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细节之误     
感动 《现代交际》2008,(3):10-10
1912年4月10日,在英国南安普顿港口,一艘豪华游轮正整装待发,这是它的处女航,港口的岸边站满了送别的人。  相似文献   

2.
英国:两个呆子好婚姻英国人说,维持婚姻不难,只要一个人做呆子。如果两个人都做呆子就再好不过了。只可惜把两个呆子凑在一块儿,是一个比建金字塔还要伟大的工程。英国有一对夫妇,结婚38年,相敬如宾,从未发生口角,但他们彼此并不了解,丈夫吃了38年自己并不爱吃的面包皮,却不知道妻子最爱吃面包皮;妻子吃了38年自己并不爱吃面包瓤,却不知丈夫最爱吃面包瓤。他们互相礼让,把自己最爱吃的部分让给对方"享受",就如此地错了38年,也美满了38年。可是,从第39年起,他们都"聪明"了,可就在这一年,他们离了婚。法国:好事不能太好一…  相似文献   

3.
正93岁的老人,可以活得跟60岁一样精彩!这是张本禄的现实人生。他步伐矫健,年轻时几乎走遍祖国山川大河,近几年更是迈出了国门,潇洒走世界。惬意的埃及之旅张本禄神采奕奕,提起埃及,老人带着喜悦讲述了他这趟旅行。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亲眼所见,让历来喜欢读史的张本禄连连赞叹。尼罗河上的游轮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埃及家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埃及是个农业国,经济和现代工业不发达,人口多,有剩余劳动力,靠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很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埃及一方面鼓励埃及人外出打工,另一方面鼓励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在国内自办家庭工业,这样既能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增加收入,又能满足社会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部分家庭工业品还可出口,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为促进家庭工业的发展,1991年埃及成立了发展家庭工业全国机构,对家庭工业进行引导和资助,努力开发新产品,组织家庭工业产品到国外展销。 埃及家庭工业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市场,受到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不少产品工艺精湛,质量品位高,也受到国外客商的青睐,国外客商和厂家前往埃及洽谈生意和签署贸易合同。另外,埃及组织家庭工业品到国外展销,近几年来,埃及已先后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美洲国家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举办短、长期结合的贸易展销会,受到国外客户的欢迎和赞扬。不少顾客纷纷前去参观、购买、洽谈生意,为埃及创收了不少外汇。 埃及家庭工业的发展,使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家庭工业户均收入已由1980年的40~50埃镑增加到目前的300~1000埃镑。 埃及家庭工业的种类比较齐全,主要有手工  相似文献   

5.
1789年法国入侵埃及,埃及的"被现代化"从此开始。1816年埃及官方首次向欧洲派出留学生,在行动上完成了从"被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的转变。塔哈塔维是埃及首批赴法留学生的指导老师,后改变身份成为留学生,主攻法阿翻译。塔哈塔维在法国生活了五年,期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和教育观等。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旨在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翻译工作,成为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历史上翻译和介绍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第一人,其思想对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形成影响巨大,并成为伊斯兰现代文化启蒙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穆斯塔法·卡米勒是埃及近代史上爱国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1882年,阿拉比领导的埃及人民抗英斗争失败后,英国加强了对埃及的全面控制,残酷镇压人民的正义反抗斗争,企图让“埃及行政英国化”。但是,英勇的埃及人民没有屈服于英殖民主义者的淫威,他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的  相似文献   

7.
1789年法国入侵埃及,埃及的“被现代化”从此开始。1816年埃及官方首次向欧洲派出留学生,在行动上完成了从“被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的转变。塔哈塔维是埃及首批赴法留学生的指导老师,后改变身份成为留学生,主攻法阿翻译。塔哈塔维在法国生活了五年,期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和教育观等。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旨在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翻译工作,成为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一伊斯兰地区历史上翻译和介绍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第一人,其思想对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形成影响巨大,并成为伊斯兰现代文化启蒙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欧洲曾举行过一次“最完美的女性”研讨会,并研讨出“最完美的女性”标准如下: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还应具有德国女人的管家本领、美国女人的时髦装束、法国女人的精湛厨艺、中国女人的醉人温柔等等。然而最后达成的共识是:这样的女性根本不可能存在。(资料来源:《新民晚报》) 现在的基因技术正在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知道是不…  相似文献   

9.
一、拿破仑的暴政一七九八年五月十九日,拿破仑率领一支载有35,000名精兵的巨大舰队,从土伦港扬帆出航。这次远征的目的地是埃及。拿破仑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假如法国能统治埃及十五年,埃及的人口将大大增加,它可成为我们工业品的市场,这将促进我们工业的发展……法国可从埃及获得粮食、大米、盐和非洲、亚洲的其它产品”。可见。法国入侵的直接目  相似文献   

