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已出现回暖迹象,海外舆论对此十分关注并称“令人鼓舞”。经济出现回暖迹象,这是从数据与事实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其背后则是中国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2.
反思中国危机管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硕 《科学咨询》2003,(13):20-21
SARS突然袭来,中国成为受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 这场危机不但考察了中国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而且对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提出了挑战和质疑,暴露出中国在应对大规模公众危机上缺少足够的的经验,而更重要的,是缺少一个专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次介绍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次贷危机后中国的对策和次贷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启示,文章最后小结一下。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力量。广大中小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践行者。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相较于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所受的冲击,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异常巨大,出口型中小企业更是处于生死存亡关口。在这场危机中,经历了多年市场磨练的广大中小企业,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它们的成长还需要哪些条件?它们能否成为今天中国经济走出危机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9,(5):30-31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相比去年此时,其发展程度、表现形式、实际影响等又有新变化。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研判危机在今年的蔓延趋势?这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将带来哪些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怎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8,(10):6-7
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各地显现出来,而此时恰逢美国的次贷危机日益恶化,世界经济开始变得前途末卜。中国2月的出口为87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与过去20%以上的增幅相比,速度明显放慢,当月,中国向美国出口1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充分说明,西方模式已经失效。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保持强劲增长。全球萧条,中国机会,千载难逢。中国企业需要做什么,才能担任起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各地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危机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和已有案例,提出了构建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潜在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中国财政危机的探讨,改革二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八十年代的两个比重[1]到二十世纪末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认识,等等。焦点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是否存在着财政危机;第二,如果危机存在,程度有多大;第三,走出危机的短期政策操作和长期制度建设孰轻孰重。虽然有关的研究汗牛充栋,但令人困惑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澄清,反而愈加成眼花缭乱之势。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结论差别太大,令民众无所适从,决策阶层有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出发,力图阐明决定中国财…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滔天,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 2009年,中国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中国酒店业的影响是现实和深刻的。本文首先研究了金融危机下中国酒店业的特点,然后从成本、质量、市场、客源等等总计8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酒店业在全融危机下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粮食生产的情况,不光决定本国的粮食供应,也直接影响世界粮价。如果中国缺粮,会进一步加重目前尚未解决的粮食危机,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今年粮食丰收,是给全球吃了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中国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首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期的最后一年,是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阶段性胜利后的第一年。对中国而言,2010年将是发展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4.
投资和消费是亚洲国家经济主要的原动力,除了个别像韩国这样的高负债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应该说,亚洲人民的消费状况要比欧美好得多,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9,(10):7-7
中国的“质量”(经济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三,在国际舞台上分量越来越重。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变化十分迅速,以至于我们很难追上。从中国经济的基础同样能感受到“质”的变化。中国抓住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会,将此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面对危机,中国特有的“变化的哲学”正散发出光芒。  相似文献   

16.
刘山鹰 《领导文萃》2010,(19):35-37
<正>不得不痛苦地说,中国当前面临最大的危机并不是什么经济危机,也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引起的外部力量实施围堵的危机,而是一些地方政治衰败的危机,是无政府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污染的非常拼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复一年的洪水泛滥,甚嚣尘上的缺水警告,触目惊心的水资源浪费……,中国水问题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多种危机的考验。而在诸多水环境的严峻话题中,恐怕没有什么能像水污染那样异常地尖锐。正因如此,水污染问题在中国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以超常的分量被鲜明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4):32-33
在美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将中国视为全球金融稳定的关键力量,因为中国金融健康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这场危机“国际最后贷款人”的最佳人选,也被赋予决定未来金融秩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经历特殊的"去政治化" 希腊危机正在影响美国,但似乎并未影响中国。西方坚信美国是"避风港"的看法因此显得很滑稽。 因此,我和其他许多人都想知道:在个人和国家共同经营的中国经济中,抵制这种主权债务危机的力量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从原本没有危机到有危机,这不是退步,反倒是一个进步。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迈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