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国家造成了冲击。一方面,国家属性和职能发生了拓展与革新,国家的国际属性进一步彰显,国际层面的职能需求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既有的国家属性与国家职能之间的传统对应关系被影响和改变,单向决定与零和博弈的传统逻辑逐渐被打破。国家维度与世界维度截然不同的考量和关切成为国家向世界迈进的现实困境和巨大难题,如何实现国家职能在社会—国家—世界维度的连贯对接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面临的重大考验。这一过程的实现既需要运用从社会汲取资源的国家权力,又需要向全球实现资源转化的国家能力。这既是国家走向世界的关键考验,同时也是理论研究中国家视野向国际视野转变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传播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文化一词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文化则具有作为“财产”、“精神养分”和“创造及交往活动”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作为社会系统的文化,其安全呈现为“超稳态”、“稳态”和“动态”三种状况,而安全的利益主体亦可划分为人类、民族国家与个体三个层次。本文在对文化安全的上述层面、状况和利益主体视角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在当代全球化传播环境中,必须确立某种动态的民族国家文化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文化安全观发生了战略性转变,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提升。正确应对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课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建设并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是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郭洪涛 《理论界》2007,1(2):143-144
全球化的浪潮正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着全球化的主导权。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该审慎参与全球化进程,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英  刘艳房 《河北学刊》2006,26(5):223-227
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并产生了以主权为本质属性的民族国家开始,国家利益就成为所有国家行为的起点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军事对抗的减弱,文化安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因素成为国家利益的要素之一,从而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是艰难的,它为适应时代语境,去除(或弱化)其意识、思想、价值等内涵,而化约为现代知识。传统文化的知识化,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权力—政治神话的合法性路径。其中,政治神话在传统文化的常识性知识中实现文化认同以及民族主义的皴染;在伦理性知识中,政治合法性通过伦理的道德得以确证,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政治神话的自然化、永久化,并在一种看似顺其自然的秩序中实现政治意识形态的维系,实现权力合法性的孵化、生产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指它的超地域性 ,也就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与特定领土框架的连接变得越来越松散的趋势。领土距离的日趋有限和疆界意义的日益淡化 ,从根本上冲击着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传统职能及其价值 ,国家本身及其作用必然要有一个历史性的调整和转变过程 ,但国家不会失去对其领土范畴内的社会进行管理的合法性。全球化松懈了空间与文化的关系 ,对民族文化 (尤其是非西方的文化 )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 ,但全球化越加强 ,民族性也就可能会越高涨。在此背景下 ,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出现杂交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周平 《学术探索》2013,(10):1-10
全球化是一股巨大、深厚且广泛的力量。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以及世界格局和区域形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作为人类群体的民族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不仅生成了新的民族类型,使族类群体趋向于多样化,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族际关系,导致族际关系的复杂化。全球化过程带来的这些变化,有的已经成为现实并日渐凸显,而有的正处于量变的阶段,目前还只能偶见其端倪。今天,人类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为有效的治理形式。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确立适应形势需要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民族政策观,促进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显。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国必须从八个方面构建起全方位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党理论认为,确立民众对执政党的价值、制度和政绩的认同是执政党与其社会生态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是呈加速发展态势的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培植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合乎逻辑的选择是:与时俱进,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的价值形态;健全与完善政治制度,开发体制内执政合法性资源;提高经济绩效张力,培育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识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精神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自觉认识,文化意识包括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意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空前增强、文化意识冲突的复杂和激烈、全球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这些特点要求我们重视和培育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的文化意识,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和鼓励创新精神、强调现实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从世界眼光看待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对这些内容的自觉追求,是我国文化选择的方向,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浪潮来临之时 ,传统文化是否能继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独立性 ,中国是否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 ,这样一类问题正以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式困扰着中国知识分子。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超越现代化意识形态与西方中心主义 ,试图在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消解全球化语境中日益加深的文化认同危机。实践证明 ,某些以文化的纯洁性为追求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绝对化的“本真性”标准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 ,不能把民族性的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 ,相反 ,应当提出一种流动主体性、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份的概念 ,来阐释文化身份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 ,化解而不是加深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交流媒介,它不仅仅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也是其他国家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中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中,中原文化发展应与世界文化发展接轨,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在文化全球化视角下发展中原文化的对策包括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使中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对人类文明发展与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文化全球化是矛盾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推动多民族文化融合,加强人们对文化的自觉意识,激发和促进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复杂和不可测因素,造成了一些复杂的局面。如何更好地把握文化全球化的规律性,更好地融入并推动它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性特征和人的二重性本质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而创新的根基在于文化的自觉意识。应当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坚守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并将其进行时代阐发,在全球化交往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在反思中实现文化创新,更好地完成全球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的全球传播,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国家文化形态和文化组织受到侵蚀和破坏,社会公众出现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认同困难”,构成了集体的价值危机。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分析这一问题,并对国家文化安全传播预警机制与控制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勇辉 《兰州学刊》2006,(4):99-101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从国际社会学习的结果,民族国家的身份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再造,使得主体间性认同(intersubjective identity)不断加深,偏好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是朝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方向迈进的,否则便难以发生。由观念分配形成的国际体系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以对利益增进的正向认同为前提的,从而规定了任何国家都在不断产生与封闭时代或前全球化时代大小不一样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作为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制度保障,福利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其中日益推进的全球化进程无疑是造成福利国家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化不仅使市场领域不断扩张,侵蚀着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也从根本意义上削弱了公民社会权利实现的经济、政治基础,冲破了公民社会权利实现的范围界限。面临困境,福利国家只能在其原有体制框架的基础上作出适应全球化的制度调整。  相似文献   

18.
重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体体现在文化上就更是呈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多极化和非单一化.实际上,全球化之于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消解了认同的"单一性"和"本真性",为一种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铺平了道路.中华文化的认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儒学或道学的认同,而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并经过当代重新阐释了的新的多元认同,在这方面,经过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建构的新儒学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沙飞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25-127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维护其自身垄断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面临文化安全危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利益概念原本就有争议 ,而在全球化时代更面临着来自国际制度、全球问题、全球利益与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在此情况下 ,民族国家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利益观 ,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全球利益观照下的国家利益 ;注重把握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确定国家利益的优先顺序基础上 ,在国际制度的框架中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