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的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一种常态。汉语贷词已成为了英语词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以翔实的例证,分析阐述了已收入主要英语辞书中的汉语贷词所体现出的汉民族文化内涵,涉及到汉语贷词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成因。同时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语法和语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文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英语对汉语文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表现在英语单词和词组以音译的形式进入汉语文本、英语中的表达以纯英语形式直接进入汉语文本、汉语文本中同时出现英语和汉语表达、基于汉语而形成的英语表达以音译的形式进入汉语文本、英语中的构句习惯和语法习惯对汉语文本造成影响等方面。英语言文化的强势地位、因追求时尚而形成的从众心理、对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解读、因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模仿心理、互联网的普及等是造成这种影响的重要原因。英语影响汉语还在不断继续和深入,正视汉语的流变并正确引导,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与外国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各自的语言词汇彼此也有所渗透,涉及面很广.不但西方各国语言吸收了大量外来词,而且汉语也引进了不少外来词.本文拟就由汉语引入英语、由英语(含外来词)引入汉语的常用词语作个初步讨论.这些词首先多以音译形式出现,比如汉语中的“武术”一词进入英语,写成wushu;英语的motor一词,进入汉语写成“马达”.天长日久,有些词由音译变成了意译,如“高梁”由kaoliang→sorghum,汉译motor由“马达”→“发动机”;或二者同时使用,如microphone既说“麦克风”,也说“话筒”.下面主要就报刊和辞书中常见的这类词分两组举例,摸索这两种语言互借的某些规律,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现象,探讨语言变化的动态,来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6.
以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的英语向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借入过程中的语音换算为核心,对现代汉语中诸多英语外来词进行"相近音译加音改、相近音译加义通、相近音译加义注"的微观音变例析,从而发现当今现代汉语译借英语词时比传统译借更智慧以及在"音近义通"原则下"语音换算"的规律和诸多奥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英语颜色词"yellow"和汉语颜色词"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对比研究"yellow"和"黄"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可见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区别二者的内涵对促进跨文化交际及提高英语初学者语言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例阐释了中国英语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方法,如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和功能对等等翻译方法,以期对翻译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9.
汉英词汇文化内涵差异与汉语商标词意译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汉英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商林词意译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译名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一是译名在英语文化里引起不雅的联想,从而提出了处理具有文化内涵差异的汉语商标词的方法:谐音附义法与创意法。  相似文献   

10.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粤语中的英语译词与普通话中的英语译词有很大不同。粤人英粤词汇翻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自创词汇翻译,文化特色词翻译,音译以及零翻译)及其对译词形式的选择深受其所处社会的自主创新、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的影响,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商务英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英语文化中特有而汉语文化中空缺的词和英汉语中都有但文化内涵不同的词两大类,并同时指出译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此类词语的准确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语言中的色彩词在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特点的同时,其自身也被打上了生态文化的烙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意义重大。文章从色彩词和传统生态观分析入手,探讨汉语色彩词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生态观,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3.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它们不仅表示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具有多种寓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汉语中的寓意不一定能被英语中相应的颜色词所表现,本文对含有几种主要颜色汉语词汉译英进行探讨,说明在将颜色词汉译英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颜色词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地译成英语,使3其在汉语中所具有的文化色彩的英语中得以准确再现。  相似文献   

14.
汉语在同其他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以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借入汉语的途径:音译、意译、音义结合和移植,可以帮助译者应对英语词汇借入时复杂的翻译程序以及读者可能出现的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英语商标词的特点及英语商标译成汉语的几种方法和汉语商标译成英语所要注意的问题,即注意文化内涵差异以免引起误解,以致影响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实例从六个方面对中国英语对外传播中的音译进行阐述。分析了译者音译时应全面权衡的各种语言文化因素、原文语义内容、译文文体风格、语用情景上下文、语用效果和译语读者接受等。旨在说明音译作为“原汁原味”的简练的词化形式在突显中国语言文化特色、争取中国英语的话语权利、丰富英语语言、满足译语读者的求异心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出在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音译对译者而言已不再是零散孤立的、被动消极无奈的机械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有系统、有目的、积极主动有效的创造性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制约了动物比喻词的意义演变 ,而动物比喻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于文化的内容、传统、心理有差异 ,很多英汉文化动物比喻词意义上差异较大 ,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从英语中有而汉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汉语中有而英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英汉语都有的动物比喻词来分析和归纳英汉动物比喻词的相异点 ,从而为更好地在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如的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文化词是经由文化交流和翻译活动被借入英语语言中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汉语文化词被借入英语的历史过程,系统地研究了英语中的汉语文化借词,并对今后汉语文化词的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英汉颜色词的词法结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词法结构 ,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汉语的构词方式要比英语丰富得多 ,灵活得多。这也反映了汉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要比英语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20.
音译词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语言的最基本方法,音译词中渗透着诸多的文化因素。汉语音译外来词,需从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角度去进行分析,取字用词需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传统。要正确音译外来词,译者须深谙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否则就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偏误。本文通过对音译词进行文化透视,分析了汉语音译词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