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宪凤 《北方论丛》2012,(4):113-117
战后中日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冰封期、暖春期和后冷战时期。具有中日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严重制约、双方关系伴随着徘徊和停滞逐步向前推进、日本政府的"政经分离"原则与两国间"政冷经热"现象三个明显特点。决定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主要有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和制约力量三类因素。它们最终决定今后的中日关系主要以良性发展模式向前推进,出现恶性倒退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4.
战后20年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4,(5):62-68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种时期"文学间的内在联系。在战后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下,1945年至6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文学各有其流变脉络,战后香港文学在意识形态对峙中开始其文化个性和文学品格的寻求,战后台湾文学突破国民党政治高压,在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传承和转换、创作多元典律的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影响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重要走脉,战后中国内地文学则开始了原旨意义的延安文学理想和激进实践的延安文学理想间的复杂纠结。这些流变恰恰呈现出战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并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进入"民族新文学的自觉自立"前的过渡时期,其蕴含的丰富课题及其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分合有致的多元格局;所提供的文学范式,则包含着民族新文学面临政治困境、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作出各种应对的历史经验。这种视野中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其丰富性和历史传承性,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整合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总部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天皇制进行了改造,旨在建立起最有助于实践美国占领政策的政治秩序。《日本国宪法》的公布,标志着绝对主义天皇制的瓦解和战后天皇制的形成。虽然《日本国宪法》中对于天皇和天皇制的规定,较之战前的《明治宪法》出现了质的变化,但是制宪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必然决定了《日本国宪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 ,虽享受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市场开放的广阔空间 ,但也时不时受到国际技术标准壁垒的阻挡。在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 ,有必要树立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意识 ,通过了解、研究、跟踪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状况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建立国际技术标准数据库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保护体系 ,以期形成自己的“矛”和“盾” ,获得通向世界的通行证 ,这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涛 《中文信息》2013,(8):19-20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各出版发行集团为主的图书出版发行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企业上市,提升了经营业绩。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打造国际一流出版发行企业目标成为可能。但资本运作本身也具有一定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战后美国安全战略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明确威胁来源、对抗、结盟、军备竞赛、武力威胁或战争、价值观的传播等,阐明了其安全观在冷战前后的变化,得出美国安全战略的霸权本质。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思想之主要目的是成立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推迟或限制内战在局部地区的策略思想是次要的.但它在战后历史演变的各阶段其内涵主次表现不尽相同:抗战结束至国共停战协定签订阶段,毛泽东尽管认为内战与和平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但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认为只要努力争取,实现国内和平的可能性要大于战争的可能性;停战协定签订后至四平之战结束阶段,毛泽东认为这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新阶段,真诚希望与国民党及国内各民主党派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四平之战后至全面内战爆发,鉴于中共的力量不足以制止内战,毛泽东争取和平主要是从策略考虑,即尽可能争取时间备战,以应付全面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美国政府对战后初期中东局势的研判;分析了美国逐渐背离了大国合作的外交政策,由门户开放、反对势力范围,到希望用自己的发展优势来影响中东未来,最后确立完全意识形态化的遏苏反共政策;认为战后美国外交当局无视国际现实,夸大拔高,以遏苏反共为名行主导中东、领导世界之实。直到现在美国对外政策仍然有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宋代的沈括开始,经明代的方以智,到清代的郑复光、黄履、邹伯奇,中国人一直在进行着关于光学和摄影的探索。但现代摄影术最终诞生在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的摄影术发明,被世界公认为这一人类文化活动方式的最早发端。其实在19世纪前半期,除达盖尔之外,英国的塔尔博特,巴西的弗洛朗斯等在摄影的研究与应用上也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他们的技术发明,有的一直沿用到今天。因此可以说,摄影从诞生时候起,就注定了它所具有的无国界限制。特别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器材流通的高度商品化,摄影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理论,结合上海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在新世纪,上海必须要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从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只有这样,上海才能加快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经济犯罪随着经济向世界规模方向发展产生了新的犯罪国际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向政府高级官员进行行贿犯罪、计算机犯罪、金融诈欺、违反关税法、外汇汇兑法犯罪。基于保护主义原则,日本国刑法采取属地主义、旗国主义和积极的属人主义原则,作为其惩治经济犯罪国际化的国内准则。为适应国际犯罪的需要,1988年日本对刑法作了部分修改,引入了普遍主义,即对应当处罚的国外犯罪如果相当于刑法典上的犯罪,就适用本国刑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更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状况息息相关。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不适宜完全国际化,完全国际化的结果必将使中国步日本的后尘成为美国摆脱危机的泄洪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该是走不完全国际化的道路:短期内,继续保持和加大与各国货币互换,使人民币在计价、结算等方面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期内,伴随着国际货币向非主权国际货币改革而成为非主权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法制的国际化和统一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合同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最基本法律,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无论从立法目的、立法过程,还是从内容上看,它在成功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实现了与国际准则、惯例以及国际公约的接轨,高度实现了合同法的国际化。这必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为中国市场经济顺利地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贸易规则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特征从以往较重视外贸依存度转为更加强调参与国际分工。在改革步步深入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度越来越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中国贸易规则国际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进一步改革外贸经营体制、放开外贸经营权——经营自由度国际化。根据效益、根据意愿经营外贸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经营准则。正是因为中国外贸经营权尚未全部放开,所以,外贸经营权问题成为十余年来中国努力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身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焦点之一。令人可喜的是,十几年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后,饱受侵略者躁路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折和变化。中国旧式的封建士子们终于开始了向近代新式知识分子转化的历程。笔者以下将浅论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三大变化。一、文化心态的变化经历了甲午惨败冲击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文化心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下两方面最为突出:其一,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这主要是指甲午战后知识分子对待“西学”态度的改变。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半个世纪中,知识分子对待“西学”的态度,基本上没有超出“中体西用”,“中本西末”的范围,但甲午战败却不能不使知识分子们对“中体西…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分工有利于价值增值链条的实现出发 ,分析结盟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 ,结盟是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提出结盟的实际运作和办法 ,对结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得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结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60年代的二十多年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若干引人瞩目的新发展。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理论界众说纷芸,有的同志认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有的强调战后科技革命的作用,也有的或强调现代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两因素”,或强调生产力发展规律(即战后科技革命)、生产关系变革(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三因素”,等等。撇开战后某些特殊的背景和外部条件不论,笔者更倾向于科技革命、“经济计划化”,所有制关系调整和社会改良措施的“四因素”。它们四者相互结合,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