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六科给事中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事中”原意为服务于内廷,在汉代并非正式官称,到了魏晋逐渐成为正式官称。到明代有六科给事中,其职权主要通过一定方式行使,但较之唐宋之给事中,权力已大大削弱,是蜕化的宦官机构。明代六科对皇帝有规谏的积极作用,由于他们的一切活动最终要受到皇权的制约,所以也有它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言官     
明代言官,在明代史书中被视为要职,声誉甚高。对其进行考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本文试就言官的地位、作用、言官与朋党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一 明代言官是指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都御史、金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和由这些人兼任的巡抚、巡按等,其组织为都察院和六科。都察院所属的言官包括:左右都御史各1人,左右佥都御史各2人,左右副都御史各1人,十三道监察御  相似文献   

3.
在央视文艺频道一个专访节目中,记者问擅演大清皇帝的演员张铁林:你经常演皇帝,皇帝的威严、气势是怎样演出来的?张铁林说:当扮演大臣的演员都在我面前跪下来,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时,皇帝感觉就有了。与此相对应,《康熙王朝》的编剧朱苏进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帝王种子。一个演皇帝的,一个写皇帝的,从“实践到“理论,可以说是对国人“皇帝情结的最有说服力的的诠释。中国封建社会被推翻快一个世纪了,皇帝这个宗法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已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但一些人仍然在抱着“皇帝情结,寻找着“皇帝感觉。寻找“皇…  相似文献   

4.
白杨 《兰州学刊》2009,(4):217-219
按照唐代“四等官”的概念,门下省的判官是给事中,《唐六典》中记其官品为正五品。在唐代,给事中的权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章首先将给事中的渊源出处作细节上的梳理,然后从其职掌范围的变化入手,试图分析门下省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窪添庆文 《文史哲》2002,(1):124-129
北魏明元帝与太武帝时期的太子监国制度,并非为了皇帝亲征所设置,而是皇帝在京师时设置的。明元帝时,皇帝离京出征时开始置留台,为统筹留台而发展为太子一人监国的制度。以往的研究有皇帝统军事,监国掌内政的说法,但在明元帝时期,重大决策交由皇帝裁断,监国也负担一部分军事任务,皇帝则握有内政上的最终决策权。太武帝时期,监国并未被授予军事权,与军事方面有关的镇也由皇帝亲自处理,皇帝与监国职权分明。皇帝的诏经由监国下达到全国各地,可见监国制度运作极为严谨。  相似文献   

6.
伍玉西 《学术研究》2022,(3):129-137
在清代前中期的顺治至嘉庆朝,有一批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技师和艺术家(被称为“技艺之人”)获准为清廷效力。他们进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推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把他们推荐给中国皇帝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已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二是广东督、抚。这两条推荐途径交替发挥主要作用,最后发展到只能由两广总督奏报。就推荐方式而言,广东督、抚只有奏报这一种,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主要以奏章形式推荐,有时也会利用在皇帝身边的有利条件进行口头推荐。因清廷缺乏引进西方科技艺术的动力,加之进京效力西洋人几乎是清一色天主教传教士,清代前中期的西洋人才引进经历了一个从积极招徕到限制再到最后停止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天文学成就李晓岑杨士云,号弘山,大理喜洲人,白族。生于成化丁酉年(公元1477年),卒于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享年78岁。曾中解元和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任工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等职,后来称病辞官回乡,“朝不问夕,闭户读书...  相似文献   

8.
辽代契丹人的冠帽、鞋靴与佩饰考述张国庆一、契丹人的冠帽辽代契丹人不论男女,均有顶冠戴帽的习俗。契丹人的冠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金冠,为契丹贵族人士所用。细分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文金冠”,是契丹最高贵的冠式,为皇帝所专用。《辽史·仪卫志》载:皇帝参...  相似文献   

9.
秋审作为体现国家权力的重要司法制度,在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死行裁决的最终阶段,秋审又将行使死刑终审权的皇帝与一个个普通的犯人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形式上的上下沟通.因此,通过对秋审个案的研究,可以了解从犯人到地方政府、从刑部到皇帝等的种种作用.而将这些不同角色的作用循序联合,进行考察,便可管窥清末司法审判制度的运作情实.本文以光绪二十九年秋审中的一件案件为出发点,对刑部与给事中关于该案的不同意见进行了法理寻绎和深入的司法推导,并试着探寻争论的起因,最后对本案的结果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明会典》和《明史》关于给事中人选来源的记载多有歧异之处,反映了明代给事中选任制度演变及其实践中的复杂性。明代给事中的人选经历了一个“多途—单途—多途”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给事中选任逐步制度化的过程,也是对人选要求日益提高的过程。其中,由“多途”到“单途”的转变,与明代选官由“三途并用”向专重进士的转变过程是一致的,体现了给事中与其他官员选任的共性。由“单途”转变到“多途”,是在遵循总的选官趋势前提下的提升,体现了给事中选任的特性。中晚明时期,通过限定资格条件、行取、访单、考选等制度设计,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将才识优长、行政经验丰富、政绩卓著的行人、推官、知县等选拔进给事中群体。包括给事中在内的言官成为导致明亡的重要力量,与中晚明以后内忧外患导致的国家中枢权力结构深刻调整,以及这种调整所带来的政治动荡有根本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是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撰写的实录体史书,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科,有些是其它史书所未见者,它对研究明中期藩王制度、兴献帝封地安陆的情况以及兴献帝本人都有很大价值。但由于本书不符合历史上只为皇帝修实录的惯例,因此修成后备受冷遇,且现在中国大陆只有一部,很少被人注意,以致它的价值一直被埋没。  相似文献   

