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鲁迅在扬弃严复进化论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价值实践、价值矛盾、价值选择并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 ,提出的“一要生存 ,二要温饱 ,三要发展”的人性进化观 ;历经了先验性的主观理论架构 ,体验性的感同身受而走向超验性的终极关怀。自然 ,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与深刻性 ,影响更为持久、深远。  相似文献   

2.
家庭伦理视域里的鲁迅进化论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家庭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要思想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个人主义、人道主义。就进化论思想来说,鲁迅的进化论思想可以说直接来源于严复的影响,但是通过在日留学其间对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文献的直接研究以及章太炎"俱分进化"思想对其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以重青年、重精神、重现在为特色的进化论思想,由此使得鲁迅主张父母要解放了孩子,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4.
“进化学说之于中国,输入是颇早的,远在严复的述译赫胥黎《天演论》”,鲁迅正是从严译《天演论》接受了进化论的巨大影响。《天演论》是一部很别致的书,它并不是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忠实译本,严复作了重大的取舍、改造、发挥,以至简直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著作。赫胥黎的观点本来就不同于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严复的观点又不同于赫胥黎,鲁迅受了《天演论》很深的影响,但也很不同于严复。要研究鲁迅的早期思想,不可不将这个问题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5.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进化思想引入中国的人,他的进化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翻译的《天演论》的一书中,通过此书他向国人热情宣扬和介绍了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拟就严复的进化论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和消积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和评述。一严复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严复引进和大力宣扬进化学说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敲响国家危亡的警钟,唤醒虚骄自大、保守麻木的国人,变法图强。但在当时无论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还是赫胥黎的生物进化学说都不足以承担此任。…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五四"前后的诸多论述中,"生存"是最为核心的概念。鲁迅对"生存"的重视和使用辐射到了诸多议题,他既用之改革家庭,又以之作为反传统、革新思想的依据。虽然鲁迅在进化的语义中使用"生存",但他把生物进化论与意志论融合起来,显示出他并不是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意义上使用"生存"。是鲁迅误解了进化论吗?鲁迅频繁引用尼采阐释进化,通过梳理科学史可以发现,尼采与进化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关系。鲁迅正是接续了德国学者对生物进化论的讨论,这改变了他论述"生存"的方式,为其界定"生存"概念提供了新的原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华 《东方论坛》2017,(6):61-68
在晚清"西学东渐"视野下,康有为《孟子微》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康有为把传统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融合,从孟子思想中寻找中国社会适用于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和标准,提出重"时"、重"仁"、强调阶段性发展的"三世进化"思想,并对严复译介、宣传的进化论展开理性矫正.康有为《孟子微》的进化思想演绎着传统和时代的双重变奏,折射出一代思想家调融中西方思想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当下正确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前期(“五四”前后——“二七”大革命前后)宇宙观(世界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因素恐怕要算进化论了。他自己就曾不止一次地说他前期是“只信进化论”(《三闲集·序言》)的。鲁迅开始接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媒介者是严复,严复是把进化论引进中国的第一个人。其实他一生并未翻译过一本达尔文关于生物学的著作,使他最负盛名的《天演论》则是英国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意译本。赫胥黎在此书序言中说:“最近许多年来,……我的注意力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近代科学思想对于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上去,”《进化论与伦理学》就是他把进化论运用到哲学,社会学领域的论文集。由此可见,鲁迅打接触进化论的第一天起,即不单单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给予欣喜的拥抱,主  相似文献   

10.
汪栋 《东方论坛》2013,(4):26-35
近代国家之间的关系更适合社会进化论而非社会契约论的解释模式,严复以社会进化论为理据而构建的立宪国概念,显现中国近代宪政话语的基本特质,即侧重于从"外竞"和集体主义的角度确定宪政的内涵。"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理论范式源于儒学传统对西学的自主性思考,就严复而言,他对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契约论共享的前提自然权利始终不无疑虑,儒学传统迥异于自然权利论的人性预设,最终使得严复对自己早先艳羡的西方文化的浮士德性格,以及他孜孜以求的富强目标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1.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最为伟大的开创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作为圣人,鲁迅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历史层面上,即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新方向,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次体现在现实意义层面上,即鲁迅的人格、精神和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最为珍贵的财富,是我们思想的不竭源泉和动力.鲁迅精神在本质上具有开放性.在巨大的创造性上,在建构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体制上,在无尽的言说上,鲁迅具有不可超越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开始前后,鲁迅思想“转变”问题一度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点。随着对“改造国民性”等命题的重新评价或发掘,以及对鲁迅前期思想的日益重视,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讨论渐入冷寂。倒是以鲁迅“向左转”为潜在前提而对鲁迅思想价值评估的趋势,在社会文化和学术思想两个层面逐渐兴盛起来。在“祛左翼化”社会潜在思潮中,“褒胡贬鲁”和“守鲁贬胡(或不贬胡)”观点尖锐对立;与此同时,鲁迅与自由主义思想的关联也被收入视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左翼”价值的重新发现,也使对鲁迅遗产的评价处于更为复杂的格局中。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战士真我”及其译作《出了象牙之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翻译的《出了象牙之塔》深刻地影响了1925年前后鲁迅超越生存虚无、回归“战士真我”的重大生命抉择。鲁迅翻译《出了象牙之塔》不仅在时间上与他创作《野草》,“决战虚无”的时间1925年基本同步,而且,在肯定积极的虚无体认以及真正生命价值创造的哲学意味上,在推崇“批判——反抗”现实的“战士”生命方式上,《出了象牙之塔》都与《野草》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故事新编》问世以来,对其解读的方法很多,而从“精神战士”的鲁迅出发去认识这部独特著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鲁迅从一踏上文坛就以一个“精神战士”的角色出现,他的小说针对的主要是“国民性”问题,《故事新编》同样是一部演绎他拯救国民性情结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深邃的人道主义思想家,学贯中西的文学家.他以人性论为武器,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思源,健笔一生,以启蒙昧,留下了仁爱、博大、丰杂、多异的从文履迹.作为历史人物,应该看到鲁迅的丰杂有其历史环境中的多重性,而在鲁迅研究中,那些过多的源于政治造影的阐释,无疑是对本真鲁迅的一种额外加负.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世时,留存、收藏了不同美术家创作的七幅鲁迅肖像。这一行为可视作鲁迅体认自我、“自塑”形象的一种方式。1936年之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鲁迅图像创作从私人情感的表达转为政治话语建构之诉求,逐渐演变为一种“图像政治”。由于图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魅惑性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建构,创作鲁迅图像自然是阐释和“争取”鲁迅的绝佳方式。经由美术家们一次次的呈现、改写和重塑,“鲁迅”游离于历史本体,而成为某种政治表征和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9.
《死火》不是从单一的"生命"的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独特发现,明显地注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想象与发现。《雪》确实是一个仅属于鲁迅的"新颖的形象",而且包含着他对宇宙基本元素的独特把握与想象。《腊叶》是最具鲁迅个人性的一个文本,他所感到的,是自我的生命与自然生命("木叶")的同构与融合。因死亡而证实了生命的意义;反过来死之绚斓正是出于生命的爱与美。———这同样属于鲁迅对生命本质的一个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