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兵女将     
提起僮族妇女欧四姑,在广西柳江县,以至柳州專区,没有不堅起大拇指称贊的。她是一位共产党員。論职务,她是柳江六道公社龙山大队咸甫生产队長,兼民兵排長,又应該說是民兵排長兼生产队長。因为哪是本职,哪是兼职,很难分得清;工作吆,她都做了,都做得很出色。不过,是英雄总有他的特色的。欧四姑最受人贊頌的,是她認真貫徹了毛主席的偉大号召——“全民皆兵,劳武結合”,还有她的共产主义的風格。 1958年人民公社剛成立,号召組織民兵实行全民皆兵的时候,欧四姑就带了几十名妇女要求参加民兵,当时領导上动員她們先成立“生产突击队”,后来才編了民兵排,并任命她担任排長。欧四姑当民兵的願望虽然实現了,心里很高兴,但是一想到自己是  相似文献   

2.
三代民兵     
一个须发斑白的老民兵,领着一个中年男民兵和一个青年女民兵,扛着步枪走到射击位置上。只听一阵枪响,目标全部被击中。他们是海南岛琼中县长征公社烟园大队的苗族三代民兵:老民兵邓明仁七十四岁,儿子邓文芳四十三岁,孙女邓桂銮二十岁。邓明仁是个在旧社会受过许多苦难的老汉,他常常对儿孙们说:  相似文献   

3.
体现民兵组织的战斗作风,衡量“三落实”的程度,最好的方法是在战时,但在平时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同样也可以得到验证。在中共和龙县委、县人委和县武装部的亲自领导和各级党委、支部的全力支持下,和龙县德化公社民兵团、县医院民兵连、县运输公司民兵连、长兴林场民兵连等十几个民兵连的数百名民兵,以战斗的姿态,奋战一昼夜,抢救德化公社南坪大队民兵连“五好”民兵、民兵排长李禧荣的动人事迹,就是一曲感人肺腑的共产主义赞歌,它生动地显示了民兵组织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是对民兵组织战斗力的一次实际考验,是对民兵组织“三落实”的一次实际检查。民兵们在抢救  相似文献   

4.
提起“石榴精神”,有名的石榴之乡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县各族人民都高兴地说:“它是和毛主席、华主席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一九五八年会理石榴获得大丰收,和平公社元隆大队的彝汉族群众精心挑选了六个又红又大的石榴送给毛主席。不久,收到中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教导我们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王杰同志正是按照毛主席这一教导作的,所以他能为了掩护十二个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回忆自己,这方面作得太差了。比如我们班里有两个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同志,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人民公社昭根苏木大队一片欢腾。在这个党的生日里,大队党支部特地开了个庆祝会,祝贺奴隶之子——民兵连长色音吐与离散了三十年的妈妈重逢。社员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涌向会场,炕上地下,窗里窗外挤满了人,色音吐和妈妈来小儿老大娘胸前挂着社员赠给的大红花,多少双祝贺的眼光投在母子身上。色音吐和妈妈激动地向社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海日苏公社白音花大队,自一九五四年建立俱乐部以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狠抓毛主席著作学习活动,把组织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放在开展俱乐部各项活动的首要地位,紧密配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政治运动,对牧(农)民群众进行了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俱乐部根据社员文化水平不同和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由  相似文献   

8.
从“民兵队长”从“民兵队长”到中纪委书记(之三)悠悠岁月文/朱泽云1953年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仪,研究如何加强文教工作问题。作为扫盲委员会党组书记的李昌列席了这次会议。同时列席会议的,还有高教部部长杨秀锋。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讲,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珲春县杨泡公社红旗河大队,是祖国东北角上的一个偏僻山村,又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并包括有满、汉等族的民族联合队.这个队的共青团支部,根据党支部的指示,自从一九五六年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来,一直坚持不懈.现在,全大队八十五名青年,除十三名因病或其他原因外,都先后参加了学习.其中,参加学习较早的青年,已经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多数青年也选读了二三十篇.通过毛主席著作的学习,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安心农业生产,并在生产斗争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一九六○和一九六一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绝大多数青年经受住了  相似文献   

10.
骆驼刘的画     
我的祖籍虽在山东诸城,但一直生长在内蒙古,直到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那时,我周围的同学、老师中不少都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后我当过多年《包头日报》记者,走访过许多蒙古族旗、县,经常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艺术表达欲望。可以这样说,草原在我心动中已经生根,她已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现在我还经常梦见过去经历的草原生活,仿佛就在昨天。 我从亲身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骆驼是名符其实的“沙漠之舟”,是“草原的神灵”。70年代初,我和几位记者到地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  相似文献   

