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重述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说话人(或作者)在以一种方式提供信息之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对之进行说明.作为一种话语组织方式,话语重述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的语用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听话人(或读者)激活更多或更具体的语境假设,以对其试图表达的观点或想法进行充分的理解.重述也是一种语用修辞方式,重述话语能传达额外的认知效果,是说话人(或作者)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此外,重述话语标记语可以提示前后话语具有阐释相似性,可以引导听话人(或读者)寻找关联,减少其理解重述话语时所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复合助动词“のだ”频繁用于谈话中,根据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及语境,“のだ”句或表示说话人的判断;或对状态、事件进行说明;或用于劝诱、命令、确认等场合,即表现为“解释说明的语境”、“推测、判断的的语境”、“疑问形式的语境”等等。因而必须将说话人所处的语境作为辨别语义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5.
插入结构被看作是独立于句子之外的相对独立的言语形式,在语法、语义、修辞不同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插入结构能够反映说话人的思维方式,展现说话人对不同话语之间语义关系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在交际过程中插入结构能表明言语行为的类型,影响听话人的行为,承载着与说话人本身相关的语用信息。即插入结构具有语篇指示功能,是言语行为类型的指示语,是交际过程的触发语用前提,体现语用策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是人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的形成与功能机制所作出的解释,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能够识别并阐释反语,在反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承担着制约和解释功能,其制约功能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对说话人使用反语和听话人理解反语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表达形式和意义选择两方面,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为认知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认知者通过认知语境推理可以得知反语说话人通过反语想要表达的意向。  相似文献   

7.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具体考察"不"的否定义的表现规律,认为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在语境清楚,逻辑明晰的情况下,语义联项常可以隐含.因此,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例证法对英语口语语篇中的合作原则进行了探讨。口语语篇是言语交流时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信息表达与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口语语篇的构建是动态的顺应选择过程。而合作原则是指导人们交流的准则,说话人有时故意的不合作会使会话含蓄,语义婉转,达到更圆满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9.
表达与理解是言语交际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话语发生和理解的完整认知过程。完整的语用能力研究至少应该包含说话人的表达和听话人的理解两个方面。语用能力的认知过程是复杂的,贯穿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为实现其交际意图而进行的选择过程中。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视角论述语用能力从表达到理解的认知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力求对语用能力提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河南商城话有两个互动功能对立的句末语气词:"好"和"唅"。它们都能给句子带来主观性意义,表达说话人的立场。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联盟。在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中,"好"表达的是说话人在和听话人结成联盟基础上的对听话人的提醒、关心、协商等情感;"唅"则相反,它所表达的说话人的催促、辩解、不满等情感都是建立在不和听话人结成联盟的基础上的。两者在疑问句中呈互补分布:"好"只能用于揣测问句,不能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唅"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沉默”本身无语义概念或表征,但“沉默”作为-明示-推理行为,可以通过说话人的处理努力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产生语境效果。听话人必须通过关联原则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暗含意图。  相似文献   

12.
疑问代词任指用法的使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可归为三种格式:“疑问代词(……)都/也”、“不论(不管、无论……)+疑问代词,都/也……”、“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这三种格式除表周遍性外,还有其他的语义特点,即表态性和概括说明性。这两个语义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条件———说话人强调所说事物范围广的同时,要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者对所说的进行概括性说明时,才可能使用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找到这一使用条件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指示语进行语用研究之后,结果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中的对立型指示语包括平等型对立指示语与离情型对立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中的融合型指示语具有移情效果,有利于缩短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心理距离。第三,社会指示语中的称谓语不仅体现说话人的性格特点,更表明了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与语用距离。第四,社会指示语中詈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4.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会话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学说总结了交际双方为顺利获得准确的会话含义而必须遵循的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但在许多情况下 ,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某种目的而违反合作原则。此时 ,听话人必须从字里行间捕捉说话人的真意 ,并推导出说话人意欲表达的隐含意义。文章从说话人、听话人双方的角度 ,剖析了在言语交际中如何使用合作原则的各条准则来推导和运用会话含义 ,指出会话合作学说对正确使用和理解语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又怎样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这完全依赖人们对交际所处的语境的认识和掌握。文章通过对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运用 ,强调在交际中说话人可以故意地公开违反准则 ,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信息时 ,常常可以不是直截了当 ,而是间接地、留有余地让对方去想象、思考或推断 ,从而领悟话语传递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然而 ,正是这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使语言交际变得生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对话主义关系,认为对话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预设作为社会交际语言中的一部分,也存在着对话关系。预设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主体间性对话互动的认知交际。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分属于不同的交际主体。语义预设的领有主体为说话人;语用预设的领有主体为交际双方。语义预设基于说话人与自身认知域中形成的知识范畴(现实世界、想象世界和特设世界)进行的主体内部对话互动;语用预设基于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体间性对话互动。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旨在加强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它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称呼语变异的研究中,用来分析称呼语变异如何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情感立场、行为判断和欣赏评价。另外,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在称呼语的态度评价中。   相似文献   

18.
"东西"话语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话语选择,说话方选择了一类话语内容和形式时,听话方需要根据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方的意图与话语意义。"东西"的语用功能是:违反礼貌原则,发泄怒气;体现亲密关系,表达喜恶;表达隐晦含意,揣摩意思。  相似文献   

19.
人们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怎样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这完全依赖人们对交际所处的语境的认识和掌握。文章通过对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运用,强调在交际中说话人可以故意地公开违反准则,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信息时,常常可以不是直截了当,而是间接地、留有余地让对方去想象、思考或推断,从而领梧话语传递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然而,正是这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使语言交际变得生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法从语义的角度对being going to和will/shall进行了比较:Will/shall表示“纯将来时”,而be going to通常用于根据现在的某些迹象预言将即将发生的事,或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意图与打算。在英语交际过程中,be going to和will/shall暗含着语用差异。这些差异与语境有关,而与语句现象没有多大关系。明确be going to和will在语用上的差异,有利于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听话人付出最小的努力,而获得话语的最佳语境关联效果,从而使听话人圆满的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