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面临着体制障碍、技术障碍和阶段障碍,任重而道远。转型过程也将耗费巨大的成本,但是长期收益相当可观。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有四个必由之路:即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技术;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基地建设获取集聚经济效益;发展"静脉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绿色转型环境:完善绿色考评体系;实施绿色税制;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支持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2.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之色,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建设绿色邯郸应当以人为本,营建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构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扩大绿色消费需求推进湖南“两型社会”纵深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绿色消费需求符合湖南“两型社会”纵深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要求,能充分发挥其目标激励、市场约束与创新驱动作用,能较好地回答发展为了什么、怎样发展与发展什么三个问题,能逐步消除消费的过早论、自然论与无用论三种认识误区.要扩大湖南绿色消费需求,需以绿色消费品市场为共同载体,从居民、政府与企业三个层面创新绿色消费需求的三大机制,即居民绿色消费需求的科学引导机制、政府对绿色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机制、企业绿色生产的市场引导与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绿色湖南”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湖南的具体实践,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弘扬生态文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以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厘定和特征分析,以及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唯GDP论、资源价值和价格错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新常态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效用影响、建设绿色金融等举措,试图解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又是落实建设"四个湖南"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资源整合。当下,湖南低碳城市建设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产业转移为主线,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绿色文化为主题,营造低碳消费环境;以配套政策为保障,打造低碳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与此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环境、资源、社会等的多重压力,城市交通问题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环境恶化的首要诱因。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运行有着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尽快实现绿色交通是解决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当务之急。城市交通发展的绿色转向思路与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其实现过程更是"绿色发展"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是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动因。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初就对生态环境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见解的观点,而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对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生产逻辑的揭示;文明范式的转换;制度层面的规范这四个层面,为我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从而产生了一批最新理论成果,也厘清了我国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强化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转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关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组专题对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及企业绿色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绿色发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两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论分析表明,绿色税制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从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提出绿色税制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关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组专题对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及企业绿色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绿色发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之一。地处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青海省果洛、玉树2个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学术会议旨在从学术层面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体制建设、绿色发展路径等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吸收各方智慧,准确把握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提供理论支撑,使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典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存量大,建筑性能落后,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而新建绿色建筑消耗资金大,见效慢,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是国家解决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PEST—SWOT分析模型,从四个层面分析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在政策层面建议完善法律法规、细化评价标准、能效标识;经济层面建议合理拆改、加大激励力度;社会层面应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单透明化等,技术层面开发绿色技术、培养绿色改造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绿色湖南包含绿色自然、经济、人文和管理四个维度,相应地要实施四大工程,具体包括尽快颁布《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制度、人才、科技等五大平台;制定绿色湖南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方法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与减贫融为一体构建度量绿色减贫的新方法,即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绿色减贫指数,对贵州省绿色减贫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贵州省绿色减贫指数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处于中下水平,其涉及的三个片区绿色减贫指数在11个片区中排名最后;贵州省扶贫开发在绿色成效上的表现优于减贫成效,其绿色减贫指数四个一级指标的表现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北部和东部高于东南部和西部的特点。贵州扶贫要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和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等途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并将绿色减贫纳入到贵州省贫困县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偏重于发展理念的建构和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但在解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路径上存在根本缺陷。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的研究转换,更能在实践层面和技术层面凸显经济行为主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方法论和技术性,体现绿色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因此,以"经济绿色治理"新视界为切入,在方法论意义上建立超越"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二元对立的绿色治理框架、构建基于"对象-方法-效果"协同的绿色治理模型和提出"规划-产业-空间"协同的绿色治理路径,对增强国家经济绿色发展能力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助推“两型湖南”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即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它是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状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推动湖南科学发展。本文结合湖南人口发展现状和省情实际,从人口数量、素质、分布、结构、计生国策和人口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南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举措。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最终目标是通过"人口发展均衡型"建设的支撑,使得湖南"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这艘航船在科学发展的航道行使得更稳、更顺、更快。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绿色消费的理论研究将有助于践行绿色消费,并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阐释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关系嬗变的科学学说,它与推崇"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绿色消费存在契合之处,故可成为当前绿色消费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不仅在回溯"自然的共同体"、批判"虚幻的共同体"、探寻"真正的共同体"的论述中,内蕴了绿色消费崇尚使用价值、超越符号消费、追求美好生活的理论图景,而且在对共同利益、共同规范、共同价值的关注上,启示中国绿色消费应先从推动民族共享发展、永续发展两侧发力,继而在此基础上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向世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永芹 《河北学刊》2014,(2):222-225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路径选择。本文从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得出绿色发展是打破当前资源环境制约和束缚的唯一选择,而创新驱动则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