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永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9,(1)
以往我们习惯于将是否由无产阶级领导作为区别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也与毛泽东、周思来等同志当年对于有关问题的论述不尽一致。通过论述,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能否如愿,请同仁指教。 一、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岳云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莫岳云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以往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络结。其实,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结束不到半年,孙中山将中华革... 相似文献
3.
胡益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1)
一、引言 民族独立运动的澎湃发展,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空前高涨和殖民体系的日益瓦解,是当代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事件之一。全世界人民都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注视着它。过去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而今天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对于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更是百倍的关心和同情的。人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性质、殖民体系的瓦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前途等等。特别是在亚非各国史 相似文献
4.
畅引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家务劳动与妇女解放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它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其它妇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目前,对这个问题很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使妇女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使妇女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是妇女解放的现实手段。”这种看法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男女在生理上和体力上存在的差异而捉出来的,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有偏颇之处。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任何形式下的家务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毋庸置疑,社会总劳动是由个人劳动所构成。但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家务劳 相似文献
5.
<正> 在《名作欣赏》(1981年第3期)上,夏中义老师发表了题为《从“皮氏性格四边形”看〈当代英雄〉主题》的文章。文章以“图示+论述”的形式,分析了《当代英雄》中男主人公毕乔林和四个女主人公(贝拉、玛丽、“水妖”和维拉)的关系,并由此推导出《当代英雄》的“反专制”主题。图示分析作品的方法,目前尚不多见,夏老师写出这篇新颖洒脱的文章,实堪称道。但笔者还是想不揣冒昧,对夏文中的一些提法表示一点不同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6.
赵英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也谈集体主义——与郭永军同志商榷赵英兰郭永军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集体主义再认识》一文,对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集体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再认识。文章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得出了三个结论:(1)传统的“集体利益大于个人... 相似文献
7.
程继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艺术风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它,探讨它,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都是极为必要的。李国涛同志于本刊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艺术风格》一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论述,谈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读了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艺术风格主要归之于艺术表现形式的看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本文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李国涛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易仲良同志在《论have+ -en的归宿》一文中,认为现有英语动词的体貌范畴不能很好概括have+ -en这一结构形式,迄今为止所有中外语法著作都没有解决好这一形式的归宿,因而提出formula(式态)这一新的语法范畴(参见《外国语》1989年第6期)。确立一个新范畴不是一件小事,值得从事英语教学和语法研究的每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一九八六年第三期《锦州师院学报》上,读到了傅正谷同志的《<逍遥游>积极意义举要》一文。对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我们有些不同想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和傅正谷同志讨论。傅正谷同志有感于学术界对《逍遥游》思想倾向的全盘否定,因而决心重新探讨《逍遥游》的积极意义,这一主观意图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学术研究正是要不迷信权 相似文献
10.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冯明科同志在《关于“中国革命史”的称谓及上限的反思》(载《宝鸡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9年第4期复印)一文中认为,在通行的教科书中基本上都使用“中国革命史”这个名称,这是不妥的。理由有两点:首先,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看,把它称作“中国革命史”和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其次,从“革命”一词的含义看,将该学科笼统地称之为“中国革命史”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建议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史”这样的名称。民主革命史的上限,作者界定在1898年,其标志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动。我对“称谓”和“上限”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借此机会求教于冯明科同志,论述有遗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1.
高燕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不同阶段。长期以来,一些论者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将其对立起来,这就难免要低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事实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积极的、重大的贡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即前者是以后者为条件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1993年第4期发表了李良玉同志《略论1864年丹麦战争的性质》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章称1864年丹麦战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王朝战争,而是德意志对丹麦的侵略战争,丹麦方面则是民族自卫战争.这一结论,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1864年丹麦战争就形式而言是一次王朝战争,是中世纪和近代以来欧洲历次王朝战争的继续,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争霸和侵略的特点;另一方面,就战争的主体性质而言,普鲁士作为德意志帝国的代表,虽有扩大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意图,但此 相似文献
13.
井文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否形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是否以取得价值为交换目的以及发展层次、活动范围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区别,并从这些区别中得出,商品经济不可能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也评赵开酒法——与杨倩描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师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筹集军费开支成为南宋朝廷的第一要事.作为负责四川财赋和总揽军费大权的赵开,为了应付这严峻的局面,开始大变茶、酒、盐法,以剧增的税收来保证川陕军队和地方日益激增的开支.其中酒法之大变,即隔槽酒法(或称隔酿法)的创建. 相似文献
15.
华济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Z2)
关于阿Q典型的问题,几十年以来已经有许多人写了文章,最近又有同志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所取得的进展是无庸置疑的。但对阿Q典型的看法,至今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意见。对鲁迅研究有贡献的李桑牧同志,在五十年代是把阿Q当作农民看待,对阿Q的革命也是肯定的,曾说阿Q“对于革命充满着多么丰富的奇思遐想”,“显示被压迫农民的革命坚定性和彻底性”。“他企图把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变成农民阶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游宇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3):43-45
近年来,随着时评的兴起,有不少论者将时评与杂文混为一谈.本文试从文体特征入手,阐释时评与杂文的根本区别以及在某些特定场合合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冯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一、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刘少奇同志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封建家庭。但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他与劳动人民的交往,使其从幼年时代就成为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刘少奇同志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诞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他八岁开始读书,而且爱学习、爱劳动,得到家人和外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18.
李尚信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5,(1)
列宁的《怎么办?》(1902年)是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斗争的指导文献。这部著作的标题,直接取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长篇小说。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很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尊敬和热爱,对他们的遗产和传统的珍视。列宁在书中论证一条重要原理:“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是总结了革命民主派的历史经验,以他们的卓越实践为例证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原理。列宁说: 相似文献
19.
崔茂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一、应当怎样确定“民族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张儒同志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上的《论民族新闻》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民族新闻的概念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他认为,所谓民族新闻“就是以少数民族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同时,为它规定了三个层次的外延。 相似文献
20.
《辽宁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王磊同志的《人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一文,从哲学角度论述了现实中和文学作品中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但是很遗憾,王磊同志文中所提出的基本观点,违背了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的客观事实,因而也必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文不准备全面地分析王磊同志文章的所有观点,只就其中主要之点谈些看法,就教于哲学界、文艺理论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