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经典诠释中两种态度不同的诠释方法,"我注六经"采用以文本为主体,力图恢复文本原意的诠释取向;"六经注我"则是一种哲学创构活动,是诠释者构建哲学思想的取向。朱子的《大学》很好地融合了这两种诠释方法,其改"亲民"为"新民",对"新民"进行重新阐释,并赋予它以新的内涵,一方面是"我注六经"的回归圣人本意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借"新民"重构《大学》的形态与理论框架,为理学方法论修养论的阐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男主人公裘德的成长为线索,以他与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为题材,描述了极端的本我和超我的两种人格特征。裘德的自我便在这两个极端中滑行,从艾拉白拉本我的肉欲冲动到淑的超我的理性情感,最后无法平衡这两个极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进而说明人的社会性、人的行为都需要超我的社会道德来约束。  相似文献   

3.
张忠和 《新少年》2009,(1):74-75
星期六的早晨,爸爸妈妈匆匆吃完早饭就去亲戚家做客,把我一人留在了家里。我常想自己要自立自强,今天不正是一展抱负的好时机吗?虽然现在才8点钟,可我也应该为自己的午饭做准备呀!我决定亲自做一顿可口的午饭。  相似文献   

4.
老海 《社区》2002,(1):47-48
这只神奇的鸽子不仅极通人性,还可以预测灾难……那是1989年,我在一艘远洋货轮上担任报务主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5):34-35
小店阿姨院子里新开了一家小店,店主是位阿姨。店里商品琳(lín)琅(láng)满目,为居民提供了许多方便。有一次,小店失窃了,损失很大,但是阿姨依阅读下面的短文,扩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和钱俊杰是同桌。因为他看起来愣愣的,就像是个呆子,尤其是看书的时候,那一脸痴痴的样子,一看就挺傻,所以人送外号“呆子”。  相似文献   

7.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在《女神》中,郭沫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大我。这个大我一方面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反对封建的束缚与压制,追求立人这一时代主题,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的启蒙与改造,追求民族的新生,参与到立国的时代浪潮中去,实现了立人与立国的完美结合。大我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学徒的神仙》自发表以来,一般被定性为表现人道之爱的小说。初看仿佛描写的是对弱小者的同情,但实际上暴露出了隐藏在人道主义背后的个人主义。立足于作品中具体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以及叙述性语言,通过文本分析,揭示人道主义背后隐藏着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9.
释《庄子》中的“新发于硎”为“始下型”和释其中的“发”为“磨出”都是难以成立的,释“发”为“开口”可以得到湖北方言材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之前,祖父忽一日向全家人公布:这伢要是有本事考上大学,我请人唱三天皮影戏。我考上大学后,祖父真的请来皮影戏班。那几天晚上门前很热闹。我一直热爱皮影戏,但那几天没心思看,心情很复杂。每次遇到比较大型的考试,祖父几乎都不在家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爹爹”就是我的祖父。湖北荆州地区的乡村长期称祖父为“爹爹”,称父亲为“爷爷”。后来随着村里“走出去的人”(包括大学生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才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语言习惯发生怀疑。现在村里很少有孩子把自己的父亲叫“爷爷”,已经开始改口称“爸爸”。但还  相似文献   

12.
我,一个“罪犯”。这句话问谁都不相信。其实,我是一个“可爱的小罪犯”。 第一宗罪:成绩优异罪。成绩好有什么罪呀!别人在你的身上“鸡蛋里挑骨头”。那个滋味呀,像一块豆腐一样提又提不起,放又放不下。  相似文献   

13.
岁月在流逝,弹指一挥间.我已走过十五个春秋,步入了所谓的花季,这其中,我也曾坚定,也曾彷徨;有过欢乐,有过失落。但,或许是因为我已给自己戴上“坚强”的面具,所以“泪水”似乎也就少了一点.  相似文献   

14.
15.
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人声鼎沸中的人,是由眼睛和心灵组构而成的克服了动物性的神人。正因为是神人,人才会认定世人的心早已蒙尘、朽坏,并试图给他们施行洗心、换心的外科手术。洗心、换心术其实是一种诡谲的修辞,它的结果一定是发现我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从来就是人。  相似文献   

16.
《全瓶梅》所写人物甚多,不少为作者杜撰而成。但细考其中所写文武官员,多可见于宋、明两代之正史、杂史和野史笔记。然而作者写官员,并不囿于史实,限于当时世风时政的特质和作者个人的素质缘由,《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进行了“我化”处理:“近史而悠缪”,形成明显二律背反的扭结。其中重要人物狄斯彬的“我化”叙写,可视为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7.
民族志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学田野调查中主、客体互为观察和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深刻意识到这种存在会显著影响到观察的结果和研究的结论。因此,在收集、记录各种田野资料的同时,研究者自身的具体参与过程及其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各种交往和互动——田野关系——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研究者思考的范畴。但是这种反思大多是研究者对自身固有的身份及自己的参与对研究关系造成的影响的自我剖析,并未能充分考虑被研究者对研究者动机、行为的反应而造成的对研究者观察与研究的影响。只有当研究者在我看人——我看我/我看我看人的同时充分自觉地做到我看人看我时,民族志方法的反思才会更加完善,田野调查的效果才会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4点50分,放学了,同学们如蜂群一般涌入餐厅。学习了一天,累了一天,这一刻,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了。可以肆无忌惮地谈天说地,可以放肆的哈哈大笑,而不必像课间那样拘束,小心翼翼。就在说话的一瞬间,一阵痛疼让我难以忍受,坐在餐桌边,我还想也许一会儿就好了,就像以前那样。我忍着痛疼吃完了饭。  相似文献   

19.
“各位老板,大爷、大婶、老少爷们,行行好,可怜可怜我吧!”今天星期天,我在泰州老街正玩得起兴,不想被这一声声凄惨的呼唤声吸引过去。  相似文献   

20.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