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京有个日本人会曼子海外的华人都有自己的朕谊会,类似华侨、华人协会等等。在中国的外国人呢,有吗?一直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听说北京有个日本人会还是最近的事。走在大街上,日本人和中国人长得一个模样,但在异国的土地上,日本人到中国和中国人到日本大概都...  相似文献   

2.
孔子庙座落在长崎市大浦町,这里除孔庙外,还有早已闻名日本的华侨学校──“时中学校”,以及建於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大浦町也因而以“长崎境内的中国缩影”而知名,成为介绍中国文化的据点。 孔子庙总务部长黄先生赠送有关资料,使参观之前能对孔子庙的沿革、概况有初步的了解。1893年,长崎华侨兴建了孔庙。也从此奠定了长崎各帮华侨大团结的基础。1905年,在清政府驻长崎领事卞索昌的倡议下,又在孔庙中建立了培养华侨子弟的“时中学堂”,成为长崎市亦是九州地区唯一的华侨学校。时中学堂後来更名为“时中学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注重研究海外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而不注重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对海外华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拟就此课题作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对海外华侨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极广泛的。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提高了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觉悟。海外华侨历来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但只有到抗战时,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才得以极大地提高。因为抗战以前,如辛亥革命时期,刚开始,华侨对这场革命缺乏认识,经过孙中山等人极力动员才逐渐响应、支持。1895年孙中山至檀香山联合华侨时,华侨大都“闻总理有作乱谋反…  相似文献   

4.
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国际影响极大。不仅对侨居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祖国的革命和经济建设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一、华侨的出国从华侨的出国史中,可以认识到,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是有其深远根源的。早在秦汉时期,随着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陆续有人到海外,据日本大藏长官调查,公元540年(日本钦明天皇元年,中国梁武帝大同六年)日本有“秦民”7,053户,3万多人。日本过去称中国人为“秦民”,因为从秦朝开始有中国人到外国。秦灭亡后,仍称中国人为“秦民”。大约在三世纪,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以为搞外事报道的人,总是像“洋泾浜”似的,说话的时候时不时的蹦出几句洋话,还要耸耸肩膀。但当我见到张振华──这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的时候,才知道并不尽然。在一个下午的交谈中,张振华始终用纯正的北京话和声细语地与我聊天。给我妁感觉就像是听一个邻家的叔叔在讲故事。但我有点没有想错,那就是搞外事报道的更勤於思考,特别是,看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世界角度。用张振华的话说,这是“职业病”。30多年来外事报道的经历,使他习惯了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大概是由於干这行的缘故吧,我前前後後的去过不少国家…  相似文献   

6.
1957年10月的一天,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画店来了位会说中国话的荷兰人。他在营业大厅兜了圈之後,非常神秘地问工作人员:“听说你们中国名画家的字画都会到这里来卖,请问,中国有多少名画家?”“大的有20多位吧。”工作人员回答。“那好,请你帮我把每个名画家的画都挑一张,我想买些中国画玩玩”。显然,这位荷兰佬并不懂中国画,也不一定喜欢中国画。但是,工作人首仍是非常热情地帮他挑选,从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陈半丁,一直挑到傅抱石、王雪涛、蒋兆和……最後,20多张名家精品总售价才1400元!拿著单据的荷兰佬呆住了……没有办…  相似文献   

7.
一位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从中国福建随家人东渡日本的孩子;一位在日本侨居60余年仍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老人;一位拥有“中央实业株式会社”、“中央建物株式会社”、神户“中国百货公司”、大阪“林商店”,年营业额30亿日圆的华人老板;一位担任著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理事长、旅日华侨青年支流促进会会长等要职的华侨领袖;一位在日本社会享有盛誉,荣获过兵库县“国际功劳奖”、“菊花莲”和社轮社拨予的“世界和平奖”的知名华人……旅日华侨林同春会向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香港回归前夕,我们在林…  相似文献   

8.
黄宜弘是个“怪人”。他高大威猛,自然不少女孩子垂青,但在大学毕业前却一一回绝,因为他总有个想法:男孩子没有事业基础,不应谈恋爱。他还特爱面子,因为一椿商业纠纷,赌气之下,决定自学法律,却没想这消息被“发布”出来.为了面子,黄宜弘不仅忙著自己的工作,还硬撑着读完法律专业,累得胃出血。更怪的还是:在过去香港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黄宜弘公开宣言。“不亲中还能亲谁?”对此,他振振有辞地解释,“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亲中。”黄宜弘“规中”,背後有这么一个故事:“1971年,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後l为一家电脑公…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初初一听,以为就是个群众组织,大家聚在一起,折腾点事儿。况且,菲律宾的华侨组织有2000多个。可今年6月,我们有幸应邀前往菲律宾访问,才发现这个“群众组织”好生了得!在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菲律宾,人说“不看华侨义山,等于没到菲律宾”什么叫“义山”?到了菲律宾,我们才知道。义山,坟墓也。旧时将埋葬无主尸骸的墓地称为“义冢”。千百年来,因为那片44公顷的土地掩埋了许多漂洋过海而无法叶落归根的孤苦华人,这块由专做善事的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管辖的墓地又颇具规模,人们就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认祖归宗的人。为此,他经历了诸多磨难,也赢得了无上荣光。他在花甲之年再度连任省侨联主席,荣任全国政协委员,如今,他在侨界有著“友好使者”和“卢青天”的美誉。由於他的一段磨难,促成了中泰建交前的一场历史性对话卢育波1934年出生於泰国曼谷的一个华侨世家。刚适学龄,便从泰国回中国念书。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毕业後,卢育波老人中南工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冶金设计院工作。在沈阳冶金设计院,初出茅庐的卢育波开始显露出才华。他组织设计了全国闻名的红透山铜矿,受到了冶金部的表彰。然而,“文革”开始了。“海外赤…  相似文献   

