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是大力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符号特性;重点探讨了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强势品牌的四大关键步骤战略品牌分析、强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识别系统、鲜明而正确的品牌定位,文化产业品牌符号的延伸管理.  相似文献   

2.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百色市为个案,对如何更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我们要正视现行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制定合理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化,树立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使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然而,华语电影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其品牌建设作为华语电影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亦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梳理整合了国内近年来:有关华语电影产业的品牌建设、国家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以及电影产业品牌构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贡献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此领域研究探索的诸位同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从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在探讨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从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等方面提出构建河北文化产业品牌的策略,从而促进河北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领军文化品牌持续强劲,一批省、市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相继获批或即将规划,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立起来.目前皖北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行机制不够活,对传统文化资源过度依赖,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为:签署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协议,建立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面向皖北的大视野,选择有皖北亮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继续打造好皖北文化产业的几大品牌并发展新业态,增强文化产业的融资能力,防止没有文化和过滥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由传统的物质经济向未来的文化经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社会支柱产业,实现衡阳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文章提出了衡阳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要立足本地,开拓视野,打造具有衡阳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三是要创新机制,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将文化产业迭代和经济语境融合发展是国家经济领域的战略议题。推进文化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促进文化产业的独立发展,积极展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性,亦是规划改革的新课题。在研究和编制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方向时,应基于文化资源的特殊属性并分析其所限制的发展方式,尤其应结合经济环境的需求,考量游客的消费需要,对省内文化资源的风格界定、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目前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论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同时,围绕文化资源的品牌打造,搭建合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完整的、适用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序列,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运用好的创意和资源整合手段,形成整体的运转体系,从而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打造好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为主要载体的民族文化品牌,对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故此,从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战略高度,提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品牌内在价值,整合承德旅游文化资源,进而提升承德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产业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的当下,加速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实现,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构建和开发不仅传播和强化了娄底文化品牌,而且繁荣了国家文化,是一项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都很凸显的可行性路径,更是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联姻实现落地转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宝贵资源;文化产业其生产的品牌产品及获得的经济效益,有许多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而实现的。文化产业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赖以生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文化产业得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与湖南移动文化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发生裂变,移动通信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催生了新的业态,即移动文化产业.中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3G商用,湖南迎来了发展移动文化产业的历史性机遇.移动文化产业将成为湖南文化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湖南发展移动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是:制定有力的移动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打造有竞争力的移动内容供应商品牌,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移动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8.
论述高校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例,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辽宁省高校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人才战略,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打造辽宁文化品牌,同时加强管理,转变观念,使辽宁文化产业逐渐拓宽国内国际市场,在文化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微笑曲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形象分析区域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在价值链分配中所占位置的普适性模型"微笑曲线".认为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通过"文化"创意开发、文化"品牌"推广及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以彻底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徐州汉文化基本概况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P99第一,文化产业的含义文化产业的概念很多,有人认为,“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文化形态,其次才属于经济,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2]P21还有人认为“所谓文化产业,通俗地说,就是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