10.
阳光,沙滩、地中海.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所有游客都希望造访的理想地点,在旅游越来越成为大宗产业的时代,也是必定被开发成度假区的地方。然而,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这里却造起了无数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并不美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2日,阿拉伯电影协会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四届阿拉伯电影节。阿拉伯电影协会于1982年在法国成立,从1983到1985年已在巴黎举办了三届阿拉伯电影节。在巴黎举办阿拉伯电影节,目的是为法国观众放映最新阿拉伯优秀电影,评选阿拉伯最佳导演和演员。埃及陶菲格·萨利赫荣膺本届电影节最佳导演称号,获得本届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桂冠的是埃及女电影明星马吉黛。参加这届电影节的,有埃及、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突尼斯、黎巴嫩等阿  相似文献   

12.
悠游林下     
朱伟 《安家》2011,(10)
“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托斯卡纳一处庄园主人对到访的《安家》编辑发出这样的感慨。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庄园生活”听上去完美得不真实.但在像意大利、英国、法国这些地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庄园被有心人仔细保存下来。流连于此,多少会让人幅然醒悟:真是的。日子也可以是这样过啊。  相似文献   

13.
她就是胡达·什阿拉维 1919年3月,埃及爆发了反对英国占领的大革命。3月16日,革命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英国占领当局将埃及民族革命领袖萨阿德·札格卢勒流放到马耳他。游行中有一支由三百名头蒙面纱、身着黑色罩袍的妇女组成的特别队伍。对这支埃及亘古来有过的游行队伍,市民们怀着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是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学形式之一,英国文学中的长篇名著十分丰富,本文以英国长篇巨著为例说明埃及人的翻译情况。早在19世纪80年代埃及人开始将法、英文学作品译成阿语。进入20世纪,翻译书籍的数量日益增多,但有关翻译、翻译作品及其对民族文学的影响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埃及大学的一些外语学科越来越来重视对翻译、目录学的研究,重视文学评论与不同文学之间相  相似文献   

15.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是古埃及人的三大杰作。但是,人们对方尖碑并不象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那么熟悉、那么感兴趣。然而它的足迹、它的影响早已超越国界。在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桥头,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在意大利罗马的圣佐凡尼广场,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人们都可以看到那已饱经几千年人间沧桑的埃及方尖碑。方尖碑是用坚硬的花岗岩石雕凿而成的。碑呈细高的方锥体,由下而上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6.
埃及大文豪塔哈·侯赛因的故乡米尼亚,位于开罗以南二百多公里的尼罗河滨。春色宜人的四月,这座宁静的小城翠荫绕水,花事正繁,来自阿拉伯各国的诗人、作家和译注家,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荷兰和  相似文献   

17.
卡米丽娅真的是间谍吗?话还得从头说起。 那还是法鲁克不辞而别,把卡米丽娅一人扔在塞浦路斯之后,她当时身无分文,被迫给法鲁克发了个电报。这份电报被当时以色列情报局下属的耶路撒冷犹太通讯社截获,便将电报原文及欲将卡米丽娅招为己用的计划一道送交情报局总部。总部研究后不仅同意此计划,并任命扎拉卜立即赴埃实施这一计划。 扎拉卜秘密潜入埃及,与犹太东方舞教练达克逊等人合谋,利用卡米丽娅常到他开设的东方舞舞厅跳舞之机,很快将她收买。接着,以色列情报局又与英国情报局合作,将卡米丽娅安插在英国电影界,让其成为世界著名影星,待将来之用。在英国期间,卡米丽娅不仅取得成功,而且还结识了英国等国的许多著名演员,有好几家电影公司向她发出邀请,请她拍片。但她的上司却要她回埃及,利用她与王室的特殊关系作笔军火买卖,为了便于工作,并代其与埃及的几家电影公司签订了拍片合同。  相似文献   

18.
埃及歌剧院     
歌剧对埃及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00多年前,即在苏伊士运河开通的1869年,埃及总督伊斯马仪帕夏就为埃及的第一座歌剧院的落成剪彩。当时,本应首先上演意大利作曲家加皮卢创作的《乡间哲人》,但是,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此剧一直拖到1891年才上演,而当时上演的,却是李斯特  相似文献   

19.
罗雅尔:美貌与智慧并存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法国女人"受到了全世界的嫉妒"。当这句恭维话被一名英国女人在一本揭示"法式风格"的秘密的畅销书中提到时,它尤其令人受用。这本书已经像小点心一样销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它将极度振奋法国女人的精神。这本充满幽默、书名叫做《多么时尚!》的书被说成是"对法国女性和她们的小秘密进行的一份不可抗拒的调查"。法国女人真那么时尚、那么与众不同吗?在法国居住了7年的英国女子、书的作者海伦娜·弗里里·鲍威尔的微笑中绝无奉承之意。身为《星期日泰晤士报》驻法国记者的她透露说:"刚到法国时,我以为法国女人的名声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这不是陈词滥调!法国女人比英国女人优雅得多,更有女人味儿。"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埃及出现了一股翻译热潮。这股热潮始于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执政时期。这时的埃及经历了土耳其帝国长期的奴役和法国的殖民统治,政治上极不稳定。殖民主义者的掠夺和统治,使埃及的经济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