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由于诗学上的适应,林语堂选择了翻译《浮生六记》。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林语堂选择了包容性翻译,综合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其译文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归化和异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已久 ,笔者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出发来比较《浮生六记》的两英译本 (林语堂译本和布莱克译本 )。最后得出结论 ,即归化和异化是互补的翻译策略 ,异化应是主流 ,归化是补充  相似文献   

3.
以林语堂先生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个案研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林语堂在翻译此书时,在归化和异化策略间转换,努力在译文中保留异国情调,译者对中西文化的领悟力令人赞叹。本文从林语堂的翻译观出发,分析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更好的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译本,其翻译策略值得学习和借鉴。文章分析了林译的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以林语堂先生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个案研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林语堂在翻译此书时,在归化和异化策略间转换,努力在译文中保留异国情调,译者对中西文化的领悟力令人赞叹。本文从林语堂的翻译观出发,分析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更好的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 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 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 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 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 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界,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激烈争论中译者各执己见。近年来,译论界多数人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要相辅相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文学翻译应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胡庆昆  余鹏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71-73,116
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两个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的诗学形态,分析程小青翻译《罪数》的翻译策略,以期了解程小青翻译《福尔摩斯全集》时是如何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程小青的异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形式、称谓与结构等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追随主流翻译策略和让译文充满“洋味”;对程小青的归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题名、文化等方面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关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分析,认为程小青在翻译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时较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适时地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浮生六记>英译过程中,林语堂先生十分注重使用异化策略,力求真实传达源语文化.但是,系统抽样结果显示,在对文本中的修辞手段进行处理时, 林先生的翻译却是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这一现象并非林先生主观所能控制,而是由翻译的本质决定的,是翻译规律作用于翻译过程的结果.对此,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可以做出合理而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旅游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译中的应用。纯粹异化或归化的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好的译文都是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翻译中如何使用异化和归化译法向来是翻译界的争议之一。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中的目标读者视角出发,探讨唐诗英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诗歌文化鸿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翻译中如何使用异化和归化译法向来是翻译界的争议之一。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中的目标读者视角出发,探讨唐诗英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诗歌文化鸿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认为归化与异化不仅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之分,而且有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之别,并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部成功的译作,在语言层面上,应尽量做到归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则以异化为上策。另一方面,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整体策略,是译者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不同的读者对象而做出的一种选择,归化可方便读者阅读,异化则更有利于文化传播,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无所谓优劣;而作为具体方法,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则总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在中西方漫长的翻译研究过程中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传统的直译和意译发展到现代的归化和异化.在这一过程中有关两者的争论此起彼伏.本文以《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为文本来解读其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目的在于说明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为翻译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梁实秋《结婚典礼》的原文和时昭瀛先生的译文对比,运用韦努蒂和奈达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了理论,探讨了译者为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译者角色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9.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一成不变地复制原作。文章就汉一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都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林译《浮生六记》与马丁·路德的翻译细则的碰撞入手 ,指出了新世纪的中国译学应是求同性与存异性的统一 ,既要广泛地批判吸收世界各国的译学传统 ,同时又要积极保持并展示自己文化的独立性与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