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分析了礼仪教育的时代背景,清晰地描述了我国礼仪教育的发展脉络。礼仪教育的现状是:礼仪研究空前繁荣、礼仪教育深受欢迎、社会礼仪培训热火朝天。因此,促进礼仪教育的发展要制订政策、完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加强深层教育;改进教学方式。当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也存在诸如礼仪研究不够深入、礼仪教育轻男重女、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教学课件相对匮乏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要不要在高校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存在三个疑问:一是大学生需不需要礼仪教育;二是大学生希望不希望接受礼仪教育;三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有什么样的期待和需求.为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两方面的调查,一是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和对礼仪教育的需求,二是了解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存在何种需求.根据调查结论,我们知道了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提出了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建议,期待更多高校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分注重“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使得学生的文明修养不能为社会完全认可,重视和加强高校“礼仪课”教学是加强德育和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重要途径。加强礼仪课教学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环境及浓厚校园尚礼风气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的家庭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家庭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基础,是公民礼仪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应该建构现代家庭礼仪文化,分阶段实施礼仪教育方案,区分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延伸教育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公民礼仪素质。  相似文献   

5.
礼仪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目前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思考学生中存在"非礼"现象的原因.根据中小学生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应从完善礼仪教育内容;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训练礼仪行为;树立礼仪典型;加强合力作用,促使礼仪规范不断内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深化高校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当前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旨在培养外在形象良好、内在素质优秀、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大学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韩国礼仪教育的经验,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基本是种养成教育,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礼仪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学校应将礼仪教育列入文化素质教育的总规划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意蕴,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残缺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礼仪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以讲“礼”重“仪”著称。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传统礼仪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有必要向其他国家虚心学习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策略和方法。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礼仪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礼仪教育“四有特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三个缺乏”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礼制建设的顶峰,又为封建社会礼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礼仪制度史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周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甚大,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高效率的礼仪教育制度密不可分。西周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开始了,灭商后又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其形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其特点主要有:王室高度重视,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与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情景教育与实践教育等。其中不少做法对当今的青少年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的。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礼仪是东西方伦理的融合之处,东西方礼仪中蕴含着共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学生人格逐渐形成的中小学时期显得尤其关键。作为东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礼仪之邦"和"君子之国",韩国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和温良谦恭的文明形象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与其礼仪教育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就韩国礼仪教育的成功之处入手,探索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的礼仪行为水准并未随其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存在着礼仪修养的严重缺失,体现学校的礼仪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倡导现代礼仪教育理念,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努力,克服学校礼仪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脱节、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端,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礼仪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礼仪与道德有着内在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就是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契合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礼仪教育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三是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和谐.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讲文明、守礼仪、有品位、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新形势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而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因此,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6.
对青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要想立足社会,创立事业,必须从学礼、懂礼开始。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礼仪教育,学校应该把礼仪教育真正地引入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貌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实践活动,借助社会上的"权威"来加强教育效果,教师应成为遵守礼仪规范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邝雨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6):128-130
礼仪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下降等原因,礼仪素养也较低,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礼仪素养,以便为将来就业和发展等方面打下较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通过开设礼仪相关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家长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其重要的一环 ,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目标 ,找准教育途径 ,将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在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对礼仪教育的忽视导致社会公德失范,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同时也危及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从认识上澄清和端正一些陈旧的看法;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提升其内在道德修养;对大学生进行礼仪训练;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建立一套礼仪规范;建立一套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 ,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 ,有利于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