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京剧名家马连良很喜欢演海瑞戏。解放前,他就在传统名剧《五彩舆》里演过海瑞。1958年,他亲自重排了这个戏,更名为《大红袍》,讲的是时任淳安知县的海瑞给严嵩拜寿,忤逆严世藩,被贬降职,出授淳安知县的故事。但在传统京剧里,关于  相似文献   

2.
京剧与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共同与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侧面来欣赏京剧的表]艺术,来展现京剧的审美特征。以舞蹈的审美方式用形、神、乐、劲、律五方面来谈谈京剧中"舞蹈"(做、打)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3.
沈铁梅的唱腔被誉为全国有名的金嗓之一。在《金子》中,她演活了一个“金子般的金子”。最初,沈铁梅受京剧名旦父亲沈福存的影响,三岁便开始学唱京剧。那年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改学川剧。这一段经历,对当时的沈铁梅来说,也许是她从艺生涯中一个小小的挫折。但从日後沈铁梅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来看,或许恰恰是这小小的挫折,无形中埋下了她对川剧艺术革新的种子。从第一次演唱《双拜月》,到後来对《孔雀胆》、《玉京寒》、《凤仪亭》、《三祭江》、《神马赋》、《一代风骚》、《潘金莲》等剧的悉心揣摩,精益求精。二十多年过去了,沈铁梅的演…  相似文献   

4.
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一个德国女儿——乌特;乌特的朋友们也都知道,她有一个中国妈妈——陈正薇。黄皮肤黑眼睛的妈妈和白皮肤蓝眼睛的女儿是通过京戏结缘的。 1983年,乌特才18岁,当时是波恩大学的学生。这年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波恩演出。演京剧《白蛇传》的那天,乌特慕名去欣赏,完全被中国京剧的东方的写意艺术所陶醉了。她从此成了中国京剧的德国戏迷,并且产生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到中国去,研究学习京剧这奇妙的东方艺术。  相似文献   

5.
京剧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发展。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京剧,开启了京剧发展创新的一个新里程。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严嵩为明嘉靖朝要臣,然囿于"奸臣"之名,学林对其诗名诸多贬斥。《南还稿》为其晚年最后一部诗集,然学界目前对此关涉不足。通观《南还稿》诸诗,较之严嵩此前诗作,诗风转为自然朴实,诗作多抒真情实感。除此,于《南还稿》诗中,可观得其作品中景情交融之纯熟、修辞手法之停当、意境烘托之洗练的作诗技巧,于诗歌创作而言,诸般技巧实则已至圆融。《南还稿》不仅显示严嵩晚年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亦可反映其晚年心态,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南大洋校友为其推波助澜。5月25日、26日,南京紫金大戏院内座无虚席。一群蓝眼睛、高鼻梁,身着中国古装戏服的“老外”,正在这里用英语演出中国传统京剧《秦香莲》,以庆祝南京大学百年华诞。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韵味十足。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变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开怀大笑,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不少老票友说:“看‘老外’演京剧,真是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8.
京歌将典型的京剧艺术素材融入歌曲创作当中,又以通俗凝练的手法展示出“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京歌《粉墨春秋》内涵丰富,其创作背景底蕴深厚,曲式结构层次分明,艺术特征突出鲜明,京剧元素的运用使其民族性更强,是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飘雪 《北京纪事》2014,(8):45-47
赵世康,1990年生人,工丑角。现为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员。201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师承年金鹏、焦敬阁、寇春华、钮镖、马增寿、吴建平、郎石昌等名家。擅演剧目:《小上坟》《春草闯堂》《金龟记》等。曾荣获cctv首届学生京剧电视大赛荧屏奖。2014年元月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增寿为师。  相似文献   

10.
《鸣凤记》是明代有名的忠奸斗争戏。当权奸严嵩死后不久,作者就把他祸国殃民的罪行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剧本愤怒地谴责了严嵩集团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害忠良,屠杀人民的种种倒行逆施;热情歌颂了夏言、杨继盛等大臣对严嵩所进行的前仆后继的斗争。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种大胆而迅速地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精神,无疑对后来的《清忠谱》、《桃花扇》有巨大的影响。关于《鸣凤记》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明代的王世贞。最近朱星同志还说:“严  相似文献   

11.
京剧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京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京剧,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京剧可以负起教育的使命,成为指示人们回归精神家园、安抚人们焦虑的心态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京剧形成于清代,属艺人剧。艺人剧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平民而非作者本身,所以,艺人剧作本身就是平民愿望的集体展示。通过传统京剧历史故事戏个案剧本的研究,追本溯源,深入探讨传统京剧中"忠"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从而把握其双重价值取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国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上海是民国京剧的最大市场。民国时期的上海京剧市场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戏院,但这些戏院的经营模式却有着基本的规律。从戏院的组建来看,以租赁(或创建)舞台、筹股合资(或独资经营)和组建团队为一般流程;从经营策略来看,以聘请名角、排演新戏和班底演出为主要形式。了解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可为今日京剧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京剧是我们的国戏,它最本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血脉精神。从文化渊源看,中国戏曲产生于初民劳动之余的祭祀活动,它表达出我们祖先求神庇佑的美好祝愿,宣泄出我们祖先在艰难求生中的种种情绪,载歌载舞,娱神娱人。其后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以至元杂剧、明清传奇,几乎都是沿着休闲与娱乐这一美学追求,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京剧,则集我国所有传统戏剧的精华于一身,那出神入化的唱、念、做、打,使它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京剧以其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的美学内蕴,使观众在欣赏时如醉如痴,获得无穷的审美愉悦。但随着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京剧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其艺术青春常在。  相似文献   

15.
京剧与能剧分别作为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国粹,在本国都享有很高的地位。通过回顾京剧与能剧的历史,从布景、面容、服饰、题材、剧目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可窥见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京剧与能剧的最大区别是京剧具有写意性特征,能剧具有内敛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比较。接着 ,又从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 ,对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特点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且具有浓郁的京味特色,是亟须抢救、保护、继承的国宝国粹。当前的关键在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开掘京剧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优化人类文明提供精神营养,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18.
齐如山在近代京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应被忽视,而经由他改造之后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的美学本质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遭到鲁迅辛辣讽刺的梅兰芳艺术在西方世界受到普遍赞美,这使国人从此因自豪而无法看清梅兰芳艺术的本质,也因此无法深入地评估齐如山戏曲实践的得失。齐如山的戏曲实践主要是为皮黄戏设计舞蹈和服装。为了给他的“戏曲舞蹈化”实践寻求存在的合理性,齐如山引用了大量汉魏以来的舞蹈文献,但其实他的舞蹈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他对皮黄戏舞台的熟悉。由于舞蹈化的程式动作占据了剧作的主体,梅兰芳艺术成了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艺术,人文关怀的主题也就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9.
周祥骏是一个觉醒较早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的戏曲作品都是为了当时现实斗争需要而编写的 ,他的治学观点 ,反映了早期改良京剧文学剧本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0.
《庶几堂今乐》是清后期著名慈善家、京剧作家余治创作的京剧作品集。余治从移风易俗的教化目的出发,选择观众建悉的题材重新创作,组织家班巡回演出,并力促剧作的刊行,都体现了余治的京剧热情。余治主张京剧创作的教化功能,体现本体意识,力求创新以及关注当下性等戏曲思想,在京剧思想史上颇有个性。其京剧活动及思想对现代人们理解京剧的教育功能、审美取向和创新发展等诸问题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