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童区寄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官西南期间,根据别人提供的真实材料写的一篇著名作品。童,儿童,小孩子。区(oū),孩子的姓;寄,孩子的名。《童区寄传》,就是为一个名叫区寄的小孩子写的一篇传记。区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他有什么奇迹值得一代文豪为他立传?看了这个题目,人们自然要想知道这个故事。文章是分四个层次来写的。开头一句为第一层,交代文章所写人物的姓名、年龄、籍贯和出身。“童”字说明孩子年龄不大;“郴州”说明故事不是发生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而是发生在当时文化还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荛牧儿”三字,说明区寄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跟大人一起打柴放牛,经历过艰苦  相似文献   

2.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永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3.
曾巩对于碑传的理论认识不仅有着深厚的史学渊源,且与北宋诗文革新紧密相关.在《五朝国史》的纂修过程中,曾巩秉承中唐以来的史学传统,在历史书写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史义".在《南齐书目录序》《寄欧阳舍人书》等文章中,曾巩主张"析理明道"是碑传价值所在,择人立传是作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洪渥传》《徐复传》等作品中,曾巩提出"人之所易到"是解决纪事征实问题的关键,"平正中和"对于包括碑传、行状在内的传体文书写具有导向作用.曾巩碑传理论由史而涉文,并不局限于作家、作品之一端,对于扭转碑传好奇虚妄之倾向,提倡平易简淡之文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朝中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藩镇的分裂割据势力和朝廷中主张保守、倒退的官僚地主集团相勾结,破坏国家统一,对抗中央集权,使李唐王朝面临着分裂、倒退的严重威胁,出现了日趋崩溃的社会危机。柳宗元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为了铲除分裂保守势力,拯救唐王朝的颓势,柳宗元亲自参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10,(2):30-32
2010年1月17日下午,纪念昆剧传字辈著名老生演员郑传鑑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出,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兰苑剧场隆重举行。郑传鑑,原名荣寿,字镜臣,昆曲传字辈末行名家,曾被曲界誉为“昆曲麒麟童”。郑传鑑先生生、末、外皆能,戏路宽广,能戏极多,尤其是饰演《贩马记·哭监》中李奇、《浣纱记·寄子》中伍子胥、《长生殿·弹词》中的李龟年,被称为三大杰作。  相似文献   

6.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7.
日本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是现存的最完整的鉴真大师传记,也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唐大和上东征传》是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它标志着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源远流长.(一)《唐大和上东征传》的作者真人元开,就是淡海三船.淡海三船诞生于公元七二二年(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六年,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公元七八五年(日本桓武延历四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8.
唐与新罗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与新罗的关系在唐朝对外关系中地位突出,然迄今尚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作些探讨,以求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1 唐王朝处理与新罗关系的政治策略 1.1 由持平到扶植新罗抑攘高丽和百济 隋唐时期,高丽、百济、新罗,在今朝鲜半岛鼎足相对。其中新罗一向同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往来,接受汉民族文化较早,号称“君子之国”。李渊建唐伊始,为创造休养生息的安定环境,冀求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能“永敦邻好,各保疆场”(《旧唐书》卷199《高丽传》),並倾心于唐,便在此三国间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治策略。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分别册封高丽王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相似文献   

9.
这篇《华山赋》是唐人杨敬之所著。杨敬之是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文宗时累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即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总负责人及掌管礼乐郊庙社稷时宜的太常寺的副长官。他是一十名不见文学史而鲜为人知的文学家.但从中唐著名诗人姚台的《寄杨祭酒》诗中,可以窥见他的诗风及其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促织》是一篇优秀的古典短篇小说,历来入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讨论它的文章已有不少。本文试图就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以及它的局限性,补充几点零碎的意见。 一 蒲松龄的《促织》深化了反苛政的主题 《促织》是一篇抨击封建苛政的檄文。揭露苛政扰民之害,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主题之一。在中学教材里,诸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类作品。而蒲氏的《促织》,在这一传统主题的发掘上,有着独到的地方。小说通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诗评解随笔陈增杰一、“李、元二侍御”谁指柳宗元七律名篇《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为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在永州吊念吕温所作.诗题中“李、元二侍御”,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卷四二注:“元侍御名稹。是时德自东台监察御史,贬江陵...  相似文献   

12.
李贺避讳不举进士漫考及其他何根生李贺,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唐贞元六年(790),车于唐元和十一年(816),与韩愈、柳宗元、皇甫是、白居易、刘禹锡、孟郊、王建、张籍、沈亚之等为同时代人。《新唐书·李贺传》云:“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是始闻未...  相似文献   

13.
唐人小说《冯燕传》是一个纯粹虚构的故事,着力描述作者所谓的道义在两次冲突、两次抉择中的最后胜出.作为特定的历史信息载体,小说突出反映了三方面思想价值:一是宣扬一套脱离封建正统的价值评判标准,作为乱世之音显露出唐王朝趋向衰亡的征兆;二是反映出中唐政治统治的无力和腐败,深刻揭示了没落社会强权为法的现实;三是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传,开辟了后世中国小说人物平民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写道:“柳文如奇峰异蟑,层见叠出,所以致之者有四种笔法:突起,纡行,峭收,缦回也。”试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为例,即可印证刘氏这一见解的精辟。一、异峰突起的开头《捕蛇者说》的主旨,意在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笼罩全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世纪的唐王朝,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期,史学方面,也有很大发展,略述如下。一、国史馆的建置与修“五代史”及《晋书》唐王朝是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建立起来的新政权,特别感到从过去历代王朝政权的兴亡中,有吸取教训的必要。所以在武德五年(622),史家令狐德棻就向高祖李渊建议,修以  相似文献   

16.
齐己行年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齐己诗集《白莲集》以及《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宋高僧传》等相关史料,对齐己自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至后晋天福八年(943年)间的生平行踪情况,如齐己的生卒年限和地点、出家时间、寓居荆南的时间以及与郑谷、尚颜、虚中、贯休等文人学士和诗僧的交游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相似文献   

18.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寄归内法传》共四卷,唐代僧人义净所撰.义净原始张,字子明,齐州人.(《宋高僧传》说他是郡治在今北京西南的范阳人.)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由广州出发西去印度求法,至公元685年(武周垂拱元年),始离那烂陀寺东归.归国途中,在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时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寄回祖国,书中记述了有关佛教戒律的考察所得和他在各地的所见所闻.这部著作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译成外国文字,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和法国汉学家沙畹分别把它译成日文和法文,从而成为研究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历史的珍贵史料,为各国历史学家所重视.这部著作特别是序文中保留了不少南海各地的古名称,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