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中国已加入WTO;曾经在缓解外部冲击,促进内需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的货币政策,面临新的形势,无论是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还是传导机制等方面都遭遇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货币政策工具出发,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探讨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建议:短期维持紧缩态势,通过更为精细化的调控手段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长期则要确定好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调控尽量以间接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3.
魏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11-1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宏观经济调控的地位越发突出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其有效性备受关注。因而能够灵敏感应货币政策工具并影响经济实体、消费者行为的中介目标 ,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 ,但这一中介目标作用发挥受限 ,基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等因素 ,我国应建立以社会信贷总额为主的中介目标体系 ;当市场环境趋近成熟时 ,利率替代货币供应量与社会信贷总额共同构成中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货币政策和电子货币的涵义,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改变了基础货币、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数量和本质,动摇了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提条件,并对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质疑,从而使纸币时代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受阻。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央行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倪国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49-51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金融创新宏观效应的最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影响不一,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际效果下降,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产生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以迎接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失灵,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力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下调利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项措施,但经济系统对此反应平淡,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中央银行到企业之间,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三者共同传导的. 相似文献
8.
王书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29-133
本文针对2003年以来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过大、信贷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突现、中央银行两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情况,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国家需要放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协调弹性是“稳健”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均衡选择、强调总量调控的同时重视政策工具的灵活搭配运用、解决传导机制的梗阻等问题均要从协调的角度去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货币政策内在传导机理的表现方式可根据传导主体行为,传导发生的市场环境及传导发生作用所借助的变量分为三种情况。货币政策行为传导是指中央银行与微观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货币政策市场传导则侧重于不同市场对主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反应;货币政策变量传导则完全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变量、中介目标变量和最终目标变量的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王秀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56-59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2.
张晓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1-3+1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引起我国粮食政策较大范围的调整 ,这种调整压力来自于两种要求 :一是入世本身对粮食政策与体制的要求 ,二是入世后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提出的要求。文章从政策的适应性和对策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入世后我国粮食政策可能作出的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如人意,表现出许多非有效性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通过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的相关性,指出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与健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如利率和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不畅,货币供应量比较高等。提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存贷款计息方式,协调商业银行与各类利率之间的关系,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发行系统内票据,代理客户投资商业银行间市场等建议,以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4):5-9
从理论依据和现实考察两方面分析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内在动因,探讨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市场化转轨的基本内涵和制度要求,提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促进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盛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67-70
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正确判断、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采用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内在联系。如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政策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当我们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调控手段———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时,由于相关条件的缺失,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低下等。只有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提高我国股市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为此,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相关系数、VAR法、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探究这一系列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联系理论,指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渠道应该是银行信贷渠道;利用相关数据,对银行信贷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但是这一渠道作用的发挥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和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困境一致.结合实情对这一弱化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