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梅村体     
明清诗坛上,抱残守缺、摹仿唐音宋调之风盛行,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能学古而不泥古,在借鉴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方面,成就突出的当首推吴梅村。吴梅村在明末清初诗坛上声誉极高,“蔚为一时之冠”。他一生诗作一千零三十首,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当为梅村体,即吴梅村在学习借鉴长庆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它的内容以反映明末清初的重大史实为主,形式上为五七言叙事歌行体制,风格含蓄深沉,回环绵密。下面就梅村体的内容和艺术两方面作一粗略的探  相似文献   

2.
吴梅村的叙事诗被誉为“梅村体”,达到了中国叙事诗的高峰,被称之为“绝调”。对他的叙事诗的评价,历来总是认为吴梅村是“诗史”,通过诗歌寄寓兴亡之感,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吴梅村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关注个体命运,展示时代苦难、人生悲哀。诗中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皆缘于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极度关注。在吴梅村的诗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歌儿舞女,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些人物在易代之际的升沉荣枯,繁华寂寞,无不寄托着诗人的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3.
以往论者普遍认为吴梅村的诗风以明清易代为界出现过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易代之前,吴梅村只是一个“吐纳风流”的“艳才”,经历了鼎革之变,他的诗歌才变得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实际上,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题材、诗体、艺术表现和意绪格调等各方面已然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个人风格,后来的诗歌创作不过是这种风格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其整个创作历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应当被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梳理江苏太仓的历史人物时,发现王世贞、吴梅村、张溥这三个人物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太仓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如果为之写传,写电视剧,则当推吴梅村为第一。因为吴梅村是太仓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曾春风得意,大红大紫过,又失足毁名,备受煎熬。用吴梅村自语:“乃天下大苦人”。我注意到,对于吴梅村的评价,自他顺治十年仕清以后,从此评价泾渭,褒贬双方,各执一词。即便到了事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难以定论。有人说:吴梅村晚年的那些诗词有作秀成份。我以为,此说乃个人的凭想当然耳。应该说吴梅村晚年回顾自己一生…  相似文献   

5.
《清忠谱》的作者李玉,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十分重要的剧作家,但我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道得很少。根据现在掌握的一点资科,我们仅知道他是江苏吴县人,字玄玉(为了避清康熙帝玄烨的讳,常写作“元玉”)。自号苏门啸侣。因为他始终不曾做过官,所以自题其居为“一笠庵”,题其传奇为“一笠庵传奇”,因而又自号一笠庵主人。他的生卒年月,不可详考,大致是明万历间至清顺治初人,与诗人吴梅村同时。吴梅村曾为他著的《北词广正谱》和《清忠谱》写过序,钱谦益曾为他著的《眉山秀》写过序,他们都称赞李玉的才学,可见他是当时的一位知名作家。吴梅村《北词广正谱序》称: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的原文、抄本序文、书中批语、评语等里面,找不出否定曹雪芹是《红楼梦》原创者的依据;拿已被新红学家驳倒的旧红学家的观点,不加分析的拿来作否定曹雪芹原创权的依据,方法陈旧;卒于康熙十年的吴梅村没有看到康熙南巡,没有写《红楼梦》的背景;从吴玉峰、孔梅溪和棠村名字中推测“吴梅村”名字,牵强附会;从吴梅村的著作包括诗中寻求吴梅村“创作《红楼梦》的蛛丝马迹”是捕风捉影,等等。  相似文献   

7.
“梅村体”名篇《临淮老妓行》以老妓冬儿为叙事主线,表达了吴梅村对明末史事的感慨,具有明显的“诗史”品格,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意识,并且“一诗双写”地刻划人物形象,代表了“梅村体”隐括史事、叙事写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都表明: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陕西歧山远奔江南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揭开了中国江南文明的序幕。然而,古梅里即今日的梅村却以著名书法家之手,挂出了“江南第一古镇”的匾额。那么梅村究竟是“江南第一古都”还是“江南第一古镇”呢?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及史料深刻地辨析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无锡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无锡应该打好吴文化这张牌。  相似文献   

9.
“江东无我,卿当独秀!”这是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在诗社与友人汪琬同游时,引袁淑对谢庄的话而语汪琬,旁人为之惊骇侧目,而吴兆骞夷然不顾,其放诞高傲若此可见一斑。然吴兆骞确实有惊才绝艳,九岁便作《胆赋》数千言,见者惊异,其师计名见之嗟赏曰:“此子异时必有盛名。”清初诗坛领导人物吴梅村更是将其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誉为“江左三凤凰”,足见吴兆骞少年时候便已极具才名。但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同样是一个直率得令人忧心的人,其师计名曾预言九岁的吴兆骞“然当不免于祸”。其在私塾学习时,见人所脱巾冠,辄窃取溺之,其师…  相似文献   

10.
明代末期,“钱、吴二老,为海内所推,入国朝称二大家”,大节出处相同,均为明臣仕清之“贰臣”。但大家对梅村多恕词,而於谦益不能谅解。究其原因,除去被迫出仕和主动迎降区别外,归咎最多是梅村有深悔之心,而谦益则“矫饰”,两者成为鲜明对照,故世人多略迹原心,嘉梅村后来“跼天蹐地之意”。赵翼说:“梅村出处之际,固不无可议,然其顾惜身名,自惭自  相似文献   

