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丁文 《学术探索》2006,36(4):130-137
本文以<小说月报>在1921至1923年间有关"国故"话题的讨论与酝酿,以及体现<小说月报>"整理国故"集中成果的1927年17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份杂志上一度呈现出的"国故"色彩的辨析,试图呈现出这一新文学重要刊物上关注未够的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并由此透视新文学刊物在屡被言及的新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译介两方面成绩之外的话题转移,并牵涉出"五四"文化语境流变的复杂背景.  相似文献   

2.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曾经历思想论争、思想批判、思想解放等主要阶段、新近更有多种研究成果问世.然该课题的研究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还较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史现象,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清季民初 ,“国学”、“国故”、“国故学”曾一度并行于世 ,给人们造成了相当混乱。实际上 ,此三词既有不同涵义 ,却又相互关联。从一般意义上说 ,“国学”、“国故”均指中国过去旧有的学术文化 ,只是“国故”一词相对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而“国故学”指的则是“整理国故”的学问 ,但同时也往往被省称为“国学”。易言之 ,近代所习称的“国学” ,有时作为“国故学”的研究对象存在 ,有时则意味着“国故学”本身。明乎此 ,或许能为恰当阐释“整理国故运动”预先做些铺垫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中国学的迅猛发展,刺激和影响了中国整理国故运动的发生和开展.胡适在整理国故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上受到日本中国学家桑原骘藏的直接影响.胡适以<水浒传>考证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研究,得到了日本中国学家青木正儿提供的材料帮助,<水浒传>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胡义成  张燕 《阴山学刊》2001,14(3):39-4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游记>中的"比"字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句式结构,及其和<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字句的比较,发现了明朝时期"比"字句的特点.此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汉语史比较句方面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验主义是胡适一生的标识.当胡适以此为参照整理国故时,实验主义的进化论与功利主义精神在成就传统历史主义的近代化时,却又在与后者的遭遇中被进一步消解,它使胡适的国故整理虽以西学为参造,却又更多的融合中西;虽以实用性为价值观,却又使其在跨文化传播的变异中,更多的折射出历史主义的求真、求是的真理意向.  相似文献   

8.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4,(6):134-138
<商君书>乃至中国古代不存在所谓"军爵",当然也无与之相对的"公爵".<汉语大词典>设"军爵"条目并在"公爵"条下列"朝廷的爵位"义项,<先秦要籍词典*商君书词典>设"公爵"条目,均源于对<商君书*境内>篇一段话的误断.  相似文献   

9.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尚书>中的"德治"思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儒家"成于乐"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思想的升华.<尚书>是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尚书>中的"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寄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
何卫 《天府新论》2001,(1):81-86
对著名文学作品拙劣的续作和改写,都凸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寄生文本"对"寄主"的承认和依赖.<阿洛日记>对<洛丽塔>的改写及<红楼三钗之谜>对<红楼梦>的续作,不仅是对著作原创权的觊觎和侵犯,也是对原作者的入侵和破坏,最终是对所有读者的一种蔑视和侵犯.  相似文献   

12.
"整理国故"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瑾 《学术研究》2001,14(8):113-117
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之所以兴盛于20世纪20、30年代,和当时"整理国故"的思潮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以胡适为代表的"整理国故"的主张,并不能与抱残守阙的复古守旧观等量齐观."整理国故"思潮中所凸显的"国故"地位及其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立即在当时的古代文论研究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1,14(3):64-66
<通鉴>与<晋书>均有"除汉宗室禁锢"和"除魏宗室禁锢"的记载,但二书作者没有发现两种禁锢的本质差别;胡三省在注<通鉴>时发现了这一点,但对曹魏是否实行过禁锢汉宗室的措施未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又犯了以讹传讹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陈改桃 《阴山学刊》2006,19(5):66-70
<周易>通过打通天道与人道,为人道之"德"找到了形上学根基,并通过九卦的三陈建立了由内而外、由个人而天下的完整的"德"论体系."德"不仅是沟通天人的桥梁,而且是谛造君子和天下得平的途径.透过<周易>的占筮形式和思辨语言,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在表"德".  相似文献   

15.
<春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圣经>,<公羊传>与<榖梁传>专注于对<春秋>的"微言大义"进行了诠释,即使是以记事为主的<左传>对此也屡屡涉及.至于后儒的此类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即使<春秋>确为孔子所编撰或修订,这种对"微言大义"的挖掘也是以<春秋>在流传过程中没有出现文字讹误为前提的.本文对<春秋>经之阙文与错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意在说明后儒对<春秋>经文中"微言大义"的挖掘多有可疑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实验主义是胡适一生的标识。当胡适以此为参照整理国故时,实验主义的进化论与功利主义精神在成就传统历史主义的近代化时,却又在与后者的遭遇中被进一步消解,它使胡适的国故整理虽以西学为参造,却又更多的融合中西;虽以实用性为价值观,却又使其在跨文化传播的变异中,更多的折射出历史主义的求真、求是的真理意向。  相似文献   

17.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8.
侯冲 《学术探索》2001,(5):85-88
文章根据大理地区碑刻铭文及云南古代地方史料全面考察了<白古通记>一书的称名,认为<白古通玄峰年运志>是该书本名;<白史>、<郡志>、<旧志>也是<白古通记>的称名之一.弄清<白古通记>的称名,有助于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白古通记>,深化<白古通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5,(4):107-114
20世纪90年代<西游记>研究中压倒性的声音来自于李安纲.经过李安纲的精心包装,以"金丹大道"为核心的、试图将<西游记>证明成"证道书"的"<西游记>文化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论题和无数似是而非的成果.但这些称为"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建立在毫无实证性可言的自我想象的基础上;而掩盖在阴阳、八卦、五行、生克等等之下的巧合附会、移花接木、信口开河、随意编造之类的所谓研究方法,则根本就是对学术的戏弄.  相似文献   

20.
褚春元 《江淮论坛》2005,(5):167-171
<庄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美学著作.它虽然不是文艺理论专著,但却蕴涵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角度对<庄子>思想中"虚静"心理的论述进行诗学阐释,探讨"虚静"心理在文艺创作中的特征、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