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历史是史学界强烈关注的研究范围,通常由历史学者来完成其研究使命,然而,社会历史领域广大,内涵深厚,远非一个学科所能涵纳.如果将视线移向其它学科,我们会发现,许多非历史学科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社会历史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近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文化与社会>就是一部兼涉社会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作者曲金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研究,但他的兴趣却从海洋走向社会,通过海洋文化所覆盖的范围来巡视社会历史,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社会史研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额外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可补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之史缺,从<世说新语>还可见出六朝秀句标准的变迁是由志而情、由学而文、由理语到景语、由佳句到美句的交互而错综的过程.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兴起的原因,从<世说新语>来看,一在人物品评对秀出人才的欣赏,二在清谈的审美倾向,三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的部分篇目之间存在经传结构,一般认为: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传.<齐物论>和<秋水>就是经传结构的代表,<秋水>是为阐释<齐物论>而作.由<齐物论>到<秋水>,在文本上呈现出由怪诞走向崇高、由描绘转向分析、由概说走向精论、由理念转向实践的演变,说明<庄子>由经到传的生成过程,不仅深化了其哲理内涵,还产生了积极的文学效应,对文本形态和艺术风格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远离尘嚣》的生态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离尘嚣>中的自然是一个和谐、宁静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立足的根基和心灵的栖息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途径,只有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理解自然、敬畏生命,才能实现人类在自然中的诗意栖居.而生态和谐的根本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和谐,即人自身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物质追求的简单化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化以及利他化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洋文化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在海洋文化理论、沿海港口发展、海外交通交流、海洋文化遗产、海洋社会风俗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是以区域视阈为单元展开的,对于沿海区域依托海洋地理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方历史特色的文化底蕴与风貌,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展示.王赛时先生所著<山东海疆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是诸多区域海洋文化研究中最富有特色和价值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雎>一诗在<论语>、<孔子诗论>及汉初的<韩诗外传>、<毛诗故训传>、<韩诗薛君章句>中都有出现,各书给予了不同的解说.对此加以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关雎>一诗在儒家的传诗体系中,讲解内容逐渐儒学义理化,基于切实情感体验的诗学逐渐消失,代之以儒家经义的渲染和宣扬,在风格上则表现出由平实、引申到夸张、渲染,甚至带有玄幻色彩.这正是儒家诗学经典化策略之一,是对<诗经>传解所作的经学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后,南海周边国家主权由领海向外扩展,逐步确立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由此引发了南海海洋划界问题,南海海洋划界涉及"六国七方".当前,南海海洋划界出现一些新特征和趋势,致使南海海洋划界复杂化,这对中国政府维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与完整形成巨大挑战.南海海洋划界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国与日本、韩国海洋划界的早日解决,进而为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创造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但需要包括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在内的法律制度加以规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伦敦公约>及其<1996年议定书>等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为处理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提供了国际海洋环境法基础.然而,仍需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来推进和保障二氧化碳海底封存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命运的力量--对《封神演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封神演义>这部明代神魔小说从命运意识角度进行了剖析.从初民到中世纪一直到近代,人类对命与命运的话题常怀着一种神秘的敬畏.<封神演义>中充满了人(神)个体命运的约束与抗争这两种力量的搏斗.文章最后归纳小说中的逻辑:人心的向背,就是天命,从而初步解读了<封神演义>对命运演绎之一种.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的一生与美丽的大自然有着不解之缘.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中的一些诗篇和他的长篇自传体诗<序曲>都展现了诗人在美丽自然中得到的欢愉.华兹华斯谱写一曲曲乡野的欢乐颂歌,旨在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智慧,使读者的灵魂得到升华,并以此拯救人类的灵魂.他那些表现欢乐的诗篇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类的爱.  相似文献   

11.
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来看,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即由当初图像所体现出的"照扮冠服"的舞台性,发展至后来的"象意相生"的抒情性,再到后来"美仑美奂"的装饰性.戏曲插图从重视舞台效果、着力营造"写实空间",一步步呈现出极具文人化色彩的"诗意空间"和"形式空间",并最终演变为文人学者的"案头清玩".与此同时,图像与戏曲文本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图对文的亦步亦趋、若即若离,变得渐行渐远,插图的文人化色彩和艺术独立性不断增强.<西厢记>插图不断文人化的历程,又是与明代戏曲的整体文人化进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论妈祖与中国海洋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是一个极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航海之神,与西方世界的海洋之神──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海神波塞冬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险、征服、掠夺、欺诈、霸权的特征,反映了欧罗巴人种个性的阴暗一面;而在中国百姓的妈祖信仰之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海洋文化特色──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基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她必将改造人类的海洋文化面貌。一、妈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象征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只是到宋代才出现了妈祖崇拜,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代表著作,人们习惯把<郑笺>与<诗集传>对立起来.但不难发现<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朱熹<诗集传>都产生了影响,<诗集传>对<郑笺>的继承较为全面,而最为突出的是,继<郑笺>文学质素的挖掘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对<诗经>进行文学诠释,此点成就最大.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和巨变之一,就是我们开始面向海洋,参与世界,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十几年,我们的海洋意识逐渐树立起来,发展海洋、维护海洋权利的观念和制度开始建立起来.在这些十分重要的历史进程中,杨国桢先生以一位海洋史学家的胸怀和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视野,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成为了一位开拓者和倡导者.近期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专著<瀛海方程>[1]一书记载着他开拓先行的足迹,回响着他倡导呼吁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一、国际海洋政策在国际范围内,由于各国涉海活动的增加,使各种与海洋有关的冲突不断,也不断挑战原有的海洋格局和秩序。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海水的质量下降、资源加速枯竭,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失衡,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时候,已经大大降低了  相似文献   

17.
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人类社会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在这其间,社会主义经过了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主义运动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高潮到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从世界以革命和战争为时代主题向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8.
<关雎>、<鹤鸣>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关雎>描述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复杂情感,以匮乏的方式突显以情相感、因感而通、因感通而有人际、天人之际的建立与呵护.<鹤鸣>中的鹤鸣、游鱼、树木诸景物呈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乐园经验.如何由情感见证际,进而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天的情意绵绵中呵护并守护际,重建生趣盎然的人间乐园,这或许构成了现代世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通过对<诗>的哲学阐释,我们尝试突破现有中国哲学研究范式所划定的界线.  相似文献   

1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