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论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胡适是自由主义者,而鲁迅则不是;相反意见则认为鲁迅而非胡适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以上两派各执一词,迄今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成为现代文化史上一个仍没有彻底解决的悬案。其实,胡适和鲁迅都和自由主义有关联,胡适属于原典自由主义,鲁迅属于个性自由主义。原典自由主义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个性自由主义则是不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它只具备原典自由主义所有原则中的重要一端,即其中之一的"个人主义原则",注重个性自由,而其内涵近似于"哲学自由主义"。鲁迅的脑袋能戴上自由主义的帽子,但帽子的款式却是个性自由主义,而非胡适式的原典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话语的形成,也即西方语境中的"个人"和"自由"转移成汉语语境的言说和表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深受两大话语的影响一是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有关人及其国家民族话语的影响."自由"在汉语语境中最大的衍生就是把在西方本属于与"自由"对立的社会、群体、国家等内涵包容到自由之中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在自由的主题上始终是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自由"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中国,个人主义具有否定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工具,个人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具有终极性.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一方面认同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同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优先原则与最高原则.在现代中国,"自由"绝不仅仅限于自由主义作为思想和政治的派别,同时还是一个精神范畴,正是在精神的意义上,许多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派别和政党事实了奉行了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古典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日云 《文史哲》2002,(3):56-59
个人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精神基础。个人及其权利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石。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及其权利出发思考国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范围,确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以个人为政治思维的原点,在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为理论上的不自觉和文化上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林语堂的自由个人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林语堂自由个人主义理念的文化内涵及特征,认为自由个人主义是一种在文化观念上消弭了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倾向而专注于个人心灵世界的独特文化形态。林语堂在东西合壁的意义上确立了以“中国的人文主义”为价值尺度的文化理想,以宗教泛爱主义为理性依托,把自由主义引向文学实践一隅,建构了一种独特的个人化文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良灿 《江淮论坛》2012,(6):137-143
个人主义是政治经济学所遵循的基本价值信念。它强调从理性个体出发,将个人自由和理性行动视为解释一切经济社会关系的主要依据。政治经济学家所主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只有在自由市场中,在新自由主义的包装下才能得以延续。他们过度强调个人的形式自由.而忽略了社会权利对个体生命的意义。如若丧失了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社群的保护层,人将成为追求私欲的贪婪动物。人们的经济社会关系也将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物法则,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共价值观——当代西方社团主义的主要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美政治理论和道德思想中,社团主义(Communitarianism)是一种新哲学。它强调社区联系、环境和传统的积极价值以及共同利益,致力于社团价值观与个人自由价值观的相互协调,揭示人格自足的形而上学虚假性,遏止由自由主义的过分发展所带来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主义的衍伸可以分成两个传统。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种传统都未能在实践中避免走向极权、专制与霸权。因此,关于自由或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值得重新省视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自由主义理论面临着各种难堪或悖论、矛盾或冲突,它自身就存在着理论的软肋。比如:关于自由和必然;自由与强制;自由与责任;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9.
