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挪威的森林》的生死链展现了日本现代个体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征了现代个体的生存悖论与救赎悲歌。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景观并不是催人奋进的激情之表述,其中人物的生存抗争只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应对姿态,而死亡也仅仅是将现代人的自我拯救推上自我毁灭的救赎悲歌。  相似文献   

2.
在《欲望号街车》这部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在精神上的困境.文章从人物自身的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这两方面着手,展现被世上的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3.
生存是人类生命存在、社会文明和发展的首要条件。现代性问题已经或正在从事实和价值层面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性悖论导致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问题。教育能使人的思想进入现代生存问题的底蕴之中。人必须认真反思当下生存的状态和境遇,探索超现代性困境的途径,探讨理性与价值的统一,增强责任意识,践行和谐生存。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以逼真的写实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烦恼和不幸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前所未有的关注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现状及人的生存价值的质疑质和探索。“新写实”作家在冷静探索和表现现代人的生存本相的过程中 ,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市民社会的到来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 ,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一反作者固有的调侃风格 ,以凝重伤怀的纪实化笔触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精神生存的悲剧 ,展现了整个都市人群生存的悲剧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可以自由选择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背景下,选择本身成为一种荒诞和无意义的存在,甚至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精神的畸形,呈现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以安德森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鸡蛋的胜利》为例,结合美国现代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美国梦"的变异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对安德森小说中体现的这一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予以具体分析,探讨在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失落和畸变,以及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生存哲学在终极关切的层面上认定生命的感性存在是人生存的前提,而生命注定处在生存悖论之中;在生存矛盾的两极张力中,人体验和经历着生命,体验和经历本身是一种生存责任;生存责任是永恒的伦理,它提升着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超越自我达到超人。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生存哲学在终极关切的层面上认定生命的感性存在是人生存的前提,而生命注定处在生存悖论之中;在生存矛盾的两极张力中,人体验和经历着生命,体验和经历本身是一种生存责任;生存责任是永恒的伦理,它提升着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超越自我达到超人。  相似文献   

10.
《愤怒》是一个现代家庭悲剧的缩影。罗斯从家庭、社会监管和年轻人的反抗两个方面展现了外部社会和个人内心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犹太民族及其传统在现代美国社会的生存困境,表明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同时,罗斯以他独具匠心的文学想象,再现了历史的瞬间,让读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悲惨境遇的关注和历史事实的参照,进行记忆重现和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1.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相似文献   

12.
贝克特的代表剧作之一《美好的日子》中的主要人物温妮因为自己的清醒或作为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竭力从荒诞的世界中寻求本不存在的秩序,从终极的虚无中寻求本不存在的人生意义,从人类终极的异化和孤独中寻求本不存在的结合。她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悖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类本体意义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老舍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个体悲剧,其悲剧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弱小人物,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两难的境地。老舍通过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尽挣扎,展示了现代社会生存性的悲哀。同时,老舍也指出,这样的生存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悲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战。这体现了老舍对人的命运的执著关注,揭示了20世纪中国人囿于文化中挣脱不了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存论的角度对奥古斯丁的原罪论进行解读,指出奥古斯丁的原罪论透视的人类流变的生存境遇之下的基本维度,表明人类永恒地生存于"超越性"与"有限性"的悖论之中;生存于诱惑之网中;生存于为罪性所渗透的向度之中。因而,人类的生存从总体上讲是一场悲剧,奥古斯丁用上帝的救赎来消解这一悲剧性,提示了人类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尼采以希腊的悲剧精神读解人生、诠释生命,把人的生存置于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昭示了悲剧哲学审美的生存可能性.尼采赋予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审美的生存方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给现实人的存在提供合理的生存价值取向.只有在艺术审美的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7.
《悲剧的诞生》可从生存论角度解读。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探讨了悲剧的诞生、灭亡、更生;同时,尼采阐发了他的悲剧观,其中包括艺术的形而上学性质和酒神智慧,尼采的悲剧观其实是一种生存论。尼采的生存论不仅指涉个体的人生在世,也指涉民族的生存。尼采揭示了希腊人的艺术化生存,他提出向希腊人学习。  相似文献   

18.
德性伦理学的形而上根据在于人的生存,德性的展现与人的生存过程同在。德性伦理学关怀人的生存意义,为人们过上繁盛、幸福的生活提供担保。德性伦理学立足于现实、具体的人,展现于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生活样式以及人性提升紧密相关。德性伦理学是成人之学,它追求幸福生活,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寓于人的生存实践,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理解和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不仅有助于德性伦理学的自我证明,也有助于道德哲学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对生命个体的“异化”是穆旦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穆旦在三个层面上对“异化”展开抒写。第一,通过对“被压迫、被蹂躏的肉体”的诗性表达,抒写战争以及现代社会规训体制中身体的异化体验及其反抗;第二,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小时”等现代时间意象的深度观照,彰显“现代时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第三,通过对现代城市“灿烂整齐的空洞”的象征化抒写,展现了现代城市空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景观。穆旦对现代生命个体“异化”的抒写是其对现代中国生存困境的诗性表达,这是穆旦精神探索内在悲剧的外在体现,在更深层上彰显了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构筑的是异于传统小说的悲剧模式,即小人物的生存悲剧.这种悲剧缘起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物质条件的相对贫乏,这种物质贫乏直接引发了人们生存欲望满足的匮乏.正是在这种匮乏的境遇下,这些小人物在生活的摆布、挤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向、性格扭曲、内心畸变和变态等异化现象,包含递进的三重异化层次一是人的"物化";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三是人自身性格、心灵的非常态."新写实"小说的悲剧意蕴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