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Lary(1968),Hill和Philips(1997)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要素密集度非常相似,竞争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比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生产率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只有加快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改变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产业间互补优势的产品所占双方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双方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推动因素;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各国人均GDP的持续提高及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拉动因素;地缘优势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国出口东盟贸易,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HS六位编码数据,根据HK分解法计算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并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确保结果稳健性,使用PPML进行检验。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出口东盟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对制造业出口贡献更大。中国经济规模、中新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署对二元边际起促进作用,但是东盟经济规模和贸易自由度会阻碍二元边际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已经成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具有地理位置相近、自然资源禀赋互补、出口产品结构相似、进出口贸易互补等许多优点,这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中国—东盟也呈现着出口商品趋同、主要出口对象相似等问题,其一定程度上制约彼此贸易往来。一方面,中国应利用好中东贸易区建设的有利契机,配合区内其他国家,制定好互利共赢的政策;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的"假象",在继续重视市场规模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于2013年9月15日至18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研讨会由贵州大学主办,东盟研究院承办。会议共邀请到来自东盟8个国家、韩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讨论。通过研讨会,来自东南亚特别是来自东盟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升华了友谊、收获了思想。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中国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峰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会议,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双方领导人回顾和总结了15年来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展望并规划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东盟一体化发展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东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后冷战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走向。文章首先探讨了后冷战时期东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因素,最后深入地剖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盟10+1     
《今日南国》2007,(24):14-14
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1991年5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以东盟主席国嘉宾身份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拉开了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序幕。自此,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林淼 《今日南国》2006,(20):4-7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在南宁落下帷幕。"三会"的胜利召开,印证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商务峰会)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工商界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加入,随着商务峰会不断取得成功,商务峰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峰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商务与投资界最高级别的盛会,不仅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平台,而且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入,更是成为中国-东盟走上共赢之路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时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应用优化设计技术,产品的模拟仿真,企业组织的柔性化,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等,这样才能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经济学意义,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和融合趋势,指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足,并提出发展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000-2005年29个行业数据为例,构建了产业受保护程度指数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等无量纲化变量,实证研究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制约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产业的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内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在技术、市场、资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营销能力成正比,与生产能力成反比。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产业内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同时也是国际竞争较为激烈的产业,提高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产业整体上看还比较分散,规模相对较小,这与国际汽车产业寡头型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本文将以我国典型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汽车制造企业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规模各个要素对企业绩效指标的影响,从而在解析现状基础上为进一步的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生产中心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亚所包括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始终不能摆脱美元体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形成周期性金融动荡.解决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未来产业部门多元化并行发展、互相促进的融合特征,将集中体现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并行互动发展;深圳服务业发展存在紧跟工业发展的适应性特征;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求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增强服务业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东盟史不同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素 :东盟区域合作的实际内容、发生在东盟的重大历史事件、东盟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和东南亚区域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东盟 3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东盟第一次、第四次首脑会议是重要的界标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中国制造业数据对市场结构与产业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两类产业的面板数据模型,笔者发现高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与产业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平均规模对高集中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着显著正影响,而对低集中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着显著负影响;两类产业的技术替代率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高集中度产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区别对于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以改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