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派心理学是十九世纪末叶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的一个心理学派别。构造派心理学,由于采用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心理学自此脱离了哲学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它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由于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全面系统地实验研究了人的心理问题,故被誉为实验心理  相似文献   

2.
[摘要]“四大”是古印度哲学中经常论及的四个物质元素,在许多派别的重要文献中都有记述。印度哲学中的顺世论将“四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胜论派、正理派以及耆那教也认为“四大”实有;大乘佛教、数论派及吠檀多派中的主流思想否定“四大”的实在性。各派提出的关于“四大”的思想构成了古印度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事物本原理论。这方面的理论对推动世界东方文化中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有没有党性?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今天哲学战线上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列宁曾明确地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学正象认识论一样,是一门有党性的科学。” (一) 所谓认识论的党性,就是认识论的党派性,就是认识论的派别。从认识论上来说,最主要最基本的派别,就是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从哲学一产生就存在着。这就是说,认识论的党派斗争,  相似文献   

4.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流行的主要思想派别都有明显的宗教背景,而宗教教义则大多带有思辨色彩.印度正统六派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圣典奥义书中的主要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体.佛教等非正统派别则提出了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哲学体系,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对当今人类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印度思想史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世间事物是如何形成的。不少宗教派别认为世间各种事物或世界自身是神或某种超自然的存在者创造的。但古印度思想流派中的弥曼差派、佛教以及顺世论对于神造世理论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而且这三派对神造世理论批判的角度和理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梳理有关文献中对这方面内容的记述,对于我们了解印度思想史上重要派别的基本主张,把握印度文化的显著特点,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尔吉亚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智者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其中的三个命题。亚里士多德论述过他的哲学,公元二世纪罗马怀疑论哲学家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反数学家》一书中详述了他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分析评价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  相似文献   

7.
高尔吉亚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智者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其中的三个命题。亚里士多德论述过他的哲学,公元二世纪罗马怀疑论哲学家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反数学家》一书中详述了他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分析评价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先秦哲学采取了一种个人本位的视角,这一点不是表现在某家某派,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道家哲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相对比较明显。以《老子》为重点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个人本位视角的特点。当然,其他一些派别也表现出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10.
穆尔太齐赖派是中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帝国时期的一个神学哲学派别。“穆尔太齐赖”源自阿拉文‘i’tazil(即脱离、分离)一词。因其学说创始人瓦西尔·本·阿塔(?——748年)背离师说而得名。由于该派主张纯粹的一神论,自称为“神的统一与公正的维护者”,又被称为“统一派”或“公正派”。该派在从事神学哲学论辩时,在哈里发帝国最早强调理性的作用,使用逻辑以为论辩工具,从而获有唯理主义者的名声。  相似文献   

11.
婆罗门教哲学派别的根本原典是古代印度文化中主流思想的基础文献.它们与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在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原典中,婆罗门教哲学派别论述了大量与佛教相关的思想,如禅定、轮回解脱、事物的本质与主要表现形态、辩论规则与逻辑推理等等,并对佛教做了一定程度的论难.梳理和分析这些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或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线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首先是一种思考方式。通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说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究其实质,也就是说它规定了以什么样的观点和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探索研究对象或客体,并以这种观点和方法对对象或客体作出解释和说明。所以,对于一种哲学派别或形态来说,它的重要性,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也许并不在于它对于世界社会人生诸问题的具体结论,虽然这些内容在任何一个哲学体系中都占有相当大的部分,而在于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是否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界,拓宽人们的思路,是否有助于人们把握对象客体。因此,划分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区分不同历史阶段哲学形态的本质特征的标准或依据,也就在于它们的思考方式。或者说,由于各种哲学的思考方式不同,亦即它们思考探索研究对象客体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使得哲学历史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来。哲学史就是思考方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4.
休谟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欧洲近代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对于这样一个在哲学的发展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怀疑论哲学派别,在过去的研究中是当作精致的主观唯心主义加以摈弃的。这种全盘否定的作法是不公正的。笔者认为,应该对休谟怀疑论哲学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恰当地肯定它在哲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上,由于苏菲主义文学影响较大,即使不是苏菲派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也难免不带上苏菲思想.苏菲主义诗歌在维吾古典尔文学史上作为独特的文学流派萌芽产生于12世纪-13世纪,15世纪一16世纪开始出现专门阐述该派思想的各类体裁的作品,到了17世纪正式形成了独立的一个文学派别并且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因此,对这一文学流派进行专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哲学史上任何一派哲学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问题.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但是,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之外,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存在着哲学出发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尺度是美的规律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是欧洲哲学史和美学史上一个很古老的范畴。早在希腊神话里,宙斯的女儿,正义之神帝基和执法女神伏诺米亚(Horai三女神中的两个),就同时兼有世界历史、社会生活的尺度的意义。荷马史诗也常用尺度一词来表示测量单位,如道路的长短,船舶的位置等等。诗人赫西俄德把尺度用作社会实践的准绳,表示生活的节奏、秩序、律动。在长诗《劳动与时日》中,他劝告人们“谨遵尺度,及时劳作”。哲人赫拉克利特给火(他认为这是万物的本源)规定了“燃烧的尺度和熄灭的尺度”,还指出逻各斯是“表示时间范围的尺度”。毕达哥拉斯派的波里克列特以“准绳”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其中把数看做是艺术的尺度。诡辩派的普罗塔哥拉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主观的尺度理论:“人是现存事物的尺度”,认为人是从自身出发来衡量一切的。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与时间》是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影响,首先与它处理的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现实性有关。《存在与时间》的基本问题不是人,而是一般存在的意义。《存在与时间》从表面上看是要纠正西方人在存在论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实际上却是以存在论问题为进路思考时代的问题。海德格尔在把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变成事物的意义问题的同时,也把理论问题变成了一个实践问题。当哲学的理论问题变成哲学的实践问题时,哲学也就成了我们的存在方式。《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是恢复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地位,开始了哲学的实践哲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