国石化产业利用FDI的现状,基于SWOT分析模型,探讨了中国石化产业利用FDI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石化产业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即以提高外商对华石化产业直接投资质量为核心思想,推进招商“选”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从而促进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生命周期阶段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总体上呈现出以少数几种内源直接融资为基础、各类外源直接融资为主的多层次趋势。其中,外源直接融资在初创期和成长早期以非正式资本市场各种私募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为次;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则以正式资本市场丰富的公募股权及债权融资为主,以特殊的私募股权及债权融资为次。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早期未上市文化企业通过非正式资本市场吸纳私募法人股权资本和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私募机构股权基金的直接融资通道不畅。基于文化产业关联的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完善的资本退出渠道以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回归股权投资的本位功能有益于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文化多样性不会消失,但却面临诸多威胁。就我国电影产业和传统文化而言,面临着来自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强烈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独特性,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电影产业;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积极吸收和借鉴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创新能力不足,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文章通过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采用归纳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韩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层次原因,结合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政策、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则必须强化原创研发,构筑内容、资本、科技和市场四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策略体系,注重制度创新和基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在文化创意产业本土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