11.
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往,是吴梅村一生中的重要经历,这一始聚终离的的个人事件,因为明朝的灭亡而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味。研究这一对才子佳人的交往,是研究吴梅村亡国后的心境,研究梅村一些重要诗歌作品的很好的视角。本文对卞玉京的生平作了介绍,对吴、卞交往的经过作了评述,特别是对吴梅村所作的有关卞氏的诗词作品作了解读,对于这些作品中所寄寓的亡国哀怨作了阐释。本文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12.
吴梅村之诗号称"诗史",抒情纪事,或哀怨缠绵,或沉郁顿挫,寓含批判,以诗传史,可谓深得诗家三昧。吴梅村的〈雁门尚书行并序〉与其《绥寇纪略》相结合,史诗互证,聚焦于孙传庭之剿寇策略及其与李自成之交锋过程。借此研究,可以在"正史"之外,重新了解孙传庭之剿寇韬略、功绩及其无奈,亦可见晚明民变起因、壮大以至于导致大明王朝倾塌之原因,并借此以彰显吴梅村诗歌之诗史特征。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贵校85年第二期《学报》有考董小宛之死的《释“墓门深更阻侯门”》一文,作者顾启、姜光斗先生旁搜博引,诚有功夫。然对于吴梅村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其所考辨,多属诗句以行事,似有以旁证当本证之嫌,尚未触及该句诗的本身,故其结语,有容或待辨者。鄙意以为:一,就吴梅村该组诗题称《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来说,已言小宛至死,乃冒氏之妾。吴与冒为同时好友,当悉其事,故其诗可视为纪实。二,至如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包括陈寅恪在内,前人多未就该句诗的本身作疏释,  相似文献   

14.
吴梅村诗歌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史诗般的宏阔场景和丰富内容,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既激楚苍凉、沉雄悲壮而又缠绵凄婉、博丽精工的艺术风格。清人比喻为“女将征西,容娇气壮”。正是这种“容娇气壮”的独特诗风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确立了吴梅村在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梅村体”的艺术渊源,前人多重视其源出初唐四杰与中唐元白,相对忽视了其转益多师的艺术继承。本文论述“梅村体”所受李、杜歌行体之影响,弥补这一认识缺失。受李白之影响在梅村是偶一为之,受杜甫影响则为“梅村体”之常态。受李白影响在于其个别诗歌之想象、格调;而受杜甫影响则在其“诗史”精神、现实态度、叙事艺术等大方面,在“梅村体”的大量诗歌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8,(1):44-52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诚为天崩地裂之年代,明王朝为李自成所倾覆,崇祯殉国,不久清兵入关,中原易鼎。吴梅村在"甲申之变"期间所书写的关于他自身避乱、皇室悲剧,并对不忠将领以至于由清政权所造成的社会各阶层的艰难困厄做出批判。吴梅村之诗书写细腻真确,在"正史"之外,为我们提供了明清易鼎之际社会各阶层状况的另一幅图像。  相似文献   

17.
徘徊于灵与肉之际的悲歌——论吴梅村诗歌中的自我忏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撇开枝叶不论,吴梅村的诗歌里大致形成三重主干:历史的铺叙,现实的感应和自我的观照。当我们将审视的目光聚焦于“梅村体”叙事诗广阔的历史容量与杰出的叙事艺术在古典叙事诗中的成就地位,格外注目《芦洲行》、《马草行》、《打冰词》等作品如何深刻地反映现实吋,似乎相对忽略了创作主体的自我体认。就“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某种角度看,“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群里,再没有谁如吴梅村一般于“感怆时事”的同时,缠绵凄婉地“俯仰身世”,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痛苦而执著  相似文献   

18.
陈岸峰 《南都学坛》2020,40(1):44-53
吴梅村自小为老师李明睿所赏识,并获其介绍给复社盟主张溥。因缘际会,吴梅村凭借个人才华与政治机缘而高中榜眼,作为主考的李明睿更因此而正式成为吴梅村的座师。在崇祯时代,朝廷内外不乏忠臣猛将,却均在内忧外患中束手无策。关键时刻,李明睿与吴梅村师生俩在南迁与核清军饷方面大胆上疏,吴梅村更冒死请求崇祯下罪己诏,可惜均未能力挽狂澜。历来有关李明睿的论述并不多,关于吴梅村的政治参与的研究也甚少,此研究或可为这对师生在甲申年间的政治参与略作补白。  相似文献   

19.
傅波、钟长山同志发表的论文《〈红楼梦〉作者新探》,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笔者详细考察了吴梅村生平、创作以及其所处时代,确认吴梅村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歌,在唐宋二代,自是“双峰插云”,元明一度中衰,清代是封建文化总结期,诗歌又作一振,顺治、康熙间直追唐宋。但对清诗重视、研究不够,不少值得注意的诗人尚“名不见经传”。即如康熙诗坛的田雯,为“京台十子”之代表,有理论,有创作,存诗近一千四百首,前人评为堪与王士祯相颉颃,就很值得研究。本文即试对田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