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李白《上李邕》诗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以前各家说法重新梳理辨正,提出几点意见:一.各家关于“上李邕”年代的推测俱不能成立;二.诗题有误;三.通过分析此诗与《大鹏赋》、《逍遥游》的高度一致,揭示出它的内涵,从侧面论证了“上李邕”的不可能及写作的大致年代。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道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风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  相似文献   

3.
崔颢《黄鹤楼》诗解要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颢写《黄鹤楼》诗是根据不精确的传闻,而非故意用典,今人引经据典指实“昔人已乘黄鹤去”故事,似无必要。崔诗所谓的“昔人”,应该指与黄鹤山有关的“列仙人”,也可以将“昔人”理解为单数,即仙人子安。《黄鹤楼》首旬用“黄鹤”较之用“白云”,应更符合原貌,“唐人选唐诗”作“昔人已乘白云去”的原因可以推测。崔颢《黄鹤楼》一诗有风骨、有兴象、有情思,并非纯粹的七律,而是歌行与七律相结合的佳作。从诗体结构分析,李白《鹦鹉洲》与《凤凰台》仿效崔颢《黄鹤楼》,并未得其神髓。  相似文献   

4.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5.
提起崔颢,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他的《黄鹤楼》诗,这首千古佳作,被南宋文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记载又把他与李白联系在一起,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此诗,为之叹服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笔记小说的描绘、渲染虽未必可靠,但也足见后人对崔颢诗作评价之高。其实崔颢的诗作,在他生活的唐代就享有盛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曾写到:“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把崔颢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后出版的众多的唐诗选读本,在介绍崔颢的  相似文献   

6.
“度日”一辞,在解放前后出版的所有辞书中,只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不收;二是收了,不过只列出了它“过日子”的那个义项,却不列它另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义项——终日、尽日。兹为后一义项引若干条例证如下: (1) 唐·崔浩《王家少妇》诗:“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这是说女主人公耽于游戏,误了梳妆,一整天也没能打扮成功。 (2) 唐·郎士元《赴无锡别灵一丈人》诗:“度日白云深。”“度日”,别本一作“终日”,可见二辞是一个意思。 (3) 唐·戴叔伦《对酒示申屠学士》诗:“山里春风度日闲。”“度日闲”即是说成天到晚悠闲散漫,这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崔颢《黄鹤楼》一诗从修辞、美学价值以及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比较等几个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崔颢     
崔颢是活跃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千多年来,人们似乎把这位诗人淡忘了。一谈起他,往往只论及他的《黄鹤楼》一诗。虽然从段璠《河岳英灵集》起,直到清代,一些大评论家也曾给过他很高的评价,但也仅限于只言片语。迄今为止,对这位作家全面、系统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试图结合其作品,对崔颢作一点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旧《唐书·李邕传》对传主教述互有异同,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可以确定李邕的藉里和生卒年;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英风豪气;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阳修《诗本义》阐释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欧阳修《诗》学重要范畴之一“诗本义”的丰富内涵,指出其主要有二个意义层次:“诗意”与“诗义”。扼要地阐明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宗旨与特点及“诗本义”二层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宋代《诗经》阐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颢的《黄鹤楼》诗,千百年来为读读者所倾倒,为评论家所推崇。评价最高的莫过于宋代严羽所说:“唐代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诗为第一。”诗好在何处?古人说得很抽象。现代评论家说得具体一些,也往往多从诗的写景抒情予以肯定。说写来色彩鲜明,景象如画;见景生情,情景文融。这些评论无疑是有道理的,只是仍嫌朦胧,光凭这样的评论,还不足以说明此诗是唐人七言律诗的压轴之作。古人论诗,重视诗的意境,以表现哲理为最高境界。我以为《黄鹤楼》诗正是这一代表作。它的高妙,不在于写景抒情的本身,而是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寓人生哲理于景物描写之中的特点——作品写到了人生归宿的问题,探讨了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宋人经学新说,多自刘敞《公是匕经小传》开始,王质的《诗总闻》有推波助澜之功。王质对陶潜式隐逸生活的向往,有时影响到对经典的解读。王质《诗总闻》的最突出之处,在于他的论说是“以意细推”,细推的过程中大致有两种方法值得注意,一是将《诗经》“降格”、纳入历史中,以与后世的史事和文学作品建立联系,二是以当时的风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诗经》,以显示古今虽隔而人情不远。  相似文献   

13.
崔颢的《黄鹤楼》诗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同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后人在分析、对比这两首诗的高下优劣时,观点却颇为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意见有二。崔诗高于李诗,两诗“难分轩轾”。前种意见最为普遍,也最有影响,似成定论。当然,也有认为李诗高于崔诗的,但只限于个别字句,未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上加以肯定。同类事物常可作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其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或者各有千秋,关健在于不能错分高下优劣(有时也不能强分高下优劣)。上述两首诗,崔颢成诗于前,李白拟作于后,同用七律形成,同押一个韵脚,在意境,布局、遣词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为论述方便起见,不妨把两诗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14.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盛唐诗人崔颢写了首极负盛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颗《黄鹤楼》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黄鹤楼》诗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宋代李畋《骇闻录》说:“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凤凰台》诗。”  相似文献   

16.
崔颢诗论     
<正> 盛唐诗坛,百花齐放,群星烂灿。李、杜、王、孟、高、岑诸大家之外,他如王之涣、李颀、储光羲、王昌龄等人,诗作也各具特色,对后世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与李白、高适、王维同时的崔颢却比较寂寞,除那首传说曾使李白搁笔的《黄鹤楼》流传较广外,其他作品似乎很少被人论及。现在流行的几部文学史对崔颢也只是点到为止。但在当时,他的诗名却相当大。《旧唐书》说他和王昌令、高适、孟浩然齐名:“开元、天  相似文献   

17.
新旧《唐书·李邕传》对传主叙述互有异同, 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 可以确定李邕的籍里和生卒年; 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 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 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 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 英风豪气; 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 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 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8.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是由学士院所撰进的皇宫门帖用诗,主要用于立春、端午两节。通过对现存王曾、夏竦与晏殊三人作品的考察,笔者认为最早的帖子词是夏竦写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立春前的《春帖子》,具体时间在十二月初十五至十九之间,当时的任职是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晏殊紧随其后,其一组《端午词》写于天禧二年(1018)端午前,当时的身份为左正言、直史馆,升王府记室参军。由此可见早期帖子词并非为翰林学士所作。  相似文献   

19.
一 更新观念 ,重新审读《桃花源记并诗》凡读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并诗》的人 ,没有不交口称赞其高深文学造诣与思想境界的。尤其《记》不过五百字 ,便能把桃花源发现的始末、来历、景色、人物风貌、风俗制度 ,都明晰地描绘出来了 ,表现了作者朴素自然的文风。其写作的动机 ,不难看出是对当时所处的东晋黑暗动荡的政权彻底失望而描绘出一幅与之相对立的图景。对当时黑暗社会来了个极大的否定。全文表现出的理想 ,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中世纪农民反对封建制度 ,追求安定生活的愿望。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 ,其写作的思…  相似文献   

20.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