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期社会公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昆 《齐鲁学刊》2005,2(5):132-136
一个公正的社会是制度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的现实统一。要实现社会公正,既不能否定客观制度,也不能否定主观道德,而是要求客观制度与主观道德间的恰当张力,要求制度公正与个体善、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制度整合与道德整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梁胜文 《理论界》2009,(1):42-43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正不可能在私有制、剥削和压迫存在的制度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公正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基础;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重视人情血缘关系的农业社会向重视科学理性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情感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的干扰非常突出。积极引导人的情感,培育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金珍 《东南学术》2006,(5):138-143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公正问题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协调、心理承受底线,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不同的社会,社会公正要求、表现及实现程度不同.对当代中国而言,实现社会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社会公正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其结构性要素的变迁使"现实人"的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与"前转型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其一,"现实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越来越具有"异质性";其二,"现实人"的"价值实现形式"越来越具有选择性。但无论是"异质性存在"还是"选择性实现",都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要素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晓毅  褚海萍 《兰州学刊》2003,3(6):139-14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内在地包含着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就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现状而言 ,虽然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仍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真正实现我国的社会公正 ,还需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正的发展总趋势与所取得的新进展,也剖析了处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从现实与发展的视域,提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提高公正的实现水平,规范公正的规则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变革 ,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 ,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状况、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也谈经济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经济公正的含义 ,思考衡量经济公正的尺度 ,探讨实现经济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许苏庭 《南方论刊》2015,(4):10-12,50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满足与实现推动着人、社会交往、社会分工及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内含着丰富的社会公正思想。当代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未得到完全满足导致了许多不公正现象的产生,这容易造成社会发展动力衰减、社会民主化进程受阻、社会安全运行风险加大等社会危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马克思需要理论给予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实现很多启示:一是努力实现公民个体的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二是加强保障弱势群体的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任务;三是依靠发展满足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参与的滞后性和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等。基于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加强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任荣 《云梦学刊》2007,28(2):64-66
现代公正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拥有良好社会调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对现代公正社会的追求。在现阶段,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大经济发展速度,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强化权利与义务意识,完善社会政策落实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常泓 《学术论坛》2013,36(4):43-46,74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基础之上,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按照实施两个构想、顾全两个大局的战略步骤,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政治公正建立在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前提之上,按照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推进路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方向。在当前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应进一步解决好分配问题,实现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实现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如何实现社会公正,如何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弘扬人道主义,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范铁中 《学术论坛》2007,1(10):49-5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章试图对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协调利益冲突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揭示了诉讼的蕴意,进而分析了诉讼的隔离、引导和吸纳三大功能。其次讨论了诉讼公正的法律价值,即实现法律目的、树立法律权威和弥息法律冲突。最后提出了理性化的诉讼程序,专业化的法律职业和科学化的法院体制三大实现诉讼公正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裴士连 《理论界》2006,(5):79-80
探讨社会公正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观念上,而要回落到现实生活中。作为生活质量的社会公正,包括经济秩序公正、政治秩序公正和文化秩序公正,它们决定着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分配状况,成为人们追求现代生活质量的一个现实而全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