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春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1):77-81
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面向21世纪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绩卓著,但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亟待加强,政府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干预技术创新的挑战,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只能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杜向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51-53
当今世界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 ,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国情并结合国际发展趋势 ,提出面向知识经济的战略措施——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碧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42-43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可分为知识、技术、知识传播、知识应用体系等。我国目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能够建立真正解决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机制,科技与经济脱节状况严重。解决的主要思路和对策是: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作用;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政策法规为主要手段的国家调控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介绍“国家创新体系”的来源、内涵以及分类之后,认为教育创新的提出是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重要补充,教育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文章还以世界教育史上三次重大创新为例阐述了教育创新的意义和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教育创新过程中应遵循的六条原则。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8-24
从创新到创新体系是人类创新行为演变的基本趋向。国家创新体系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的生产与知识的扩散同样重要,为推动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构建不同行动者之间紧密整合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塑造国家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6.
谭志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6-2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治理经历了社会控制(或叫社会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三个阶段的变迁。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矛盾凸显,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近些年全国各地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从各个不同角度取得了成效,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途径或模式。综观这些年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现代社会治理创新内涵,系统性构建比较科学的创新体系,形成有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与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大学因其丰富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目前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还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急需完善的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二是研究型大学应承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责任;三是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家志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4):1-3
江泽民的国家创新体系思想厚实凝重。包含对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作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保障服务作用、技术创新的动力作用、知识创新和人才教育创新的后续支持作用的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江泽民的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直接启动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9.
宋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6):63-64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内涵。知识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是环境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创新、决策创新和价值创新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厚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知识经济标志新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依赖科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国家创新体系是共同体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形成整体结构的互动系统,它的主体构成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它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联合与促进,服务于企业的创新成效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政府行为,它的基本原则有:目标原则、国情原则、改革原则、创新原则、动态原则。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改革科技体制的结构,建设国家科技计划,实行产学研合作,调整政府管理科技工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新经济时代 ,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 ,审时度势 ,认清潮流 ,才能正确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 ,从而抓住机遇 ,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面向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文章简论了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背景,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与高校图书馆创新系统的关系;同时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功能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队伍创新等方面略展思路,以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陶培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4-108
国家创新体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知识创新体系的体制化表达。作为一种学术与文化的存在物,大学是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力的源头,其知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大学应依据本质属性发挥知识创新职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创新文化以培育社会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厚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新经济时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经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式是产学研合作,它的要素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精神文明的创新等。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产品与产业创新为目的,制度创新为保证。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的基本途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基础,要努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国家创新体系是在改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孵化器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孵化器置于国家创新体系中进行解构;通过对创新体系的分析,推论出创新体系的结构建设最终可归结为创新机制建设;根据孵化器的特征,证明孵化器是一种高效的创新机制;进而解构出孵化器的神经元拓扑结构和作为“集成系统”的孵化器功能;又运用复杂性理论,分析了在孵中小企业演化的“风筝现象”和“行星现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外合资企业的创新体系已经或可能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一定的作用,这表现在现代化的先进的生产体系与制造平台的模式输入、部分先进的核心技术的引进与共同研发的新的核心技术的产生、作为创新的基础的知识的输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供应链管理和配套体系的形成等方面。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外合资企业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作用,就应把中外合资企业的创新纳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有制中性”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孵化器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3):337-339
孵化器和风险投资都属于对新经济起重要作用的制度安排,二者的结合就是孵化器投资。孵化器投资必须置于国家创新体系中,才能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据此,创新体系的结构建设最终可归结为创新机制建设。根据孵化器的特征,可以认定孵化器是一种高效的创新机制。通过孵化器投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双向目标的分析,又能证明孵化器投资是孵化器的核心功能。实证调查也说明,中小科技企业亟需孵化器投资。孵化器投资的构筑联系、解决生存等作用因此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苏仁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出版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重要产业 ,从知识创新的思想资源 ,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知识应用的桥梁和纽带 ,国民教育的知识载体 ,知识产业的重要领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出版的重要性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