11.
1928年,张克辉出生在日本占据时期的台湾彰化。尽管他从小受的是日本教育,可心中萌生的却仍是中国人的意识和情感。张克辉很清楚地记得有这样一幅漫画:一只母鸭偷了几个圆圆的蛋来孵,结果孵出来的全是小鸡。日本统治者就像那只母鸭,妄图用愚民政策来迷惑中国人,改造中国人,但中国人仍是中国人。後来,日本人撤走,国民党进驻时,他心中充满了重归祖国怀抱的兴奋之情,可是“二·二八”的枪声很快使他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上随处可见的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现象让他十分困惑。1947年,张克辉到台北的台湾师范学院上学。一年後,经过台湾全省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12.
事情似乎在一天早上发生了变化。1995年的某一天过去之後,“中国”的名字突然挂在了许多国际粮商的嘴巴上。粮商们一说起“中国”就两眼放光,仿佛是说起了金山银山。据说,中国将会使他们堆积如山的粮山变成金山;据说,中国将会使法国农民的土豆不再烂在巴黎街头而会在国际粮市上卖个好价钱;据说,美国农民和法国农民自此不必有那么多的休耕地了,他们再也不用为粮食卖不出去而发愁了。因为中国人就要来了!这是一个全球最大的采购大军。这支来自东方的采购大军每年需进口3亿多吨粮食──至少到2030年以前是这样。它的到来将会把世界各…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则标示出老一代移民和新一代移民已经有了巨大的文化特征上的变异。笔者试图通过对日本的“新华侨华人”年节习俗以及饮食生活等文化的行为表象的观察和分析,读取其文化深层的要素,建构日本华侨华人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一谈起日本这个太平洋上的小岛国,不少中国人的心情总是十分复杂。这个被中国人轻蔑、憎恨但又被中国人羡慕的国家,实在引起了中国人太多的思考。国人对日本的轻蔑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当时的日本,还只是一个没有自身文字,只知道自相残杀的奴隶制小国。后来日本人派来了大批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人的指导下,才学会了文字、货币等。而历史上,中国也在元朝时侵略过日本,只是因为途中遇到了巨大的风浪,才无功而返。因而,中国人根本不把日本人当回事,因为它太小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居然在几百年后攻打起了那个一直没把他当回事的大…  相似文献   

15.
与众多在南洋白手起家、辛苦经营的华侨一样,姚氏家族父子两代在马来西亚将一家小小的布庄,经营成为如今年营业额高达数亿马币的跨国集团,大马南源永芳集团。而全世界第一家以华人的名字命名的名牌化妆品“永芳”能够在中国家喻户晓,则要归功于姚老先生的第五公子姚美良。当人们问起姚美良是如何在父兄的支持下在香港创办了南源永芳集团公司时,他却笑曰:“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我跟永芳是什么关系,知道永芳的人不一定知道我,而知道我的人并不知道水芳,大家以为我是专业搞画展的。”这自然不能当裒,但知情人听後却会发出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6.
1970年,冯锦华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太原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4年,冯锦华有了一个赴日交流的机会。在去日本前,他对日本的认识,“就只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剧《血疑》。”在日本的头两年,冯锦华都是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两年后,他考进东洋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当地的华人用户推销国际长途电话服务。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一个职员,他都不算是个惊世骇俗的人,除了有时和朋友们“争论国家大事”会显得特别激动。然而…  相似文献   

17.
在日语中“迷惑”、“反省”和“遗憾”并不表示道歉,只有“御诧”、“谢罪”才真正表示向对方道歉。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在正式文件里就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从来没有使用“御诧”或“谢罪”向中国人民道歉过。然而,在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甚至学者却都认为日本政府已经道歉够了。日本人对此问题的这种错觉将会影响新世纪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60多年旅居日本的岁月没有改变林同春沉静、耿直的性子。秉著从家乡带来的以信为本的精神,林同春默默地反抗著战争带来的屈辱,默默地在异乡建起自己的实业王国,对他来说,无论身处何方,中华的美德只有亲历亲为才能留存。 林同春的奋斗是从日本战後的经济恢复时期开始的,9岁从福建到日本的林同春对侵略战争铭心刻骨,在创业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商业观,“相信别人,也被别人相信,这是华侨的传统精神;人贵在守信,和人相约的事,就像人身上的汗水,流出去是不可能收回的;考虑自己赚,也考虑别人赚,这是做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梅开二度话死生─—对中唐以来文学好谈生死问题的思考田耕宇中国文学史上对于生命思考有两个凸现的时期:一是汉末魏晋,二是中唐到北宋时期。第一个时期文学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作为“魏晋风度”,已经得到后人的高度重视和较为充分的研究,被人们称为“人的觉醒”和“...  相似文献   

20.
“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崇拜的就是快人快语、快行快意──“怎么不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呢?”他原籍河北农村,这种性格就有北方人的影子。然而,一个伶人在旧社会想实现这愿望实不容易。一次演出中摔断了腿,医生也“马大哈”,拆绷带时才发现把骨头接歪了。如果是一般人,骨头接歪一点不妨碍走路,凑合着过後半辈子就是了。可盖叫天想:“我还得上台呢!骨头接歪了,怎么唱戏呢?”於是,他一拳把腿砸断,命令医生说:“给我重接!”为了快意,他不顾痛苦。更早一些,他原本在上海唱戏,这可是南方艺人谁也不敢放弃的“大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