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农民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备受关注,各地区推出一系列政策和办法鼓励农民工利用当地特有资源进行旅游业创业,为农民工提供了创业的机遇。后疫情时代,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难、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旅游创业环境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为探究现阶段农民工对旅游创业环境的满意度,文章构建旅游业创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从农民工的角度对旅游创业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旅游创业环境满意度评价一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等18项指标均值的感知满意度都小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将18项影响农民工满意度的指标定位到IPA分析模型内,划分出优势区、保持区、改进区以及弱势区,并针对其各自特点提出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工旅游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搭建一个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管理的理论框架,探讨农民通过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获取乡村旅游创业资源、动态的乡村旅游环境势必要求农民创业具有相应的动态能力,并要求农民的创业过程与跨层次动态嵌入过程协同演进。研究发现,农民特质嵌入及乡村旅游环境嵌入的动态性决定创业资源管理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学习过程,而农民的“干中学”创业就是乡村旅游创业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返乡创业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然而,农村优质青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难培养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问题。本文依托场域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围绕返乡大学生创业为何、以何创业以及何以创业的理论逻辑,厘清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行动机理。研究发现:返乡大学生从学校教育场域进入乡村生活场域创业,需要直面城乡文化背后隐匿的价值规范和处事原则的冲突,在资本的运用和惯习的冲突与弥合上生成新的实践逻辑。高校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尽可能地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心理、人力和社会资本,返乡大学生则需要通过资本建构和惯习重塑来消解乡村场域的秩序壁垒,真正融入到赋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之中。  相似文献   

4.
乡村创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和实际切入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不仅成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还为我国乡村创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乡村情境是与创业活动紧密交互且不可剥离的要素,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焦点。通过梳理全球乡村创业研究脉络发现,异质性情境决定了乡村创业研究的侧重点,使不同区域开展的研究呈现发展不平衡且碎片化的特征。为推进我国乡村创业研究的内生理论发展,通过紧扣乡村创业活动与情境的互动这一核心特征,在梳理多维情境中乡村创业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情境下开展乡村创业研究的综合框架。该框架遵循资源依赖理论的逻辑,通过审视乡村情境各维度蕴含的资源,分析乡村创业同情境之间的资源依赖程度,强调最契合动态嵌入模式的选择。在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中,该嵌入模式的动态特征决定了乡村创业实现路径会不断演化甚至有双元嵌入融合的可能。结论进一步厘清了乡村创业的理论边界,有助于我国乡村创业研究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表明在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时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当地乡村情境为核心,合理编排相适配的资源,选择恰当的嵌入模式以促进当地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发展阶段农民创业的环境日趋优化。 宏观大局动因、 中观市场动因、微观协同动因构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的逻辑前提。 但在乡村振兴战 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仍存在许多问题。 从总体上观察,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信息知晓率低、农民工 返乡创业资金匮乏、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农村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构成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 振兴联动机制的堵点。 在新发展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优化路径主要有:加大返乡 农民工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政策知晓率;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渠道,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 意愿;加强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农民工返乡 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6.
为更深入获得南宁市创业环境状况的数据,通过对南宁市6个城区及6个县份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居民的创业状况、态度、居民中的创业者的创业行为特征、居民对创业环境的了解程度和评价结果,得出南宁市创业状况和创业环境的参考性结论,由此提出改善南宁市创业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的关键一环,其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必然的耦合协同关系.地方政府、高校、乡村和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精准性、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打造多维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素养,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宜居宜业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是中国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个维度、31项指标的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指数从0.1757增长至0.7736;从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乡村产业、收入与就业四个维度看,中国乡村宜居宜业各维度出现明显分异变化,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由2010年的收入与就业>生活环境>乡村产业>居住条件,转变为2019年的居住条件>收入与就业>乡村产业>生活环境;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差异较大,存在地区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普遍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偏低。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特色村庄建设,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乡村从美丽宜居向宜居与宜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9.
科技企业创业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影响科技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综观国内外学者时科技企业创业环境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概念研究、构成要素研究、评价研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以及组织形式研究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创业环境的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创业环境的作用机制,启动社会力量参与创业环境建设研究,将成为未来科技企业创业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研究农村数字化、农民创业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数字化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循环累积效应且形成了良性互动,但二者与农民创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有待加强;从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3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农民创业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农民创业活动的增加会抑制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数字化。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是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在农村产业、农业科技、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嵌入”,彰显了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的自我价值,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市场价值,优化了乡村治理的政治价值。培育壮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的路径包括:利用乡村土地资源,造就更多现代农业种养殖经营主体;立足乡村山水风光,造就更多的文旅融合建设主体;发挥技术技能优势,造就更多的数字农业服务业主体;借助制造业回流,造就更多的乡村企业家或小业主主体;依托乡村创业产业园,培育造就更多的农业园区创业主体。培育壮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涉农要素供给支持,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二是提升创新创业双向认同,营造组织归属氛围;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四是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五是积极推介乡村项目与亮点,提升创新创业的预期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出路,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多途径。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还面临农业创业环境尚待优化、创业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机制作用发挥不畅以及部分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等挑战。为此,各地区要不断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继续优化公共政策支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IPP教育评价模型引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研究,在厘清CIPP模型内涵的基础上,从决策导向、过程导向和改进功能入手阐释CIPP模型与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的适切性。进而,剖析同CIPP模型相匹配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构成,并建立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基于背景评价的创业环境基础能力、基于输入评价的创业资源配置能力、基于过程评价的创业过程行动能力和基于成果评价的创业成果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业环境研究是创业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系统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以及内生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创业环境研究框架,研究了创业机会、创业环境以及新创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对创业环境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边界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部分城市人口逐渐进入乡村生活创业,其中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尤甚,使乡村人才振兴呈现出新局面和新问题。基于此,以重庆虎峰山村为案例地,采用扎根理论探究大都市边缘区山地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维度,提出相应发展方案。研究发现,环境设施、经济产业、政策组织、情感行为四个维度影响着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以上结论深化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内容,为政府部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予以决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创业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揭示了创业生态中创业主体、创业要素、创业环境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具有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各项特征,从系统的角度来讲,其具有系统的目标、要素、运行机理和系统边界。本文以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系统目标、系统要素和系统的运行机理三个方面立体剖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设定、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构成以及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村家庭创业绩效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为识别促成农村家庭高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筛选获得290个农村家庭创业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实证分析作为结果的创业绩效与创业者、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三个层面条件组合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在创业者层面,教育程度可作为农村家庭高创业绩效核心条件发挥作用;在创业资源层面,社会网络和互联网络均可发挥核心作用且有替代关系;经营资产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创业环境层面,非农行业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创业绩效。提出打造合格创业者、补给创业资源和完善创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激发高校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目标导向依据.在阐释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平台支撑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环境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的问题,引入群组G2法作为评价方法,完成了评价指标赋权.然后结合指标体系特点,应用非线性加权法完成了评价模型设计,最终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基于赋权结果确定的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构建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5年吉林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进行农民创业环境综合评价,并进一步预测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吉林省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创办家庭农场的环境持续优化;(2)吉林省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的社会经济压力作用不显著;(3)政府部门对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的响应举措具有有效性、时滞性和累积性;(4)基于综合指数的走势,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将继续改善。仍需从加大家庭农场资金扶持、创新土地流转与产权制度、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和完善家庭农场创业培训指导几方面进行政策和管理创新,以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