殷海光在自由主义思想上既继承“五四”的传统,又超越“五四”,有自己对自由主义的独到理解。他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坚持进化论理性主义;他关注自由主义的人文基础,认同传统文化的许多价值观念;他张扬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凸显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他的努力体现了“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殷海光在自由主义思想上既继承"五四"的传统,又超越"五四",有自己对自由主义的独到理解.他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坚持进化论理性主义:他关注自由主义的人文基础,认同传统文化的许多价值观念;他张扬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凸显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他的努力体现了"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通过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否定个人自由的扬弃,围绕着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以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为立足点,构建其超越于狭隘幸福之上的个体自由观.此外,在强调个体自我与他我的自由的过程中,黑格尔的个体自由经历了限制、放纵、并最终与国家合为一体,个体从而达到真正的、实体性的自由.而个体、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在现代法的基础之上达成的和谐才是黑格尔所谓的真正的、具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徐勇 《学术月刊》2012,(4):5-18
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被奴役性、停滞性的"东方专制主义"所定格。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崛起的事实,不断挑战这一"千古传奇"和"历史定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并不是源自西方自由主义的进入,而是源自长期被思想界所遮蔽的东方自由主义传统。从主体看,东方中国的自由主义是农民自由主义,核心要素是自由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种在自由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农民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状态,潜藏于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创造了世界无与伦比的农业文明;同时,它也受到专制政体的压制。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源于对中国数千年以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核心的农民自由主义传统的尊重,同时又极大地释放了被压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此促成了中国的崛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大提升了东方自由主义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情景下,儒家伦理文化彰显其现代价值:重“和谐”的道德情操,“仁爱”的道德原则,“依礼而立”的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舍利取义”的道德标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伦理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中心,倡导自我个性和自由,正在消解着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传统的伦理文化价值观。现代化、民族化、世界化,是儒家伦理文化转换的三个基本立足点。对待儒家伦理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又要有所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宪政的转型是从传统的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的转型,这种转型的理论背景是自由主义哲学基础--个人主义的嬗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由理念的转型.现代宪政观的建立以新个人主义和积极自由观为价值基础.积极宪政突破了有限政府的职能模式,为解决现代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作出了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胡梅仙 《理论界》2007,6(11):197-199
文化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由主义文学的发生与自由主义文化的同质同构关系。二是自由主义文学对自由主义文化的偏离变异和超越;此外,在时间上,一是表现为承继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乐观、进取的自由主义观念,即相承的一面。二是在空间上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复杂关系。表现为中国一部分自由主义作家对19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反自由主义思潮(各种反现代性文化的思潮)的进一步思考,也即是继承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一、冲击与反响在西方近现代的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著作中,也许没有其他的名词比“自由主义”更为人们所熟悉,却也没有比它更容易带来混淆和予以多样化的解释了。这不仅因为各人研究角度、关注问题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人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不一,而且由于如下事实:在西方历史上,自由主义思想本身就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自由主义”的词源来自拉丁文Liberalis,原意为尊重个人自由、思想宽容,等等。故此,人们常将遵循自由主义思想原则的人称做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虽可从古希腊、罗马思想中找到源头,但将它用以指称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自由主义”除保留有尊重个人自由的伦理、道德的含义之外,还指与个人自由概念相联系的一整套社会政治思想,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限政府、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西方自由主义运动从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层面,西方文化在“五四”时主要-是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精神重构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话语。白话除了在语言形式和思想思维方面参与建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以外,从是否使用白话这方面我们也可看出“五四”时期文人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相对于因救亡把文学当作武器的革命文学对于文学性本身的忽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更注重于文学本体、文学审美的追求。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除了对于创作主体自由和文学本身独立的要求外,自由原则与自由文学本身的位置和立场必然表现出对主流政治文化的疏离以及反抗和批判。本文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分为四种表现形态。此外,中国近现代自由空间没能强大和持续的原因是:中国的近现代民间发言场所是兴起于报纸杂志的,民间报纸杂志成为主流文化传播基地的角色转变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没能开创一个完善的批评空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新青年》的激进传统使“五四”知识分子构造的文化空间容易被知识分子对于价值选择和文化选择的道德性、时效性所覆盖。本文是第一次试图从白话、文学独立意义、批评空间的开创三方面阐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话语之建构。  相似文献   

18.
离合之间:梁启超与西方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关系表现为离合之间。他的自由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附会性,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采取附会之理解;二是游离性,没有始终如一地抓住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个人主义;三是松散性,没有系统的文章或著作介绍西方自由主义;四是矛盾性,一方面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对立)流派的态度不一,另一方面对这些思想的不够忠诚。这些特征,并不是梁启超独有的,而是过渡时代之知识分子的整体特点。造成这种整体特点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社会主题的演变;二是社会流行思想文化的庞杂与浮浅。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的。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强调个人精神自由而忽视个人实际利益,主张逃避社会责任而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有脱离大众的高蹈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而非积极进取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