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思维同实践育人的统合既是时代的诉求,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起着价值定向和精神动力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创新思维源于实践,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而创新思维作用下的实践育人能更好地体现教育规律与价值规律的有机统一,两者相互渗透,良性促动。探索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育人结合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把握实践过程阶段性特征,给出切实可行的促动策略,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党史学习教育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发挥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铸魂立心的德育价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入课堂教学,贯通在日常思政活动中,体现在学习培训中,激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朋辈教育功能是一种创新型育人模式,它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育人模式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逻辑和技巧.高校单向度的授课传输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高校教育者有必要在育人过程中引入并掌握朋辈教育功能,现结合工作实际,对民航高校中朋辈教育功能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翁爱萍 《社科纵横》2013,(1):340-342
高等职业院校首要功能是育人。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转型期,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开展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点探讨了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景国  刘灿国 《社科纵横》2011,(11):160-162
作为重庆推出的“六个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之一的大学生带薪实习项目,通过寒暑期的实施体现出的实践育人价值逐渐得以显现,但是在推行此项目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本文详细阐释了重庆推行大学生带薪实习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调查、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带薪实习项目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日常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思维碰撞、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鉴于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即时性、多元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尤其是思政教育方向,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借助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大学生利益驱动机制,利用"O2O"思政教育模式,健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借助高校网络舆情,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科学、系统、规范、有效的开展,形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实践育人机制,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响应"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对薄弱,应分析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探索突破方法,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地方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该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丰富课程内容、优化导师团队、转变就业观念、搭建育人体系、建立生涯档案、完善反馈机制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各高校育人工作的两大抓手,二者需要协同发展,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的可行性.该文从协同育人的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建立起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杜建雄 《社科纵横》2012,(11):140-14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论文在分析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不足,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不完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9):132-135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分析、研究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已成为时代之必然。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学科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等方面面临现实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充分拓展教育资源、重视公共课程的教育以及引导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等方面着力,切实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校教育要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深化,引领大学生到基层中去实践服务,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基于"三全育人"、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基础,从政府政策、大学生实践的角度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即高校、MCN机构共同培育大学生,让大学生形成"三农"IP矩阵,以新媒体等形式帮助乡村优质资源实现商业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视,这也提醒高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资助育人能够全面贯彻党和政府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重大战略部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资助育人功能也应该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得到不断进步和发展.该文主要对目前高校资助现状和资助育人实现路径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公寓育人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公寓一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传统的以强制性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公寓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公寓管理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育人实效性功能,努力成为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本文从多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出发,试图阐述新形势下优化学生公寓育人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指在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在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和重视.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课程思...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孤岛"困境,特别是解决传统思想增值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为了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全面育人效果.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问题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充分发挥扶贫、扶志、扶智的育人功能.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实践途径,通过构建精准认定和管理的资助育人机制、搭建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打造品牌特色资助育人项目的途径,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效果,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沈浩 《社科纵横》2014,(10):155-157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这个系统的体系中实践育人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本文在阐述课外综合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性的"一个统领、四个着力点、五位一体"的课外综合教育平台,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该文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科学生培养为例,探索了实践育人路径,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研究.进入新时代,高校应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为着力点,切实推动大学生全面育人工作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软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既体现在大学生意识、行为的层面,也体现在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层面.以自媒体为导向开展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为其教育的有效性实施拓宽了路径,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不足的问题.对此,立足于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从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两个维度,分析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实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10):164-166
哲学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力量。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所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哲学社会科学为引领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主要论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优劣势,并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期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