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冯天瑜教授在《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一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均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因而切忌作简单化的描述与概括。要想获得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必须纠正空泛、粗疏的学风,多做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方能为综合与抽象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此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中国文化加以分区考析。鉴于中国领地的辽阔和文化类型的复杂,有必要作多级次的文化域分。○熊正栋在《新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特征》一文中认为,追赶型经济决定了我国宏观…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之间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传达不同的信息。因此,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时应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避免走进交际的误区。我们不但要承认差异、理解差异,还要学会逐渐地适应差异,将对方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母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从西周《诗经》文化以来就是一个"文学中国"的国度,而非理学道学的国度。重回文学中国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所急需,对人类未来走向也应该具有指引作用。苏东坡以诗词文赋阐述其审美人生的哲学思想,并从道学研究本身完成了与北宋五子的分野,从而成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作为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审美人生方式,才是华夏民族品格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石秋仙 《东岳论丛》2005,26(2):109-112
现代言情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小说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它使得作品投合了广大市民的审美心理。对情的描写与表现投合了中国这个重情国度人民重感情、重家庭、重人伦道德的欣赏心理 ;将“情”表现为“怨”、“哀”、“悲”是和中国人“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及中华民族属含蓄内倾情感型的女性化偏向性格有关 ;这类小说的结构方式———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来结构小说 ,是和中国人的线性思维方式分不开的 ;小说所塑造的主人公“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善合一 ;从审美旨趣来看 ,言情小说几乎是按照广大中下层市民的欣赏口味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展开了对亨廷顿关于世界文明划分的剖析和批判,指出亨廷顿的基本谬误在于主观臆造了"既定文化论"与"文明板块说";接着规定了文化、文明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具有阶级性和阶段性,同时也具有国度性和世界性的;探究了文化是如何作用和影响社会个体、社会总体进而推动整个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揭示了文化变革对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演变的意义。作者着重论述了以儒家道统为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的官文化,作为旧时代的文化传统,依然是中国文化变革和政治、经济变革的致命障碍,认为唯有反省、批判官文化和儒家道统,变革文化,确立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文化——劳动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新的中国魂,主导政治、经济变革,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展开了对亨廷顿关于世界文明划分的剖析和批判,指出亨廷顿的基本谬误在于主观臆造了"既定文化论"与"文明板块说";接着规定了文化、文明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具有阶级性和阶段性,同时也具有国度性和世界性的;探究了文化是如何作用和影响社会个体、社会总体进而推动整个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揭示了文化变革对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演变的意义。作者着重论述了以儒家道统为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的官文化,作为旧时代的文化传统,依然是中国文化变革和政治、经济变革的致命障碍,认为唯有反省、批判官文化和儒家道统,变革文化,确立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文化——劳动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新的中国魂,主导政治、经济变革,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徐东平 《江淮论坛》2009,(5):11-16,47
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安徽社会科学走过了不断前行的60年。这60年,呈现的是不同凡响的阶段和特征,蕴含的是发人深思的经验教训,更启迪昭示着我们:在一个注重文化自觉的国度和人文资源丰厚的省份,安徽社会科学需要也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姜玉洪 《北方论丛》2001,2(3):61-6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印度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那私探索印度深层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公社结构、身份种姓和文化断裂,便可以推论出印度社会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其离散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文化立场上考察,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同样也是一个泛文化术语。当下,我们已经明显地发现了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干涉的迹象。它从不同的层级和侧面对中国文化给予重要的影响.并且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颠覆和对中国文化形态的根本改造。甚至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谱系解释权的争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方式的变革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注意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话和商讨,欲求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的思想的平台。尤其当我们面临文化入侵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一直依赖而且以后也不得不依赖的文化的安全时.冷静地研究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思潮及其影响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