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六姑妈     
王开林 《老年人》2006,(5):24-25
六姑妈有不少名言,我们晚辈常在口头来回传递,比如这一句“:做人就好比坐升降机,总是有上有下,有起有落。”六姑妈大起大落的一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时期:30岁之前,她坐升降机向上;30岁到57岁,她坐升降机向下;57岁到80岁,她给别人开升降机。六姑妈出身于官宦家庭。我爷爷晚清时做过湖南布政使,民国初年任湖南禁烟督办。这两个官职都是肥差,所以我爷爷挣下偌大一份家业,旁人并不觉得奇怪。六姑妈从小锦衣玉食,17岁那年由我大伯妈作媒,与一赵姓男子结为连理。赵姑爹风流倜傥,毕业于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是前后的校友,口才和文才均相…  相似文献   

2.
我去英国探望姑妈,着实吓我一跳。只见六十多岁的姑妈,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孤苦伶仃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后来,我渐渐从姑妈的口中了解到,英国的教育强调独立,孩子18岁后就搬到外面居住、学习、工作、谋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也因为工作忙,便很少联系父母。  相似文献   

3.
那天早上,我们都没吃饭。从姑父黑红的脸膛上绽出一丝明显的不悦。整个冬天他都不在家,我和弟就一直住在他的家里。事实上,我们已无路可走,再无亲戚可投奔。是三姑妈收留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饺子三步曲     
李景春 《老年世界》2009,(12):16-16
一步曲:战争刚刚过去 解放初的一个春节,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步行八里山间小路去姑妈家拜年。姑妈欢天喜地给我们包饺子。姑妈家所在的小村是战略重地。我们边等饺子边在姑妈家门前门后察看战争留下的痕迹……然而,心中最盼望的还是尽快吃到姑妈正擀皮做着的白菜肉馅大饺子。饺子下锅煮出的香气弥漫全屋。我嗅到喷香的气味,觉得自己无比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何立伟 《老年人》2009,(1):31-31
我父亲家亲戚多。我少年时不喜到其他亲戚家走动,只喜去我姑妈家,为的就是想去吃她老人家做的红烧肉。我姑妈是家庭妇女,别的本事百无一样,就是做得一手好菜。尤其红烧肉,肥而不腻,样子又好看,四四方方一坨坨,筷子夹着颤颤的,落口消融;一股兼有八角茴香同桂皮味的肉香,遂氤氲于齿颌问,让你眉张眼闭,仿若那一时是做了神仙了。星期天,知我们要来,姑妈一清早起来即备饭菜,红烧肉要烧一上午。文火,陶钵,细细地煨,须将五花肉的油从里煨出来,酱油则一调羹一调羹慢慢添下去,真要耐得烦。  相似文献   

6.
爷爷的眼神     
爷爷得了脑血栓,出院以后一直住在乡下叔叔家里。我总想去看看爷爷,可因为工作缠身,始终也没抽出时间。 那天是周末,我推掉一切事情坐长途车回乡下。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是那么的漫长,我一直看着窗外,想着小时候爷爷背我逛商场的情景。爷爷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好像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7.
乡下老鼠     
北岛 《金色年华》2007,(3):49-49
美国有这么个童话故事:一个乡下老鼠请城里的老鼠到乡下做客,用玉米、土豆和谷子招待他。饭后城里老鼠不吭声,只是请乡下老鼠到他那儿去做客。有一天,乡下老鼠进了城。让他惊讶的是,城里老鼠吃的比他好十倍:干酪、奶油、火腿、蛋糕等。正大吃大喝,城里老鼠惊呼:“快逃命,恶猫来了!”四爪狂奔,刚逃过一劫,又差点被满街飞跑的汽车轧死。最后,乡下老鼠喘着气说:“我还是在乡下过太平日子,总比这好吃好喝可处处担惊受怕的生活强。”  相似文献   

8.
李静 《老人世界》2013,(11):43-43
和老公到丹麦旅游,顺便去看望了老公的姑妈。姑妈已经81岁了,住在哥本哈根郊区的一家养老院中。以前在视频中,姑妈总是说在养老院住得很舒服。这怎么可能,养老院怎么能和家里一样?  相似文献   

