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25年10月,建国川军两万余部队在广东瓦解。究其缘由,当事人各执一说。史学界对此事件亦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就所及资料一考。 1923年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次年2月,四川讨贼军失利,退驻黔境。由于局势的变化,熊克武、唐继尧、刘显世三方之间商议,于9月20日成立滇川黔建国联军,唐、刘任正副总司令,熊克武任前敌各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2.
陕西护国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该地区旷日持久的护法战争,意义重大。在讨袁护国之役中,陕西又是北方唯一宣布独立讨袁的省区。本文拟对陕西护国运动的历史加以述评,以从一个侧面来看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孙中山先生对护国运动的指导作用。一、“华山聚义”——陕西反袁斗争的酝酿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光辉顶峰。与之相适应,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隶属于了它的领导之下;南北议和实现后,袁世凯力图尽快实现其独裁统治,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下令解散国民党、篡夺国会权力的同时,也在谋图北洋军阀势力对潼关以西地区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3.
最近发现的《袁氏族谱》最近,笔者读了一部公安《袁氏族谱》。这部《袁氏族谱》,是湖北公安县公安袁氏十七代孙袁策焕收藏的。全谱十八本,现存十六本。据谱中有关序言记载,最早是清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年)袁嵩年(系“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同父异母弟袁安道次子)创修的,以后经过两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清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续修成。谱牒中对公安袁氏远祖的考证、迁徙、姓氏更易、祠规、  相似文献   

4.
1913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独裁统治,夺回已经失去的辛亥革命的成果,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斗争,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二次革命”,或称“癸丑之役”。这次革命以江西讨袁军在湖口起义为开始,斗争地区曾波及南方七省,是我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现仅就江西湖口起义的历史,作一初步探索,错误之处,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罪行,并组成革命武装讨伐袁军.并对史学界"讨袁四督"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英法逼近让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滇军兵制的演变和云南的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相呼应,从中法战争开始至民国初年,滇军的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巩固了云南传统的陆权优势,在保家卫国、重九起义、护国讨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安三袁的族谱《袁氏族谱》,最近在公安县三袁故里孟溪村附近的夹竹园区农强乡蔡家塆村发现。从此,长期悬而未解的三袁家世已大白于世,“谱牒莫详”之说当不复存在。族谱为三袁侄儿袁嵩年于康熙癸丑(1673年)创修,今本为乾隆甲寅(1794)修撰、咸丰戊午(1858年)刊刻,18册线装,今存16册,版页8.5×6cm,版芯7.5×5.5cm,大字竖刻,页10行,行18字,有序言、诗文、行状、赞词。内容完备,与公安县志所载、民间所闻多所符合,它的发现为鄂籍作家研究提供了有关三袁及其家世的大量翔实资料,解决了江西元氏何以迁居江夏改姓为袁的原因,廓清了各本通行文学史对作家生卒年的歧说,奠定了全面正确评估公安派地位的坚实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三袁族谱》今仍藏于发现地、三袁十七世孙村民袁策焕家中,《族谱》天头空白部分已遭虫蛀,亟待重新装裱加以科学存放。  相似文献   

8.
1913年7月12日,以讨袁为目的的“二次革命”爆发,蒋翊武在这次讨袁革命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8月29日,蒋翊武被广西都督陆荣廷部下所执,在袁世凯“着将蒋翊武就地枪决”的电令下从容就义。蒋翊武是革命党人在“二次革命”中殉难的精英人物。他的悲剧,虽然有选择避走广西的偶然性,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注定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创办之日,正是拥袁称帝与反袁称帝斗争酝酿之时,在反袁称帝斗争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大公报》态度明朗,高举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的旗帜,其办报主旨第一条即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大公报》的反帝制宣传可分为三个阶段。《大公报》坚决的反对帝制立场,赢得国民的好感,使其销数激增,成为民国时期湖南地区有影响的大报。  相似文献   

