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历代犹太作家的不懈努力,美国犹太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为世界文坛所瞩目。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越发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并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对"美国文化"、"美国历史"以及"美国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认同。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是美国犹太作家指引犹太民族克服困境、不断前进的重要措施,对于犹太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2,33(3):109-112
美国当代著名犹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以其创作深刻诠释了他对犹太性的独特认知:其早期创作以一种反叛的眼光审视犹太传统中的阴暗,对犹太传统的反拨体现出他对犹太性的一种逆向性认知;后期创作则以特别的散居观对待流散的客民生活,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家园中发现世界”,其淡化的犹太身份、对普世意义的寻找体现出罗斯对犹太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美国主要裔族文学所承受的重压是美国主要裔族遭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真实写照。美国华裔文学中"赵健秀和汤亭亭之争"和美国黑人文学中"鲍德温对赖特的反目"是裔族作家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各裔族文学施加重负的环境里,在引领各裔族文学试图挤入主流文学并承担各裔族文学生存和发展重任的过程中因采纳不同的路线争议所致:前者表现为坚持裔族属性的二元对立还是二元融合;后者表现为坚持暴力反抗还是温和手段。承受重负的美国犹太文学引发了一批美国犹太作家对契约论的质疑,他们的质疑虽然含有号召犹太民族理性地、能动地看待上帝、反思自我的意图,但核心意图在于揭露宪法和法律形式比较健全的美国撕毁了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犹太民族之间的契约。  相似文献   

4.
张军  吴建兰 《河北学刊》2012,32(1):203-206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军 《学术论坛》2012,35(12):172-177
美国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母题"是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诸多母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通过文内分析和文外解读,文章指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既披露了犹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又起到了督促主流社会反思自我的效果,还传递了美国犹太作家期望犹太民族树立"坚定的历史观"这一讯息;既揭示了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历史意识整体缺失的状况,又向犹太民族指出了建构历史意识的具体方法;既道明了犹太民族加强宗教信仰,强化身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为犹太民族历史意识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实现了"告诫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在建构历史意识时,应努力寻找引路人"这一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美国犹太文学历来是美国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力量.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传统犹太宗教以及犹太民族在美国生存环境的演进,从认同、反思/反抗、融合、再调整四个方面探讨美国犹太文学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世纪末开始的大迁移,大量犹太移民来到美国。于是,叙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其它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美国犹太文学也不乏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本文试图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美国犹太文学中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马拉默德的《店员》、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辛格的《渎神者》三部小说中坚守犹太教、淡忘犹太教、反对犹太教三种宗教母题背后丰富的社会功能,进一步证明:美国犹太文学的宗教母题不但对犹太民族,而且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太小说蕴涵着丰富的犹太文化内涵,文学与文化形成了一个精妙的全息系统."悖逆--整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性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如同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的"经路"和"气"一样,成为一条联结犹太文学与犹太文化整体、贯通犹太文化各个方面、各种范畴的全息链.这务全息链主要采取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实现小说文本对犹太文化本源内涵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奥兹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她植根于犹太文化土壤,从丰富的民族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中提取素材,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与犹太移民的生活现实相结合,用她生花的妙笔创造出全新历史条件下的"礼拜式文学".本文通过分析奥兹克作品探究其"礼拜式文学"的主题,即奥兹克的文化身份主张、对犹太属性的坚守以及对同化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二日两期《纽约客》上,连载了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新作中篇小说《鬼作家》。这篇小说以叙述、倒叙、回忆、幻想、内心独白、潜台词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几乎提出了美国犹太文学中全部主要的传统主题,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同化与特殊身份问题,个人奋斗与成功问题,父与子两代犹太人的矛盾问题,犹太人的神圣家族问题,犹太人受迫害与歧视的问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即所谓“婚姻同化”问题等等。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最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和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是美国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还获得诺贝尔奖使美国文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两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族裔特性,同时又显示出超越种族的倾向。贝娄作品中族裔特性是隐性的,他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意识、流浪史程、受难精神等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以隐喻的方式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特性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在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或者特定民族历史上。贝娄超越的是包括文本特征在内的广义的犹太性,而莫里森超越的是黑人族裔文化建构和身份意识范畴内狭义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13.
