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描绘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具体部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强化产业支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都要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沈金明 《中南论坛》2007,2(3):50-53,59
本文从吴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吴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两个方面着手,最后提出了以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壮大村级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协调推进各项建设七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吴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看点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当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中央今年的这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文件提出,将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继续重视中国“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西部丘陵农业县区必须在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养殖业,调整养殖结构和模式,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持,健全农村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研发的科技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认识并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依据及实现途径具有深刻的战略和时代意义。文章提出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提出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引擎,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揭示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两会声音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日下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政府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时,尹成杰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总体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广开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吴太胜 《南都学坛》2011,31(3):101-106
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政策设计。人民公社是建国后完成土地公有制改革基础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历史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突破人民公社单一农业公有制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创新。两者在农民观、农业发展和农村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的历史时期以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伟大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推动农业发展、支持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阐述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农业科技的研发者、推广者和应用者三个角度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人口息息相关,农村人口的过剩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农民人均收入。现实中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与农业人口的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的一大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核心在于提高现代文明,农村人口的劳务输出是解决农村人口与土地之间矛盾、农村人口素质与现代农业技术之间矛盾、农村收入较低与实现小康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人口大县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提高思想认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逻辑前提;维护农村稳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保障;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增进农民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归宿。传承和运用这些基本经验,对当前及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要求,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从福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研究,用SWOT的方法来分析福建发展现代农业所具有的优劣势与面临的利弊因素,并据此提出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