12.
唐人在追溯门下省侍中、给事中的渊源时,混入了原本属于汉代左右曹、诸吏的记载,由此产生的误解需加辨正。汉代左右曹在“殿中”处理政务,介于皇帝和尚书之间。任职左右曹者也被称作“诸曹”。左右曹与公府东西曹、郡县“门下”组织存在可比拟之处。诸吏对诸曹有领导和监督职能,属于殿中“执法”官员。西汉后期尚书地位提升,诸吏的权势相对下降。随着两汉之际的制度变革,东汉前期诸吏、左右曹被取消,其部分职能被宦官代替。东汉后期士人要求参与中枢政务,但为全面取代宦官职任,援引了侍中等一些原本的“非吏职”,门下机构最终在一个“断裂—升级”的过程中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3.
崇祯八年,围绕工科都给事中许誉卿如何迁转的问题,吏部尚书谢陞、内阁首辅温体仁与内阁阁臣文震孟、何吾驺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对此,史籍多有记载却又内容互异。经梳理考证,在前后相续的连锁事件中,工科都给事中许誉卿的仕途命运出现逆转。原本应迁转为太常寺少卿的许誉卿,虽有阁臣文震孟、何吾驺的支持,但最后反遭弹劾而被削籍为民,两位阁臣也被罢职。作为斗争的对立方,内阁首辅温体仁及吏部尚书谢陞,则由最初被动遭弹劾,到最后将反对者一并驱逐。许誉卿迁转事件非常典型地展现出明末言官群体的政治态势,文震孟、何吾驺对许誉卿的一力支持,与谢陞、温体仁对许誉卿的倾力打击,既反映出以许誉卿为代表的明末言官对朝政的影响力,也揭示出这种影响力的边界及其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论坛》2001,(1):51-51
制止古代罗马人残酷的角斗制度的,是一位东方人。大约公元400年,这位来自远东的老人,对角斗感到不可容忍,决定出面干预。他作为外来人,不认识一个当地人,当地人也没有一个认识他。当所有的人都集结在圆形剧场、等待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时,他也跟随人群一起进入了这个屠场。皇帝亲自主持这个社会最隆重的庆典。角斗士走到皇帝座前,高呼皇帝万岁之后,角斗就要开始了。这时,这个后来被人猜测名叫阿利马修斯的老人突然跳过隔墙,站在了即将开始格斗的两位角斗士之间。他要求角斗士放弃格斗,停止厮杀。看台上的人群发出了怒吼,高叫…  相似文献   

15.
陈翠玉 《兰州学刊》2008,29(3):99-101
目前学界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多认为其思维进路主要在于“行”,倡导中庸主要是引导人们行事不可偏颇。但这些观点实有局限,实际上中庸思想的精义远不止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从整个皇帝制度政治框架的构建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的政事处理中,中庸之道也被作为总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文章主要从皇帝与天,皇帝与臣子、皇帝与百姓关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庸之道对传统皇帝制度构建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宁萌 《家庭科技》2008,(2):45-45
有个童话。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只有他本人与理发师知道这个秘密。皇帝警告理发师千万不准对别人讲,否则就杀了他。理发师向皇帝发誓,一定保守秘密。当理发师忍耐了相当长时间后。他觉得再忍下去实在是痛苦至极,可如果不遵守誓言,就有被杀头的危险。为了摆脱这一痛苦,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对着地洞大声喊了好几遍“皇帝长的是驴耳朵”。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天皇从公元7世纪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被人推翻过。而中国皇帝的命运却与之截然不同。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日本天皇与中国皇帝不同命运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不能"。由于其经济与社会原因,日本形成了分块化,但不松散化的社会结构,从而使各势力集团都不能做到取天皇而自代之。第二个方面是"不想"。由于日本天皇利用宗教完成了为自己的合法性辩护和日本人对于等级秩序的安份守已的心态使日本人"不想"取天皇而自代之。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6,(9):41-41
明成化间,祁门王珦官户科给事中,奉命稽查两广军饷。其时藩台、臬司中有的恐不法之事被抖出来,私下向王珦行贿以求免查,王珦铁面无私,拒收其贿赂,坚决向朝廷弹劾这些贪官。  相似文献   

19.
白杨 《理论界》2009,(2):129-131
兰克史学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对隋唐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唐代"四等官"的概念,门下省的判官是给事中, <唐六典>中记其官品为正五品.在唐代.给事中的权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本文首先利用兰克治史的原则将给事中的渊源出处作细节上的梳理,然后从其职掌的范围的变化入手,试图分析门下省的地位的变化,从而对于兰克史学在唐史研究的影响做出具体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关文发教授花费近八年的心血,潜心研究嘉庆,终于向世人推出近四十八万字的《嘉庆帝传》。该书诈为大型清史丛书《清帝列传》之一种,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在清朝诸奋中,嘉庆带可以说是最不引人注目的皇帝之一,其先辈有康雍乾盛世三道耀眼的光环,吸引了学人与世人的注意。其后则是外国殖民者的炮火,轰开了古老中华帝国封闭的大门,沿朝由盛而衰,嘉庆帝则承上启下。于是这个生来就不大显眼的十五河哥,当了皇帝后也没有其先祖们的文治武功,而死后又被人忽视的嘉庆皇帝,只是当后人谈及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追究清朝中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