11.
当王杰的英雄事迹传到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青芜州公社寨头堡大队后,人们奔走相告,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民日报》社论、《解放军报》社论、王杰日记……社员们纷纷表示学习王杰,要象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样,把功夫下在“用”字上,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  相似文献   

12.
在很早以前人类就驯养了野生骆驼,骆驼运输不仅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而且为商贸流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了不朽的业绩。骆驼运输历史十分悠久,创造出了独特的“骆驼文化”。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革新,骆驼运输早已销声匿迹,逐渐成为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草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巴彦浩特等苏木和镇,人口有两千多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参加喇嘛教的各种庙会、经会及祭敖包活动,但他们只承认是穆斯林。本文着重对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来源、伊斯兰教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民族认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草原“轻骑兵”———小记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文/忠尼康梅花许多人感叹:“一提起乌兰牧骑,就令人回忆起50年代时那种奋发的精神和作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就是凭着这股精神,抓住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发扬优良传统,把精神食粮送到了广阔的草原,使这支...  相似文献   

15.
这么多年,记者看过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蒙古国电影,是一部名为《哭泣的骆驼》的纪录片。电影讲的是一户牧民家的母骆驼生产后,不哺育幼驼,主人多方设法无效之后,请来远近闻名的马头琴大师。在草场上,乐师对着母驼十分投入地拉起马头琴。一曲又一曲,悠扬深沉的马头琴声唤醒了骆驼的母性和母爱。母驼流泪了,哭泣过后开始接受幼驼的亲近,然后它终于给幼驼喂奶。舔犊之情重新回到这对母子之间……影片的内容和纪实拍摄方式令人震撼,记者为此还专门请教了蒙古族的朋友——骆驼真的会哭泣吗?蒙古族朋友的回答是肯定的。记者将信将疑。7月底,我们在阿拉善盟就骆驼的养殖问题作专题采访,接触一些专家和牧民,当然也少不了骆驼。至此,记者才知道骆驼确实会哭泣,并且知道了骆驼为何哭泣。  相似文献   

16.
焦裕禄同志的英雄事迹,给我指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方向,增添了前进的力量.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一年多,带着严重的疾病跑遍了全县百分之九十的大队,摸清全县的情况,掌握了水、沙、碱三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而我在张家川县委工作十年了,却还没有跑遍全县的大队,没有摸透全县的实际情况.工作总浮在上面,说的多,做的少;走马观花听汇报多,蹲下去细致工作少;满足于一知半解的零星表面情况,吃不透工作实际,掌握不了客观规律,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以前,牧民在放牧和驮运等生产活动中多数骑骆驼,后来骑骆驼逐渐发展为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赛骆驼。  相似文献   

18.
每天,东边的天空剛剛露出一綫曙光,龙江河的沙滩上就傳来了一陣急促的哨音,接着是立正、稍息的口令声和“擦,擦,擦”的步伐声。这是一支民兵队伍在出操。做完操,他們就奔到船上去,把着舵,搖起桨,开始了一天的劳动。直到太阳西沉,粼粼的波光逐漸从河面上消失,船桨蕩起的水声还沒有停息。他們是广西宜山县怀远公社怀远大队的民兵营,喊口令的是僮族营長蒙承中。两年来,蒙承中和船民們就这样,为国家、为公社辛勤地运輸着粮食、生猪、肥料和各种物資,同时又坚持了民兵訓練。他們經常唱着这样一首山歌:沙滩工地是靶場,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的夏天,布谷声声,满眼葱绿。一支鄂伦春族护林防火小分队,扬鞭策马,在林海中急速地穿行。领头的是一位高颧骨、大眼睛、微蹙眉头的小伙子。他斜背钢枪,腰插短刀,骑一匹深棕色的骏马,看起来质朴敦厚,又透着几分剽悍英俊。他,就是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公社护林模范孟爱涛同志。孟爱涛今年刚刚三十岁,是十八站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连长,去年曾先后被选为地区团代会和省青联会代表。十多年  相似文献   

20.
喜事新办     
去年五月下旬的一天,宁夏泾源县泾河源公社厐东大队第一生产队的一些社员,都熙熙攘攘地来到第二生产队。第二生产队是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庄,他们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看贫农社员马天财和拜洋心新式结婚的。当他们来到马天财家门口,院里、屋里已经拥满了人。二队的社员一见一队的社员来了,都自动让出来,请他们进新房参观。一进屋门,正中堂高高悬挂着毛主席的象,两边贴着红光闪闪的对联:“翻了身不忘共产党,办喜事感谢毛主席”。周围墙上还贴了些图片和贺词。真是喜气洋洋。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新媳妇来了!”大家目光都集中在门口,只见新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