10.
公安派是晚明文坛反对复古,力主革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倡导者是湖北公安的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和袁中道(小修)三兄弟,故世称“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是公安派美学思想的核心。它是在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思潮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对李贽的“童心说”和“顺其性”说及汤显祖的“唯情”说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独抒性灵”是在总结当时一些进步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反复古主义斗争的需要加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封建社会内部分化瓦解的产物,也是两种文艺观斗争的光辉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一生中取得的进步,都是与时代潮流的推动和历史事变的影响分不开的。对于他晚年取得的进步,“五四”运动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前,孙中山处在讨袁、护法连遭失败的时期。讨袁、护法的失败,对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首先是他的奋斗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的结果。孙中山生当民族与社会危机严重之时,了解人民的灾难和痛苦,深切同情劳苦群众,决心为他们谋求自由和幸福,也希望他们起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但是,由于对人民群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讨袁的怒潮中病死,段祺瑞政府重掌实权。为了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护法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三次亲临潮汕。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帝制。3日,孙中山与章炳麟、唐绍仪、程壁光等集议于上海孙寓,议决以军舰护送孙中山南下广东领导护法斗争。8日,孙中山等率“应瑞”、“海珠”号军舰离开上海。10日,孙中山一行抵达汕头,驻守汕头的潮梅军政首领云集码头,热烈欢迎孙中山。12日,汕头绅、商、学、报等各界在汕头陶戏园召开欢迎孙中山诸伟人大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人物。朱德就是一个。他为人民为国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是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一)朱德是我们党唯一的一位在共产党成立前就参加过响应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云南起义、护国讨袁战争和护法倒段战争而叱咤风云,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奋斗了整整10年的领导人。朱德早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参加了同盟会;以后又追随蔡锷参加云南起义和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剿匪除暴斗争。如他自述,“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他在滇军的10年征战,既锻炼了打大…  相似文献   

14.
蒋翊武在湖湘组织的反清起义,是长江革命的首次尝试;蒋翊武在长江流域的活动及组织领导的武昌起义,是长江革命首义的胜利;蒋翊武在保卫武汉、光复沪宁、拒袁讨袁中维护长江革命成果,确立了"开国元勋"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为首的军事集团反戈一击,参加了反袁的护国战争,其主要原因是袁陆矛盾逐步激化.陆荣廷又迫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加之各派及袁人士对他的策动而致;由于陆荣廷的加入,对促进护国战争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客观上鼓舞了讨袁军民的士气民心,对北洋军伐系统及袁世凯的帝制活动给予了沉重打击.正确认识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的原因及作用.有利于对陆荣廷这个历史人物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和“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的许德珩先生,在他生活的一个世纪中,曾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讨袁起义、五四运动、赴法勤工俭学、国内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建设新中国等,亲身经历过中国许多革命运动,其社会实践和斗争经验十分丰厚。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份极为宝贵的现代史财富,也为了给许德珩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料,我校图书馆助馆张驰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花费了几个月的工余时间,最近已编辑完成了我国首部《“百岁老人”许德珩年谱》(初稿),共两万多字。现已打印成册,寄往有关方面及许老和亲属征询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比,当然温和,但他们并不排斥暴力斗争。本文试就这一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作一浅略的探讨。 一、改良派从事的暴力斗争及其特点 维新党人纳握兵柄的袁世凯入强学会。1898年9月,后党政变迹象日露。为防不测,维新党人奏请光绪帝召见、擢用袁世凯。谭嗣同还夜访袁,策反其先杀荣禄,然后率兵进京,围颐和园,护皇宫。未料袁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猝起,谭等六君子伏尸都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号召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民国,实现了本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他先后发动讨袁、护法和第一次北伐战争,同窃踞民国招牌实行反动统治的军阀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他顶住来自帝国主义的压力,排除周围顽固分子的阻挠,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携手,毅然决然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的新三民主义。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党人王金发早年自觉投身民族民主革命斗争 ,出生入死 ,历尽艰险 ,建立功勋。但在革命成功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 ,他经历了掌权、失权、反袁、降袁、被杀的急剧人生变化 ,死时年仅 33岁。他的人生悲剧比较突出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党人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这一历史使命必然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防空洞管理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防空工作临时应急下的产物,国民政府成立防空洞管理处以期收到"亡羊补牢"的效果.防空洞管理处成立后,根据陪都战时防空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采取各项措施加强了对全市公私防空洞的统一管理,在反空袭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防空机构庞杂、管理机构重叠、运转经费不足,也由于抗战后期日机轰炸重庆的实际次数减少,重庆防空洞管理处有限度地发挥了其在反空袭斗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