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必然要求建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历史经过对“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能力依赖”的阶段。可以说,21世纪初的教育基点,应该是人的素质和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综合素质为内在基础的“能力教育”,包括思维能力、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优化独生子女素质的机制替代江洪1.实现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这一进程,整个社会结构,运行机制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独生子女素质的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赶超型的发...  相似文献   

3.
上海应以人与社会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为主线,通过高水平改革开放、科技自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引领,统筹推进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有机衔接实现城市治理引领,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实现公共服务引领,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相似文献   

4.
高梦锦 《现代妇女》2014,(12):362-364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当是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需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学生需求的关系,揭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探索教学个性化的内涵,为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起为第一个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结构为第二个阶段;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现代化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赵静 《职业》2013,(15):120-122
农村城镇化已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中国城镇化是以目前农村地区的城镇为基础实现农村城镇化,来实现农业文明向城市化的工业文明的转变。其关键是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后素质的改善和提升,防止出现身在现代化城市而人非现代化。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观点,实现农村真正城镇化必须有教育功能的实施。而担当该任务的只能是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是把握被城镇化的农民素质与城镇化要求的差距,也就是说.必须把握住农民究竞缺失了哪些现代化素质,才能有效地实施社区教育。弥补这些缺失的素质也就形成了城镇化中农民的学习需求,清楚了这些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世界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虽然各国现代化起步的时代背景不同、自然条件不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和步骤也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达,以及以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分析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社会发展、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各种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量化。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埃斯蒂思用36个社会指标组成社会进步指数,对世界124个国家作出了定量评价,评出中国居世界70位左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在世界评价中中国被评为60多位。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60年代在亚洲、非洲  相似文献   

8.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自我管理与人的现代化具有相通的出发点和一致的目的。人的现代化过程要善于自我管理,并考虑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左海静 《职业时空》2012,(11):180-181,184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第一重要位置,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方式,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青年参与需要社会指导和社会支持刘小钢青年参与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社会发展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要求,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创造与获得的舞台,吸引青年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的人,又为青年的参与提供了方向和实力。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