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出于传教之目的,兴办教育、创建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社会福利成为基督教传教主要教务活动。在近代陕北地区,基督教事业尽管数量有限,对于陕北社会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影响,为封闭落后的陕北地区带来新的理念,为近代陕北地区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是基督教宣教活动最典型的区域之一,这与清末民初基督教传教士在少数民族中的成功宣教活动有关。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是基督教传教士在西南宣教活动的典型个案,作为基督教循道公会著名传教士之一,他在川滇黔边的苗族地区,积极创制苗族文字、开办教会学校并为苗民伸张正义,使得其传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南地区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交通要道,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基督教也曾到这里传教.本文以分析地方志的文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勾勒出西方传教士这段鲜为人知的传教历史.分析了西方传教士来甘南地区传教的原因,从传教过程、传教方式和传教效果三方面介绍了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基督教会为了推进在中国东北的传教事业,兴办神学教育,这些活动在促进基督教在东北传播的同时,也为教会的自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湖南的传播及其慈善活动是近代湖湘文化和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为了在民风强悍的湖南传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开展社会事工间接传教,这包括教会教育和医疗、灾赈、育婴慈幼等慈善事业.这些慈善活动为湖南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的作用,有助于湖南近代化的进程,也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基督教各宗派积极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人才,采取办学的间接传教方式成为这一时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办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展示清末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传教活动,以及由此给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的"基督教"活动是指信徒自称为基督教的信教传教现象。在探索性研究阶段,研究者不具备分辨真假基督教活动的条件,只依据某些共同的外部特征将它视作一个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调研者使用实地调研方式,考察乡村的基督教活动的特点、内容、传教组织形式及基础成员与一般农民的关系,探索该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功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揭示了农民生活及农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苗族地区的基督教传播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历史地简单追叙了基督教内地会在上一世纪初在川滇黔交界地区苗族同胞当中的传教过程,以及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该地区苗族皈依基督教的大致情况;本文特别关注的是考察为什么苗族同胞会表现出对海外宗教传播的“亲和力”。作者从社会历史的背景上寻求和基督教迅速传播开来的原因。本文在考察方法上借鉴了宗教社会学的和赛义德东方主义批判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我国旧时称为景教。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约在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据公元781年于长安西面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么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基督教的“异端”支派聂斯托里派,从叙利亚经波斯传入我国。但真正广泛传播则是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伴随着殖民主义势力,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公元1557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澳门,基督教传教士便跟着在那里立足传教。与澳门相近的海南岛便成为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区之一。基督教在海南岛的传播活动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工夫茶是我国茶艺的古典流派。潮汕工夫茶传承古代工夫茶的固有精华,并历经千余年的不断积累、扬弃和发展,最终“定居”于潮汕地区,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潮汕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2.
潮汕方言是我国保留古音古词古义等最多的方言之一。由于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难学难懂,进而影响到外地移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在潮汕地区,潮汕方言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影响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方言从总体上看,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迄今,潮汕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潮汕地区的绝对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滞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上淡化潮汕方言,实施文化包容和文化多元,这也是潮汕海洋文化应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3.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文化在近代潮汕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有力推动下,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为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理论指引,推进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给汕头文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必须确立文化兴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把汕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14.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风格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历史上既在潮汕本土传承发展,又随着潮人移民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他们又给家乡带来了西方文明,起着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潮汕历代各种地方志记载了唐代为国死难名将张巡、许远"双忠"居然在非亲非故非殉难之地的潮汕地区享祀的现象。历任地方官员和乡贤的立庙祭祀、民间的造神呼应、文人的歌咏唱和共同把"双忠"崇拜推向高潮,形成了一股风靡潮汕地区的"双忠"崇拜之民俗文化热。  相似文献   

16.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潮汕地区,在中华文化璀璨的大花园中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区域文化。这就是以内陆文化为主、海洋文化为辅,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潮人文化。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由于大量的潮人移民海外,潮汕地区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潮人的文化构成也由此产生了变化,形成了"海内潮人一千万,海外潮人一千万"的人口现状与文化互动格局。潮汕地区的区域文化扩展为海内与海外互动的潮人文化圈,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海洋文化为主、内陆文化为辅,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代潮汕女子教育是由传教士在潮汕开办教会学校首开其端的。20世纪初,在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中发展为本土自办的女子教育,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现代潮汕女学的兴起和发展,既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也反过来对潮汕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一隅,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路径,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分析影响潮汕行政文化的环境因素,剖析当前潮汕地区所具备的行政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在新时期为推进当地发展,重塑潮汕行政文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代潮商在其商业经营活动中把儒家文化观渗透其中,形成了地域商帮经营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汲取区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近代潮商成功的保证。回顾近代经营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特征的原因,并论述其经营理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