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描述了酚酞型聚芳醚砜(PES-C)的次级松驰和转变与其结构的关系.TBA和动态力学实验结果表明:PES-C及其共聚物(PP/Bis-T)PES分别在0~50℃和-100℃附近呈现出两个次级松驰峰;双酚T单元的引入导致了PES-C在0~50℃之间的次级松驰位置改变.证实了Cardo侧基的存在对-100℃的次级松驰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酚酞型聚醚砜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水相沉淀聚合法成功地合成了丙烯腈(AN)-(二丙烯酰胺基)-二甲基丙烷磺酸(AM PS)共聚物,然后将其作为添加剂制备酚酞型聚醚砜膜,并进一步研究了添加剂用量对膜通量,膜截留率以及膜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添加剂用量的增加(从0到5%),膜在100 kPa下的水通量从230 L/m2.hr下降到125 L/m2.hr,对PEG 35000的截留率分别从0.5528增加到0.75.另外,利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断面,发现随着PAN-co-AM PS含量的增加,膜表皮层逐渐变厚,指状孔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三嵌段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十四酯-b-聚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STK),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证实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对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分子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可使玻纤毡/聚丙烯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乙醇加入聚(L-谷氨酸-γ-苯甲酯)(PBLG)-聚乙二醇(PEG)接枝共聚物(PBLG-g-PEG)的有机溶液中制备了聚合物胶束。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粘度法、动态光散射(DLS)、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了PBLG分子链构象转变对PBLG-g-PEG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肽接枝共聚物能够在乙醇中自组装形成胶束,三氟醋酸(TFA)的加入不但改变了共聚物中PBLG链段的分子链构象,提高了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而且还改变了聚集态的形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极性调节剂对反应挤出苯乙烯类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有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苯乙烯/异戊二烯(S/I)混合单体一次加料反应挤出技术合成了S/I共聚物,1H-NMR、GPC、DMA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THF提高了共聚物的3,4-结构异戊二烯含量,使分散相尺寸变得细小且均匀,两相相容性提高;共聚物链段中长嵌段聚苯乙烯含量较少,并与大量分布较均匀的聚苯乙烯短嵌段、聚异戊二烯短嵌段以及无规共聚的苯乙烯单元共同组成完整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6.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酰胺 (AM )与双甲基双烯丙基氯化铵 (DMC)聚合的共聚物阳离子聚电解质 ,将共聚物用AgNO3滴定方法测定其阳离子度 ,然后用直线斜率截距法和直线交叉法计算单体的竟聚率 ,由此判断AM和DMC聚合形成嵌均共聚物 .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P(AA-co-HEA)]处理纳米Fe3O4粒子,制备了以配位键结合的分散稳定的磁流体。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共振谱(NMR)对P(AA-co-HEA)的分子量和共聚物两组分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和磁性能测量系统(M PM S)对P(AA-co-HEA)/Fe3O4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Fe3O4粒子粒径为10 nm左右,共聚物中丙烯酸组分通过配位键结合在Fe3O4粒子表面,悬浮液分散稳定并且具有对外磁场快速响应的特点,其复合材料还具有超顺磁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分析(TGA)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PSAN相比,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通过调节蒙脱土的含量,可以制备形态结构不同的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蒙脱土质量分数为0.05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1.
用AlCl_3/DMF催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考查了用对苯二甲酰氯和二苯醚的共缩聚反应合成聚醚酮酮时几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聚醚酮酮的特性粘度和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较适宜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几种Lewis酸和Lewis碱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对合成聚醚酮酮特性粘度的影响,发现Lewis酸以AICl_3的催化效果最好。用适宜的Lewis碱和AICl_3组成复合催化剂时,可提高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用滴加对苯二甲酰氯、部分蒸馏溶剂和对反应体系抽真空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聚醚酮酮的特性粘度。  相似文献   

13.
以固体氢氧化钠、格尔伯特二十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2辛基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四丁基溴化铵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是:n(格尔伯特二十醇)∶ n(环氧氯丙烷)∶ n(固体氢氧化钠)=1.00∶ 1.15∶ 1.20;四丁基溴化铵用量为0.05(相对醇的摩尔比);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可得产率为79.8%的2辛基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用盐酸-丙酮法测得其环氧值为0.232。最终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高能PP(P)碰撞非单衍过程多重数各阶矩,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THMS600热台联用偏光显微镜(PLM)、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LLA/PEO晶/晶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左旋-聚乳酸PLLA/聚氧化乙烯PEO(50/50)共混物较之纯PLLA易形成更松散、更大球晶,表明该球晶中有片晶相互穿插或纤晶相互穿插结构的形成.PLLA/PEO共混物中PLLA相、PEO相熔点分别低于纯PLLA、纯PEO熔点,说明共混体系中两组分虽然相继结晶,但其结晶行为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经甲醇室温下浸泡、石油醚萃取得到三白草脂溶性部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其脂溶性成分,从中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43.77%,其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和呋喃类.  相似文献   

17.
在自反Banach空间上的线性算子T是B型良性有界的充要条件是T*也是B型良性有界的,但在非自反空间上这种性质不一定成立。本文在包含可补子空间同构于C0或l1的Banach空间上构造了一个B型良性有界线性算子,但其共轭算子不是B型的。  相似文献   

18.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沙四晚期—沙三时期发展成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坳盆地。沙四晚期,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东西两个湖盆;相应地,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膏盐湖及湖泊等(亚) 相沉积,并基本呈环带状分布。沙三段以半深湖—深湖亚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沉积为主,基本不发育三角洲相;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最广并略偏北,滨浅湖亚相主要见于南部诸凸起北缘,扇三角洲相主要见于凸起边缘;湖底扇相有两种类型,即:普通湖底扇和槽型湖底扇;普通湖底扇见于南部孤岛凸起北缘地区,槽型湖底扇分布于义和桩凸起和埕子口凸起等的陡岸坡脚地带。沙三中亚段,湖底扇有较大发展,分别源于埕子口凸起与孤岛凸起的两个湖底扇在Y115 井一带交汇,并因受孤西断裂带的隔挡而形成向西突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对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的研制、表征及其广泛的分析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溶剂浸渍树脂稳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剂浸渍树脂是由萃取剂浸渍于某种适宜的聚合物载体上制备而成,其主要不足在于其中的萃取剂容易从载体中流失,从而导致其吸附容量逐步降低、使用周期缩短,进而影响树脂的稳定性.为提高其稳定性可以通过选用反应性载体或对载体进行改性、在常规浸渍树脂颗粒外包覆一层高分子膜来实现.前者主要有硝化、表面活性剂改性等改性方式,后者包覆使用的膜材有聚砜、二甲基甲酰胺(DMF)、聚乙烯醇(PVA)等,其中以PVA作膜材时采用的交联剂有乙烯砜、戊二醛、硼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