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望机器"作为德勒兹与伽塔里的"元哲学",似乎要在超验场域与经验现象之间不可弥合的断裂中顿起一股"抽象风暴".游牧式的精神漫游,企图成为化解资本主义危机的丝绸之路.但是,精神分裂的"域外之境",并没有冲破福柯的"疯癫"式牢笼,也没有摆脱传统哲学的二元构置,更没有越出马克思的生产之境,仅仅是越狱式政治哲学的一点歧义体验.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含义应当远远超出主体性哲学,但近现代西方哲学一直囿于主体的问题之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视域.如何从主体性哲学中走出来,是西方现代哲学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象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及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等人在主体性问题上分别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其中的得失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就是"民本"政治,而这一传统是由周公奠定其基础的."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人民主权",而不论是现代民权政治,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权政治和皇权政治,都不过是实现这种人民主权的不同方式而已.这种表现形式的变革,又无不基于中国政治哲学传统的正义原则:正当性与适宜性.因此,现代民主应仅仅被视为"民本"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人之死"是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的一个重要哲学发现,已成为福柯哲学的标志.但是,在福柯的语境里"人"是一个极其特定的概念."人之死"是福柯主体批判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尼采"上帝之死"的福音.人的死亡标志旧的知识型的崩溃和新的知识型的诞生.在人死后的废墟上,福柯塑造了一个新的主体,一个艺术化存在的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自然性"概念是经由福柯生命政治学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而被主题化的概念.生命政治学以人口的社会自然性特征为出发点,讨论权力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而来的规范化社会,并指出其背后的自由主义原则与政治经济学要求.因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我们能够更加合理而准确地界定社会自然性及其规范效应,从而给予生命政治学以合理的定位.同时亦为在"规范性"议题上讨论政治哲学提供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精神,是指中国哲学的活力、神韵,还是指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 如果仅仅停留在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上展开讨论,而不从中体悟、概括其活力、神韵,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理解便会有"功亏一篑"的遗憾;如果撇开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只讲究其活力、神韵,不仅失之笼统,而且也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中国哲学的活力,体味出中国哲学的神韵来.通过对儒、道、名等各家思想的梳理分析,可发现他们均以"道"为最高追求目标,中国哲学精神可以用"求道"两字概括.  相似文献   

7.
"人生艺术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美学为主要精神资源,注重精神提升与人格塑造.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学说,阐释了人对外部世界的创造与人自我塑造的辩证关系,对于"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价值发掘与理论反思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兰亭序>虽书写于东晋,而"兰亭学"却产生于唐代.唐太宗推崇<兰亭序>,推崇王羲之,实质是发动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借<兰亭序>推进唐代精神文化的建设.<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重新检视,也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兰亭学"的主题是中国书学."兰亭学"的延展,涉及文学、哲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兰亭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某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不仅是晋代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蓬 《中州学刊》2004,(6):163-165
"所知学"设定"所知"作为进行哲学思考的始端, "所知学"喻示我们:哲学存在一个始端与视阈的问题,这是哲学如何进行思考和叙述的方法问题.不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只要人们有所"言",有所"为",就离不开历史和逻辑给予我们的"不得不"的对"终极"的渴望.因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和人类的精神要求.这是某种哲学是否具有意义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1.
以往国内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理解中,比较多地关注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把马克思的思想变革阐释为一种"实证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解方式严重遮蔽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道德内涵.我们认为,只有从伦理和正义视角,才能把握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构想未来社会形态的真实思想旨趣.也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政治"意蕴.本文通过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呈现其"实践哲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2.
向林 《东岳论丛》2023,(4):109-115
“直言”概念是考察福柯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希腊语中“直言”一词本意指民主政治下的“说真话”实践,福柯借助康德的启蒙论说将“直言”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福柯哲学立足于康德启蒙观所开启的现实性面向,批判现代技术化社会及其治理模式,揭露现代知识—权力所导致的人之主体性的丧失,而后以“直言”作为哲学话语的真理形态与运作方式,让哲学真理不再是储存在记忆中的现成知识或有待主体去服从的先验律令,而是具备某种实践品质和批判精神,并通过“肉身化”的方式转化为主体自身的伦理品性或人格气质,使主体具备勇气与智慧,将生活展现为一场自我考验,从而实现从康德启蒙观中的知识主体向伦理主体的转向,以及治理实践从权力的宰制性控制模式向自我实践的介入模式跨越。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读冯友兰的"接着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培元 《中州学刊》2003,4(4):152-157
“接着讲”是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的 ,又是在自身发展中完成的。“接着讲”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精神 ,又要继承中国哲学的实质内容。“接着讲”的最大启示是“天地境界说”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相似文献   

15.
主体是福柯的解构对象,也是福柯一生的困惑。关于主体,现代以来的哲学始终包含愤懑和不满;在"主体之死"的喧嚣声中,后期福柯开始转向一种"主体化"工作,从而生成了一种极具美学风格的生存实践哲学。相较于前期的批判与毁坏,后期福柯更多的是从直觉与体验角度谈论主体的。他所谓"关心自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新主体之"建构",而他的这一探索(或试验)充分显示了一种生存伦理,亦即一种普泛化的审美主义。对福柯来说,生存是自由主体之建构,也是直觉与体验式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命"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核心范畴,他以此来透视中国历史并构建起自已的历史哲学原理.历史与文化的融通构成其独特的"理解模式";科学民主及制度客观化的新价值观使其历史哲学多少具有世界史的现代意义.既保持儒家的德性价值,又试图与世界史接轨,成为其历史哲学的最大特征.他极力强调作为中国文化生命特征的"综和的尽理精神"未尝不可开出西方那种"分解的尽理精神".他的历史哲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深刻反省及吸取王夫之、黑格尔历史理念的独特产物,旨在建构一个摄智归仁,仁以统智,德性智性具足的体系.其所谓"客观化"的全部目的在通过历史指出一条人类之"常道".  相似文献   

17.
赛义德将福柯的权力理论,具体运用于分析西方殖民主义传统所形成的"东方学"话语体系,指出其中隐喻的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实质.然而,他却刻意地与福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将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援引为自己的思想来源.这种思想的混杂性表明,包括后殖民理论在内的后马克思思潮,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一种理论变式.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精神哲学伴随着对心性问题的讨论而展开,其理论兴趣多集中在对人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精神境界与精神修养上,这使其有别于西方的精神哲学,探索他的精神哲学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的研究,而且也可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精神问题而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殷鸣放 《理论界》2009,(5):118-119
启蒙是现代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福柯从现代性的视野出发,通过对康德启蒙观的创造性解读来阐述自己的启蒙观,赋予启蒙以现代性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福柯对启蒙所作的本体论阐述以及启蒙与现代性的关系,来对福柯的启蒙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孔祥田 《阴山学刊》2006,19(5):71-75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