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兴亡,文化有责,兴之则强,弱之则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失去文化,一个国家就会停止心跳,即使生命不会马上消失,思想也会立即消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立国作为通往大国之路的大国策,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一种反危机的国家战略,已上升到国家发展范式转变的高度。今天,中国正处于后危机时期加快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确立文化立国战略,正考量着一个国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姚远 《学术界》2015,(1):229-238,328
知识产权文化包括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两个层面的意义。日本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在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过程中提出并随着该战略的推进而逐步展开。在制度层面,日本政府着力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执法、司法体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本国特点的新的制度体系;在观念层面,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理念转化为社会整体认同的精神资源,最终实现知识产权文化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3.
韩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地缘相近,有相似的文化传统。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文化立国"战略,逐渐走上了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带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道路,迅速地再次崛起。文化的发展推动了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也使韩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韩国在文化大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制定"文化立国"的战略、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搭建文化产业链等等。系统分析韩国文化大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文化建设政策;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突出了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文化建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意义。“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这一论断包涵着对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重新界定,蕴涵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和重要意义的深刻洞察。“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规律和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升华和发展。深入挖掘和领会“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的丰富蕴涵及重要创新,对于全面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逻辑和精髓要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多元取决于人类生态前提的多元存在.中国、日本与俄国不同的生态前提,决定了三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期许与道路选择.中国属于"东亚陆缘"生态区,这就让中国人具有如下的文化期许与道路选择:坚持思想解放,坚持改革开放.中国要走的道路是面向太平洋的工商立国、市场立国、世界贸易立国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又区别于他国,与西欧不同,与俄国不同,与日本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之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走向。打造成功而强盛的文化工厂已经在世界各国悄然酝酿。英国政府和首相率先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三级文化管理体制;法国的旅游业在当今世界堪称一流,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法国提供了财源和就业机会;美国重科技重人才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都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作为提升经济质量的重点。我国急需开发文化资源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缩短与文化产业大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政策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山 《社会科学家》2005,(2):166-167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产业部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剖析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和类型,并指出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是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两个维度,企业文化作为产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与文化产业有密切关系。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其企业愿景要深刻关照百年中国梦的塑造,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的文化责任;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落实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企业软实力,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要更多地依赖文化产业的手段,要从形象建设上升到精神建设,要从产品营销上升到文化营销,用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探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根性。清算国民性中的卑怯,是鲁迅对国民性认识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他对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鲁迅所意识到并深入追踪的是中国文化在立国立人上的缺陷,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自立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精神性的存在,以"精"—"神"看待文化,必须建立"文化"与"文化力"统一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迈进"文化时代",突出表现为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国力"、"软实力"、"文化强国"的提出,就是文化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标志,为此必须在理论上建构国家文化的战略话语:"文化力"是总体性话语;"文化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文化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话语体系的理论表达。"文化力"是"文化"与"力"的统一,从"文化"向"文化力"的概念演绎,是文化发展由理念向战略的扩展,是基于"力"的文化理性和对于"力"的文化自觉。由此可以建立由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合力五要素构成的"文化力学",形成基于"文化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战略。具体地说:"力—人文—化成"的文化理念;"培育—评估—激发"的"力"的发展战略;"意识形态—文化形态—文化规律"的"方向"自觉;"着力点—互动点—转换点"的"作用点"战略;"文化生态—文化理解—文化体系"的"合力"理性,以上几个方面构成"文化力"的话语体系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文化力正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构成要素,推动文化中心建设也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心研究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关于文化中心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文化中心建设的地方实践展开,对文化中心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文化中心是基于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所呈现出的文化空间形态,对文化存在的历史过程和空间关系的梳理可以看出,文化中心是文化创新与文化集聚两种机制共同推动的结果。必须从这种深层机制出发,为文化中心建设寻找到根本层面的支撑点和更富实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九届.第九届新年论坛以“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为主题,从“文化立国”战略高度、现代城市发展模式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自觉的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源泉。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因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制度措施落实力度,把我国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结合湖北省已有文化资源的现状来看,大力发展湖北文化事业及文化相关产业,应该被确定为新世纪湖北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湖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对湖北文化资源现状作出必要的优势分析与文化价值研究与判定,对"特色文化"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湖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对策主要是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文化名牌为龙头工程;以多元合作为发展途径;以文化集团的组建为契机,打造湖北文化经济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战略定义、构成要素和战略文化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桂系战略文化的形成背景、战略文化的内容与运作的成效,探索了新桂系战略文化对现代组织在战略管理中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红兵  亦辛 《东岳论丛》2006,27(2):175-178
古代文化世界观是一种建在直观体悟认识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活力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包含文化价值的自然取向和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取向两方面;现代文化世界观是建立在近代物理学和数学基础上的机械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是一种主体性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是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的辩证发展,其世界观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发展基础上的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是对古代整体性文化价值取向和现代主体性文化价值的整合,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层面考察廉洁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深化廉洁文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廉洁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其价值体系经历了从个体价值文化到社会价值文化、从政治伦理文化到政治制度文化的发展;其价值取向经历了由传统"忠君"到近代"救亡"再到当代"爱国主义"、由传统"民本"到近代"民权"再到当代"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客体渐趋完善、价值主体日益广泛、价值目标不断升华是贯穿于廉洁文化价值体系、价值取向发展历程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边缘文化是多元文化或复合文化中新的研究领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边缘文化不是多种文化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一种新的文化的组合方式或新的文化体系。边缘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行为领域扩张、文化转换及创新等功能是我们构思特定文化域文化战略的主要依据。构思这种文化战略,在我国的朝鲜族社会、内蒙蒙古族社会等跨境民族区域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面对国有文化经济存在的战略定位不够清晰,结构不合理,资本布局过宽、条块分割、资源碎片化严重,以及缺乏竞争力、整体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创新改革思路,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共文化企业定位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公益性文化经济定位,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整体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国有文化经济,把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的改革思路,转变到以国有文化经济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从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管理上升到国有文化资本的战略管理、从整体上搞活做强国有文化经济、发展开放性混合结构的文化经济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兰州学刊》2012,(9):39-44
随着全球化的席卷,全球化文化景观中文化软实力问题日渐凸显。在我国当前,作为20世纪初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文化哲学也不断地切入到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中,并以其学科特点在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中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从文化哲学维度上对文化软实力进行学理建构以及从文化哲学价值取向上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战略建设。前者从关于"文化"自身的涵义问题入手,为"文化何为"的现实关切点即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探讨提供学理基础,探究了诸如软实力概念的起源、演变,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外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等基础性问题。后者试图摆脱当前文化软实力研究中过于局限于"经济效益"的思想,将关注度转向"生活世界",切实进入到对人精神领域的建设上,进入到对意识形态的构建,对国家上层建筑的建设中去,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当前文化现状的回顾、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传统资源的转换等角度,以人为主体地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了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