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岸 《源流》2009,(11)
容闳,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6岁时,就曾跟随一个传  相似文献   

2.
容闳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即将西方近代文明输入中国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早年留学美国,没有同时代中国人身上过重的传统包袱,所以能毫无顾忌地向中国引进西方文明。他提议并帮助洋务派建成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新式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建议并竭力促成了中国派出近代第一批公费留美学生,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长期留学海外的容闳立志"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大力倡导"教育救国"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积极进行"科教兴国"实践,意义十分重大:从觅"制器之器"到培养"制器之人",促使中国人学习西方由"师夷长技"的器物层面,升华到"师夷长智"的文化层次,最早倡导了制度层面的变革,从而抓住了与民族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教育制度,其文化意义已经深入到"精神层面",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据此可以说容闳是晚清思想界、文化界主张从制度层、精神核心层变革的最早倡导者.在此意义上说,容闳称得上是杰出的爱国者、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和中国现代化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创办留学事业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一大举措。众所周知,派遣幼童出洋留学的倡导者是容闳;但曾国藩是幼童出洋留学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对我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容闳,字纯甫,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28年生于澳门,1912年在美国逝世。容闳一生经历了我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时期,还卷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某些反清的武装斗争事件。他在青年时赴美国留学共八年(1847—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 ,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 ,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阐发者和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学第一人——容闳向清朝政府提出选派中国幼童到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来报效国家。在极其困难的境况下,容闳的晚清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得到了实施。回归留美学子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清幼童留学计划是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史无前例、功不可没的,他们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8.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人,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爱国者。他自幼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后留学美国。在耶鲁大学毕业以后,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国内。他参加过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结下了长达20年的深厚的关系。他曾经亲自率领第一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9.
近代社会,容闳是第一位留学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学者,亦是中国首批官费留学外国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为我国培养了具有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的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他的爱国思想和留学教育活动曾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和赞扬.1912年4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亲自寄去照片,表示对他的信赖和尊重.1828年11月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南屏镇.在封建专制的社会,容闳因家道贫寒,还在同龄儿童欢乐的时代,就不得不为减轻家庭生活的负担而参加劳动.他做过小贩,走乡串巷卖糖果;干过农活,在水深及胫的稻田中,芸草、割稻;当过学徒,在外国人办的印刷厂折叠书页.容闳年纪稍长,为了学点知识,将来能找到工作维持生活,被迫离开父母和家乡,远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首批留美学生的概况及留学破产给近代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略作探讨。 一 第一批留美学生是在容闳百折不挠的努力下正式赴美学习的。 早在留美期间,容闳就痛感近代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落后,立志要把西学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他设想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也能象自己一样到国外留学。在他看来,中国只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才是出路。这便是容闳后来致力于促请清政府派遣首批中国官费留学生赴美学习的指导思想。 容闳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出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摆脱对洋人的依赖,振兴近代中国。然而,近代中国的黑暗与腐败,使他遇到了难以言状的艰难困  相似文献   

11.
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驱 ,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教育目的论的角度对容闳的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容闳的教育目的论包含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对人们打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 ,树立新的教育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与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李鸿章对促成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辨析史学界在此问题上对李鸿章的误解。一、留学海外的拓荒者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是由容闳首先提出的。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1855年学成归国后,为实现其报国情愫,容闳先投奔太平军,未被采纳,后倾心曾国藩,引起重视。与曾国藩有“半师半友”之交的李鸿章闻讯后,对此深表赞同。因为容闳的提议正同李鸿章痛恨中国旧式教育制度的落后,唉叹新式人才的匮乏相衔接。19世纪60—70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广东香山地区虽然不能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文化名城相比,但它由于地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香山人得以较早地开眼向洋看世界,率先走出国门去异域求知,并逐渐兴起了影响中国后来发展的留学运动,涌现出了孙中山、容闳、唐绍仪和唐国安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以及诸多杰出人士;而且这种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爱国诉求相结合,与晚清的革命呼声相结合,从而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爱国特点,并为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再到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参预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容闳的认识与实践,表明他一生追求光明,与时俱进,无愧为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15.
容闳几乎是一位和中国近代社会前进步伐相始终的爱国人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赴美留学,寻求救国良方。1854年返回祖国后,致力于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支持太平天国革命,参与洋务运动,经过18年努力促成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派遣。后又投入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则渐渐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本文在探讨容闳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容闳为辛亥革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6.
马庚存 《东方论坛》2005,(6):120-1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起的留学潮,海内外学者对中国留学教育问题的兴趣渐浓,研究的范围、规模也较之以往有很大扩展,如高宗鲁、茅家琦等对留美幼童的研究、李喜所对容闳等的研究、董守义对清代留学运动的研究、周棉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研究等.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刊载过相关的笔谈文章,<神州学人>则专门研究报道海外留学生,国内外还举办过若干次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鲍留云(Samuel Robbins Brown)是鸦片战争前后马礼逊学校的校长,是容闳等人的教师和到美国留学的资助人。他在中、美、日近代教育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留下的作品中,《致富新书》非常值得注意。《致富新书》是鲍留云在美国经济学家著作的基础上重新译编而成的,可能是最早的中文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全书共19篇,论述了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商品价值与价格、经济与政治关系等内容,涉及了当时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面。该书尽量用当时中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阐述农、商平等的思想,以及“自由贸易”的主张。书中阐述的经济学思想观念,还比较简单浅显,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很新鲜的知识和思想。它的刊行,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上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曾经是周边国家大批派遣留学生的人才培养圣地。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国人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了西方的先进,从最初的只承认其坚船利炮的“奇技淫巧”,到后来承认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上的某些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才培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输送学生出国留学成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一个特殊途径。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晚清最后30余年里,形成了三次留学热潮。“为国家储蓄人才”,容闳促成学童赴美留学热潮的第一波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中国终于认…  相似文献   

19.
丁日昌与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2年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的意义是重大的,但人们只知道当中的容闳的“留学教育计划”和曾国藩、李鸿章的功绩是不够的。事实上,丁日昌在促成首批学生赴美从而启动容闳留学教育计划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群体中,洪仁玕、容闳、冯桂芬具有典型性。三人都较早提出过比较系统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良方案。由于三人的政治生涯不同,三人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洪仁玕的思想昙花一现,对太平天国没有太大的影响;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冯桂芬既是洋务派的重要理论家,又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