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否是资本主义因素?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如何对待这个社会主义原则的重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因此,把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理由:(一)“它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二)“这种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平等权利遗留的残余”;(三)按劳分配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从实质上说是旧的私有制的一个尾巴”;(四)“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狭隘观点,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弄清楚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对于完整地、准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革命导师曾经论述过,并且已由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四人帮”肆意诋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说它是资产阶级权利,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攻击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修正主义,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为了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和路线是非,拨乱反正,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精神,本文阐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讲话中胡说:“搞计件工资……这不是关心群众生活,这是对工人阶级的莫大侮辱。”他还诬蔑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说什么:“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也有”,这就不难看出他公然歪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件工资的性质,混淆两种经济范畴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109页)这就告诉我们,工资这一经济范畴,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抽象。社会主义的计件工资和资本主义的计件工资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反映的阶级关系不同。工资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而计件工资是工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计件工资是这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了,所以计件工资的本质也不再是劳动力的价  相似文献   

6.
在对待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及其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问题上,从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写作《哥达纲领批判》,到我党现在批判“四人邦”这一百年间,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的骗子曾经进行了多次激烈斗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批判了拉萨尔的所谓“公平的分配”、“平等的权利”、“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谬论,首次完整地提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并肯定在产品分配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战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工人持有股票、“技术结构阶层掌权”、工人实际工资和福利有所提高等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宣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因而资本主义已经和社会主义“趋同”。面对着这种理论解释,使我们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精辟阐述:“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意。从经济关系这一范畴来讲,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特定分配方式。经济关系不等于经济权利,但它也包含着权利。按劳分配主要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其次才包含着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权利,两种权利有主有次,合而为一归劳动者所占有。从实行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列宁在谈及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这篇光辉著作时指出:“在这篇出色的著作中,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论战部分,可以说是遮盖了正面论述的部分”。①关于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正面论述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正确认识和运用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资产阶级,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我认为,这个表述是马克思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资本论》的对象所做的科学规定。规定中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放在首位是唯物历史观使然。(我把“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还指出,对按劳分配等方面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法权,“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按劳分配问题,对我们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不同的所有制,决定了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性质。毛主席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是所有制变更了。 在“四人邦”制造的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否定我国生产  相似文献   

15.
四届人大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同历史上一切分配原则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这个分配原则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经济和政治特点,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广大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在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毕竟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正视这个“新事物中有旧的残余”(《国家与革命》),必须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作为统一的而不是分割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极力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对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更是肆意诋毁。他们把按劳分配打成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但是,按劳分配明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怎么能成为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呢?于是他们又利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制造混乱,用歪曲和篡改经典作家原意的卑劣手法,把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等同起来,把资产阶级法权和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等同起来,捏造出一个“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反动公式,用来论证他们所谓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精辟的论述。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外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为了批判拉萨尔的“公平的分配”和“平等权利”,马克思把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平等权利的等价交换和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权利的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只有在按劳分配里才保留商品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即便在这里,马克思也明确指出:“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却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受不同的生产关系所制约,为不同的生产关系服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曾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因此,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有商品经济。为了解决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人们想出了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对接”的办法,认为商品经济是“中性”的,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样,商品经济便可以同社会主义一致起来。可是认真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解释是把商品经济当作外来的因素,即从外面引入社  相似文献   

20.
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的谬论,科学地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1页)按照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数量给予劳动者相应的报酬,实行“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这就是按劳分配规律.马克思还说,按劳分配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法权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里,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