戴炜 《兰州学刊》2008,(Z1):134-137
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的概念里,犹太人所创立的以犹太教为主旨内容的希伯来文明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探讨轴心期产生的犹太教对后世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可以看出三者同属犹太系宗教的范畴;根据汤因比提出的三种文明解体的模式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可以发现美国似乎正在成为罗马帝国的翻版,而道德至上的中华文明的复兴则给世界的美好未来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同时,由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犹太系宗教,有着很多根本的相同点,所以在人类要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条件下也许可以实现和解而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按照年代的顺序,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对今后研究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从中体现了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犹太裔作家成功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纷纷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等文学桂冠。犹太裔作家之所以获得令世界文坛瞩目的成就绝非偶然,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一个从文化认同到文学接受的问题,是一种文化超越的文学效用。美国犹太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与西方社会的文化认同为其成功提供了特殊的文化关系机制;犹太民族的历史境遇、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标本"意义和典型特征,以及犹太裔作家对此进行的形而上的升华运用,则是其成功的内在机理。犹太裔作家在文化思想、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促使犹太文学在保持一定犹太特质的情形下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03-108
美国犹太作家亨利·罗思的小说以不无矛盾的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犹太性。罗思的小说着力塑造犹太人物,表现犹太生活,呈现出显性的犹太性。在其小说文本中潜藏着具有犹太特征的文化母题和认知模式,呈现出隐性的犹太性。同时,罗思对犹太传统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使其作品呈现出反讽的犹太性。罗思对犹太性的书写隐喻了传统和变迁中的犹太文明所遭遇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深厚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写作实践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学观念,他的"之"字形书写方式使得其各个时期的创作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对立性;在"腹语师"的文学表演中表达了罗斯严肃的道德关怀。纵观罗斯创作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嬗变,反映了具有自觉意识的学者型作家对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对文学创新的及时回应,体现了罗斯鲜明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除政论性文学以外,文学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伦理原则的"元政治"范畴,而非时权力政治的追求.20世纪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文学创作中均体现了这一理想.这些获奖者或者自身具有国际化背景,或者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以美国经验为基础,进行人的普世性和社会秩序以及国际秩序的思考,遵循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原则".通过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诺贝尔文学奖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更大的文学话语权,使其在20世纪处于世界文学的领军地位以至形成其文学的霸权地位.中国文学的发展史恰恰也是在政治理想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世界进入现代和后现代社会阶段,中国文学由于受社会发展阶段和当代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呈滞后状态,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借鉴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中国文学早日获得这一"文学奥运"金牌,使中国文学再度呈现昔日的辉煌,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意识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世界文学视野又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美国建国之后,以朗费罗为首的新英格兰文学团队直接融入到全球化的潮流,接受异国文学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学特色,这些都是美国文学200年来繁荣发展的前提。朗费罗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意识为美国比较文学萌芽发展夯实了基础,强化了美国知识分子对文学的世界性的认识,促进美国比较文学学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04-109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定义了"美国梦"。"美国梦"既反映、影响了美国的心态和文化,也是美国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E.L.多克托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通过三位主人公的遭遇浓墨重彩地叙写了"美国梦":白人女子通过经济独立、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格,实现了"美国梦";贫贱的犹太移民转型为电影大亨,其"美国梦"亦成功实现;物质上已然成功的黑人音乐家奋起反抗社会不公,却终被种族主义者枪杀,其"美国梦"彻底破灭。主人公们"美国梦"的实现或被摧毁,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诠释和回应了亚当斯对于"美国梦"的定义,同时表达了多克托罗对"美国梦"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国的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