9.
刘亚华 《老人世界》2013,(12):32-33
去年春天,我去英国探望姑妈,着实吓我一跳。只见六十多岁的姑妈,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孤苦伶仃地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我实在想不通,自从姑父去世后,姑妈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子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他们抚养成人,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11.
怀念分币     
万文昌 《当代老年》2007,(12):26-27
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乡下的家被盗了。由于父母在城里买了房,他很少去老家,老家房子由他叔叔照看着,屋里虽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但令朋友沮丧的是他从小学到中学十多年间收藏的一百多元近四千枚硬币没了。我揶揄道,小偷说不定就是朝着那些硬币来的呢!算了吧,一两顿饭而已。朋友说,怎能以现在的价值计算呢,那时糖一分钱三个,炒胡豆才两分钱一两呢!再说,收藏了那么多年呢,那里面,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我慢慢的收敛了笑,是啊,那里面写满了我们这代人的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12.
乡下婆母     
老实说,自结婚那天起,我就对乡下婆母抱有偏见,嫌她这样不好、那样不行。可她总是任劳任怨,每次我们从城里回到乡下,她便忙前忙后,为我这挑剔的媳妇做各种好吃的。  相似文献   

13.
韩先生:我姑父是一名教师,退休后有着比较高的退休金,所以姑父和姑妈的晚年生活一直衣食无忧。可是,去年姑父不幸病逝,姑妈现在仅靠每月几百元的养老保险金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姑妈就找她的3个子女要赡养费,可子女们都推说姑妈有养老保险,他们没有赡养义务。请问,老人有养老保险子女还有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14.
<正>她隆重热情地向我推出多款"劣质"男,对我的婚事保持着堪比媒婆的高度热情,她是我曾经无比厌恶的一个女人,她就是我的姑妈。1大年初五,姑妈登门做客,第一句话就是":我给囡囡介绍个对象。"妈和爸喜滋滋地  相似文献   

15.
我从没想过我的生活会和爷爷有交集,因为他在我未出生之前就去世了。然而,10岁那年的春节,我随爸妈回乡下探亲时,却意外地与他老人家"相遇"了。那年春节,我随爸爸妈妈回湖北省英山县的乡下探亲,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去我的祖籍、爸爸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满心欢喜,熟  相似文献   

16.
乡下老家过周末袁仕友盛夏,烈日炎炎,城市里酷热难熬。一天,六岁的女儿晶晶向我要求:“爸爸,现在城里太热了,我想到乡下爷爷奶奶那里去。在那儿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溪里洗澡、打水仗、看小鱼游泳,可好玩啦!”嗬,到底是我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对那给过我无限温情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今年82岁,孤身一人住在乡下。偶尔接他进城,最多住一星期他就要找借口回乡下老家去。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那片板栗林。那片有6亩面积的良种板栗林,是父亲花了20年时间开垦栽种的“养老林”。近10年来,他每年能从“养老林”获得纯收入3000元,父亲因此而成了当地同龄人中的“富翁”。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仍守着板栗林讨生活,做儿子的怎么忍心呢?一天,我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想接父亲进城。还未进家门,就听邻居说,父亲一大早便上山干活去了。我招呼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扛起一把锄头也上了山。说实在的,父亲栽种…  相似文献   

18.
乡下的玉米面大饼子十分不起眼,它既没有馒头花卷的口感,也没有蛋糕、面包那么香甜,更谈不上华丽耀眼的包装。但是辽西的玉米面大饼子却不知养育了几代辽西人。在人们崇尚健康食品的今天,再回过头去想想当年的玉米面大饼子,金黄色的外表,朴素的造型,香喷喷的味道,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食品,它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61岁的老人,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八品官》、《乡长本姓赵》、《拆不散的冤家》等剧本,排练演出后轰动全国。仅这三台戏,就三次问鼎全国戏剧的最高奖。要问他是谁,他叫甘征文,清亮如一泓碧水,深邃如一座山谷,淳朴如一位老农。1941年端阳节那天,甘征文出生在湖南汨罗市高坊镇六丰村甘家冲一个染匠之家。追根溯源,甘征文能在剧本创作方面有今天的成就,是受了他那酷爱京剧的堂姑妈影响。上个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上海沦陷,甘征文在上海的一位堂姑妈回到家乡避难,在甘征文家里住了好几…  相似文献   

20.
取暖费     
商灵印 《老年世界》2014,(24):21-21
冬天临近,我们兄弟二人又该给乡下父母交过冬的取暖费了。往年,乡下大哥应交的1000块钱我都自愿替他承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