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春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1-45
兼具中西方文化背景的赛珍珠,常常以双重文化视角审视笔下的女性形象,她尤其关注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女性命运。这些女性或在两种文化交锋中遭到毁灭;或背弃传统文化,完全拜倒在西方文化的脚下;或在两种文化的对照中完成精神的涅榘和新生;或成为中西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作品对不同女性命运的展现反映了赛珍珠文化立场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吴翔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78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为主题的那些篇章,书写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小姐、太太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旧女性的陈旧思想及新女性的局限性。对这些女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已在她们当中觉醒。从凌叔华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宋浩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4)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地理符号的写实绍兴、书写符号的情境绍兴、情感符号的意象绍兴、文明符号的写意绍兴四个维度的构建,把故乡绍兴的政教人伦、自然风物、民俗事象、方言土语、生活模式、人物性格以及对故乡的情感等等,投射、移植到了作品之中,从而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绍兴形象”.并通过绍兴形象反映历史大变局中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路径选择,成为民族历史的文学之镜. 相似文献
7.
吴翔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67-172
鲁迅形象议题内含了融通鲁迅本体与鲁迅映像的话语实践,必须夯实在20世纪中国动态文化语境中才能开掘其内在的深层意蕴。鲁迅形象谱系的生成经历了从前鲁迅到成为鲁迅两个阶段,在这过程中,鲁迅形象言说的多样性与鲁迅形象本身的规定性的相互作用,凸显了鲁迅精神资源的多元性、超越性、变异性等特质,也呈现出复杂文化语境下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及思维形态。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长期在中国生活,其生活习惯、性格、文学创作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她承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高宗池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3(1):125-127
鲁迅小说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在旧社会的悲惨处境和对命运的抗争.作者通过挖掘她们备受凌辱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也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吴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90-93,99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人们越来越关注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比中国翻译史上两位杰出人物鲁迅、林语堂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主张,不难发现他们二人身处相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翻译观,对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大相径庭,这表明翻译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译者的主观选择,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译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作者自身的文化态度、文化立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女性受众与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39-42
着眼于女性受众的权益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本着媒介的社会责任和自律原则,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应该从片面走向完整,从矫情走向平实.媒介在赢利至上的市场规则下,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103-105
媒介描述的女性形象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问题。媒介用一维视角反映多维的女性形象,夸大与变形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失真、扭曲。本文从媒介报道的性别分布状况、媒介的结构与体制、社会价值观、社会现实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女性形象失真的原因,表明媒介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晚期杂文聚焦于文化记忆对国民精神的形塑过程,聚焦于权势者对文化生产的垄断与管控,形成其内在的精神轴心与底层立场。鲁迅杂文指出,文化记忆承载着一种压抑性的力量,关联着一套排斥异端的规则;同时,他还探究知识生产与文化生产背后的权力机制。作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鲁迅既珍视异见声音、努力打造多元文化空间,同时也始终以一个异端者的方式为人与为文,实践着自身的文化抗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8-92
溪州竹枝词是描写土家族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塑造了不少生动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勤劳持家的女性形象、有勇敢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女性形象、有岁时节令中的女性形象,还有信仰禁忌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吟咏女性的竹枝词生动地展现了改土归流后溪州土家族地区女性的日常生活,虽是片段式的,却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淑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70-73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作品体现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西游记》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文化的特点,即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以及作者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了色欲、食欲、情欲的化身,从而显出吴承恩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一位男性作家,摆脱不了已成为骨髓血液的宗法文化积淀的制约,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和整个民族心理去制作,具有视女人为祸水这一落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侯学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人到中年》不仅提出了知识分子处境这一社会问题,而且包涵着女性问题。以往的评论大多只注意前者,本文把陆文婷放置在女性文化背景中审视,揭示了其在双重压力下悲剧性遭遇的社会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7.
张新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51-160
新时期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塑造了大量的乡村女性形象,不少作品更直接以乡村女性作为表现的主体.这些女性群像基本可以归入苦难女性、女强人、道德女性和落后女性这四类范畴.借助这些乡村女性形象在时代中的审美衍变,通过对她们的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及未来出路的展示和思考,农村题材电视剧对中国乡村传统、乡村现实和乡村文化进行了全面探索与考察,完整地勾勒出一幅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图景,拓宽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宗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9(4):83-89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刻划出了一批形象逼肖、意蕴深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在人生境况中属叛逆者 ,还是属抗争者 ,抑或属屈从者 ,鲁迅都将其作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艺术地再现了其内在性格特质、人生追求、生活目标的迥异 ,与外在个体命运的同一指归这一特殊人文现象 ,从而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深层审美意蕴 ,折射出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意识和对特定文化语境造就的中国女性历史命运的深深忧患。 相似文献
19.
罗克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111-115
鲁迅是中国人文世界一个巨大存在,关于鲁迅的形象和印象,接触过鲁迅的作家及文化人有过不计其数的回忆和记述,比如“矮”、“黑”、“瘦”、“老”、“穷”、“病弱”、“邋遢”、“冷”、“酷”、“有时很爱笑”等,打捞历史深处外人对于鲁迅形象的印象描绘,可以探察出鲁迅内在、深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宏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1):72-7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