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后,国民政府为适应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征补高素质兵员及提高国内兵员、干部素质等需要,在大后方发动了大规模的学生从军运动。该运动发端于四川省三台县,随后迅速遍及大后方各地。运动中大批青年学生志愿参军,对提振大后方民众抗战情绪、转变国统区政治风向和社会风气,以及推动十万知识分子从军运动的兴起和提高国统区军队素质等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对日战争形势依然非常紧张,广大知识女性青年基于强烈的爱国心情,纷纷要求从军报国,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女性从军热潮。但由于国民政府对女性从军的冷漠态度与苛刻的女性从军条件,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知识女性青年从军运动如昙花一现,很快陷于沉寂。  相似文献   

3.
1946年国民政府开始着手知识青年军的复员工作。国民政府根据知识青年从军的一系列优待条例,制定了从军知识青年复员的政策法规,并组建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民政府给复员的青年军发放补助,对从军青年进行安置,给予复员青年军各种援助,大部分的从军知识青年得以复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起一场知识女青年从军运动,得到妇女界积极响应,知识女青年理解国家总动员之迫切,"杀敌报国,妇女有责",她们突破传统的樊篱和束缚,积极从军,这场知识女青年从军运动并不像以往研究者所认为的很快归于沉寂.事实上,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知识女青年从军问题的热议,社会各界围绕知识女青年是否具有从军能力以及从军标准与服务范围等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这场运动有效地宣传妇女服兵役和男女平等的基本观念,为妇女参军从政、从事社会职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改变着社会对妇女从军的偏见和歧视,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男女性别方面的新认识.不过,知识女青年在前线所从事的仍然是救护、政工、通讯、缝纫及文书等辅助性的工作,传统的社会性别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再教育"思想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文革"时期。它与毛泽东对新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有很大关系。"文革"时期知识青年"再教育"思想的内涵被概括为在"三大革命"(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它是"文革"前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个分水岭,使"文革"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了异化,被完全纳入了"文革"的轨道,成了"文革"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红丽 《山西老年》2013,(3):16-1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196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而它的缘起,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53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主要是针对当时高小毕业生升学难和城市就业难的问题,动员家居农村的青年回农村参加生产。这成为日后上山下乡运动的先声。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全国合作化,需  相似文献   

7.
1960年代,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海知识青年积极参加新疆的垦荒支边建设。上海知识青年在新疆的支援建设工作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其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垦荒支边的历史对于当今青年成长成才路向的选择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插队的那些年,正赶上全国上下都在批林批孔。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从小就当红卫兵、红小兵的知识青年自是不能例外,而且还要在生产队里当先锋,歇息下来的所有开会学习,几乎都是我们知青带头口诛笔伐。批林,对我们这些偏远乡村的小青年,不可能了解多少“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篡党夺权的罪行,只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孔老二按报上讲的批上一通。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专题研究组对在徐高校进行了题为“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的调查统计。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形式。选取了徐州地区6所不同层次的大学(国家级:中国矿业大学;省级:徐州师范大学、徐州教育学院、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技术学院;市级:九州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085份。调查报告选取1000份作为样本总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1953年到1981年,举国上下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广泛而持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动曾经涉及全国大部分家庭,且产生过极大影响。四川是人口大省,当时隶属四川省的重庆市曾有数十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国家政策性移民的组成部分,重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重庆移民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重庆知青的移民运动、移民前后的生存状态、知青的返城与困惑、知青的移民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0年代初10万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2.
历时20多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场运动的起因和基本动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人口移动的角度认识这一历史现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迁移,它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以及移动主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同时,大批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国民政府从1941年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植自耕农.在这一过程中,全国14个省的82个县中创设了多个实验区,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甘肃的湟惠、福建的龙岩以及绥远的后套,成效更为显著.但由于所需费用巨大,且政府态度消极等原因,这一政策最终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杨益 《百姓生活》2014,(9):63-64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动物"从军"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最普及的比如骑兵的战马,还有用于运输物资的牛、驴、骆驼等。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动物在战场上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少。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动物战士",顽强地在人类战争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从性别研究的视角来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暴露出男权社会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建构策略:女英雄存在的理由是服从父权和皇权的需要,为父权和皇权战斗和牺牲;存在的方式是需要伪装男人的身体,借用男人的身份进入英雄的领域;当父权和皇权的使命完成后,女英雄必须回到原来"当户织"的女人位置.  相似文献   

16.
木兰:父亲,我刚刚收到了朝廷发出的征兵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父亲: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去!木兰:父亲,我想好了这次就让我去吧,你的身体还很虚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方面论述了上海知识青年对新疆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青年始终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共运史特别是近代中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以影响知识青年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责任与理想为标识来审视知识青年成长的历史图景。在不同历史时期,知识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始终将个人使命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勾连起来,一方面广泛参与社会运动以强化实践能力而承载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积极加入青年社团以深化理论认识而凝炼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由于其自然环境及传统习惯的影响,使得鲜卑妇女留有习武、从军的传统,并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鲜卑妇女的这种传统不但影响了当时其它民族的妇女,并且对唐时开放风气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广州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尤其是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市容卫生问题更是日益突出。为了恢复城市原有的活力与生机,促进广州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州市展开了一系列的清洁卫生运动。为此,专门设立了清洁卫生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和颁布了清洁卫生大扫除运动实施办法、检查办法和奖惩办法等多部管理规章。清洁卫生运动的过程大体沿着宣传、实施和检查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